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海风教育的业绩增长率都保持在500%以上。 7月4日,海风教育宣布完成C+轮融资,这是海风教育在2018年获得的第二笔投资,其整个C轮系列融资金额总计超过1亿美元,由好未来、源码资本和某主权基金联合领投,涌铧资本、零一创投等老股东跟投。 已成立八年的海风教育在2014年从线下自主招生辅导培训全面转型线上一对一教育,围绕每个学生"预习-上课-练习-复习-测评-方法建立-习惯养成-错误反思"的学习过程建立起闭环提升的学习方法,区别于传统在线PPT课件模式,已实现AI技术助学功能。 此外,今年3月和4月,海风教育还推出了手机应用 "海风家委会"、智能学习硬件"海风智学派"和在线教育领域的首个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好望角"。 目前,海风教育注册用户已超过500万人,新学员环比增长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老学员续费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同时,海风教育近三年的业绩增长率都保持在500%以上,今年更有望达到700%?800%。鎖定线上一对一教育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线上一对一平台涌入教育市场,但海风教育在2014年就确立了线上一对一的教育模式,而那时候市面上并没有相同模式的范本可供参考。 但反观市面上成熟的教育品牌,如新东方、好未来,都在产品上实现了某种创新,例如新东方建立了独特的课堂风格,不仅风趣幽默,而且励志。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也希望能寻找到这样的机会。 郑文丞发现,大班补习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投入产出效率差,也让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班型,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2014年,市场对一对一教育的需求正迅速膨胀,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但线下一对一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管控。因此,郑文丞认准了这一机会,开始潜心研发线上一对一教育模式。 在教学上,海风教育不仅挖掘出很多优秀教师,为他们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还把教学内容拆分成了很多标准化的、不可再拆分的细小颗粒,使其如同一块块乐高积木块,可以拼装出不同的教材版本来对应不同的学生,方便通过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老师们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不仅需要通过线上的笔试和线下面试,还需要接受海风教育的培训才可以进行授课,否则将会"回炉重配"或者是被淘汰。 在技术上,海风教育研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助学功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人脸识别来捕捉老师和学生的表情、眼球的移动,从而判别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度、情绪饱满度等等。这不仅可以时时提醒老师去关注不够专注的学生,强化师生互动,也可以为一堂课的效果提供一个参考维度。 第二,通过语音语义识别系统来掌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频次。如果学生长时间不说话,系统可以去强化互动,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通过语音语调识别老师的情绪,从而印证人脸识别的结果,实现强化判断。 第四,通过语义识别来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从而形成知识图谱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画像。爆发前的克制 上述体系的搭建为海风教育建立了极高的壁垒。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在郑文丞看来,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本身来说,品牌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品牌力的建设在于两个方面:1.让知道、体验过某一产品的人,更大比例地认可它;2.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产品,愿意进行体验。 而在这两件事情上,郑文丞有着清醒的认知,他认为一定要先做好第一件,再做第二件。"这就好像塞子塞不住,水龙头开得再大也没用,因为水都会流走。"他说。而且,一旦负面口碑形成,就很难逆转。 因此,在宣传招生上,海风教育一直很克制,在项目研发近三年后才开始进行招生宣传。而这三年时间,海风教育都在反复打磨教研内容、技术平台、后端管理体系这三个方面,希望能够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郑文丞说,这套体系本身的建立周期是很漫长的,它需要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投入时间精力去做好这个工作,也需要正确方法。 在投入这件事情上,海风教育已经做了四年。因此,和线上、线下的其他同行相比,海风教育具有一定优势。当海风教育开始大规模推广时,就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不仅获得了较快的用户增长速度,还获得了较好的用户留存率以及较好的用户活跃度,而这些都是效果评价最为核心的维度。 尽管如此,郑文丞仍旧说:"目前的版本在我看来仍然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空间,我们会不停地去迭代。"深化数据库建设 在完成最近这一笔融资后,郑文丞给自己立下了三个目标: 第一,深化教学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将其标准化、小颗粒化、结构化,使其可以支持老师在前端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调取利用,并且能够把使用日志记录下来,形成数据闭环,支持海风的教研和教学迭代改进。 "我们一直相信,对于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教研驱动其实是一个关键点。但在一对一个性化领域,内容教研一直走得不太顺利。"郑文丞说。他坦言,这是由教学形式决定的。班课是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很容易标准化,但一对一课程就相对困难,尤其是线下一对一;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第二,进行技术研发。所有的教研内容底层都需要技术来进行支持。以往教育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积累,但把经验数据化以后,就可以进行传递和迁移。"一方面,我需要数据库去封装这些内容,再由平台去封装数据库,然后在前端去兑现各种各样的功能。另一方面,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比较多,我们相信技术对行业的改造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郑文丞说。 第三,加强招生推广。所有技术的后续发展都要依赖庞大的历史教学数据积累,需要有很大的业务量和市场体量。 除此之外,在大量的数据积累之上,海风教育在积极探索一对多模式,如一对二、一对三,以及班课。 之所以想要拓展于一对多模式,郑文丞解释说,当他们有了足够精准的用户画像,就可以像滴滴出行一样开展"拼车"业务。一个是足够大的用户池,另一个是足够好的品牌基础,这些都是海风教育在努力的方向。"班课我们会设置小班课和大班课,大班课可以以免费的形式来撬动市场。" 正如源码资本合伙人黄云刚在海风教育上一轮融资时所言:"海风教育目前的这些产品组合,也许是未来十年在线教育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