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遵循大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阅读教学决定着学生思想层次与审美情趣的重要教学,所以后续将针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展开分析,作为教学改革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情趣;策略研究
  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是需要精心开发与充实的,而审美情感教育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在小学语文教材就具备丰富的审美素养,其间有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以及匠心独运的艺术美。
  一、阅读教学审美情趣培养问题所在
  引导方式强硬,忽略学生自身的见解
  灌输式的天涯教学,是长久以来我国教学领域惯用的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自然也波及到了语文科目的阅读教学,但这样的影响也显然不是正面的。语文是一门注重个人理解的科目,对于每个词,每个句子,一万人有一万人的理解,这也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阅读过程当中亦是如此,学生对于文章不同的看法,决定着其审美的走向,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首先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原则便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及个人理解的尊重。但如前文所述,灌输式教学,即以教师思想为主导的教学,对于我国教学领域的影响是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非一日之寒,所以当前教师思维的转变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懂得理解学生的个人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自身的审美,反之学生则只能跟着教师的审美方向走,这是一种对学生负面影响极大的引导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导。
  二、引导方式不丰富,无法将学生进一步带入情境
  审美的培养,在与让学生了解到文章当中的美妙之处,理解一词,在这一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深入理解,才可能谈及审美的培养,如果学生连对于文章内核的基本理解都无法达到,必须谈及审美情趣,即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都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审美,首先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强化理解。但目前许多教师都并没有领会这一要点,使得教学效率大幅下降[2]。
  三、完善阅读教学,促进审美情趣养成
  1、尊重学生个人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的见解,语言知识的魅力才能够体现出来。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扭转自身的观念,摆脱长期以来受到我国灌输教育思想影响的陈旧教学观念,更注重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信,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审美。例如在针对讲述秋日晚景的《秋夕》这首诗歌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描述自身对于秋天黄昏到夜晚时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印象。有些学生也许会觉得天高云淡的秋日黄昏,看着漫天金黄的傍晚天空逐渐变成繁星闪耀的夜晚是十分诗意的,有些学生则会认为秋天时落叶满地的景象,伴着寒凉的风,难免有种凄凉寂寥的感觉,但这些感受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秋天,个人的思考方向不同、关注点不同,最终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也会有天差地别。教师的目标则是引出这些不同的看法,并让每个学生更多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去体会不同理解中蕴含的美感,拓宽自身的审美范围。所以对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应当以对或是错来简单判断,不如说这样的判断是限制学生审美的最主要负面因素。因为语言知识本身就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不同理解的交融,是让人眼界得到开拓,让审美摆脱固定思维局限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学生说出自身的见解时,教师首先应当表达尊重,并对学生勇敢的表达出自身观念的行为表示贊赏,之后再通过更多的交流发言,让每个学生学会审视自身了解他人,丰富对于文章的见解,才能对文章要表达的主旨与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学会欣赏不同类型文章当中表达出的不同美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拓展。
  2、不断完善引导方式,确保学生脑内情境的创建。强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最方便理解的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义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考与理解方式都倾向图像化,需要在脑内县建立起具象化的情境,去想象,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理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或完全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入理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积极活用短剧演出、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揣摩情感,找到准确把握情感与主旨走向的技巧,才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优美之处,这是帮助学生学会审美判断的重要一环,是能够让学生明确了解一篇文章表达是否顺畅,是否自然,能否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一环,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具体的情境,学生能与文章创作者达成思想互通,自然能够感受到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融入了真情实感,用词遣句是否用心,这便是审美意识的建立[3]。
  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审美情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美丽。
  参考文献
  [1] 姚方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41.
  [2] 王生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2.
  [3] 钱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4):63-67.
网站目录投稿: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