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态势


  摘 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从最初的政府对政府到政府对企业、政府对个人,再到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逐步形成五大应用领域。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智慧城市,在未来,我们要在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企业;个人;智慧城市;大数据
  为更好地介绍中国电子政务,我们先阐释电子商务的概念,后介绍电子政务的发展态势。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阐释
  电子政务事实上是指政府机构运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通过互联网或者电子政务专网来实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这种制约,完成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活动有三个主体,分别是政府、居民和企业。其中政府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居民和企业是政府服务的对象。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电子政务的三个行为主体。
  电子政务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也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首先是政府内部的政务信息化,来自英文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我们通常缩写成G2G。
  电子政务第一个领域就是解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人事财务或者档案管理等,之后发展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对政府之间事实上也可以细分。最近,国家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就是要解决中央这一级政府之间内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此外,还有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规定,一些业务的审批权限是在中央政府,如土地的使用;省、市一级政府要逐级上报到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以前是国土资源部,现在是自然资源部。那么同样中央政府有一些任务、计划,也需要向地方政府进行下达。此外还有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之间,或者政府和一些参照政府管理的机构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这些都可以纳入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应用。
  电子政务的第二个领域就是政府对企业的各种服务,包括企业到政府的工商部门来注册、成立,到税务机关去依法纳税,到其他部门去获得相关的政府支持。政府对企业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拓宽。首先,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也在不断变化。早期政府对企业主要是监管,是一种行政为主的计划经济的监管。现在政府和企业更多的是一种协同,很多事情都是希望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政府主要是负责制定一些方针政策、产业规划,负责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那么企业更多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合法的经营活动。这些活动比方说统计报表、纳税申报、财务的各种审计,现在政府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来支撑,这样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协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第三个领域就是政府对社会公众、对居民的服务,我们称之为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對居民的服务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早期政府对居民的服务主要是简单的信息发布,或者单项业务的申请。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政府服务能力随着我国居民的信息能力而不断提升,政府对居民的服务越来越广泛,包括居民的出生,结婚、离婚,汽车、电动车的牌照,户口迁移、出入境等等服务,我们都能够实现在网上一站式的办理。这是属于政府的基础性服务。另外还有一些增值性的服务,比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2014年,我国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就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2个部门共同发起的一个信息惠民的活动。通过信息惠民工程的实施,使政府能够为老百姓带来更多样化的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那么,这也是目前电子政务发展得最快,最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前面三个都是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作为服务的提供方,那么政府的其他内部机构、企业和居民作为服务的接受方,我们称其为电子政务的三大传统应用领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企业与政府进行积极的互动,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纳税、填报各种统计数据,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和政府取得联系。同时,企业也会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工程,为政府提供各项服务。我们知道,我们的政府在进一步放权,通过服务外包让企业来承担工作。这样的话,一方面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政府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国家正在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推进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单方面接受政府的指导吗?
  随着我国居民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居民也可以积极地向政府提供各种建议和诉求。过去,居民只是被动地接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现在,居民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手机APP或者其他的一些信息终端来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特别是中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加强街道群团优势,发扬居民的积极性,为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
  所以,现在电子政务主要有五个应用领域:政府对政府的、政府对企业的、政府对居民的、企业对政府的、居民对政府的。前面三个主体是政府,服务对象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在企业对政府的应用领域中,企业是主体,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也可以向政府提出某种申请和要求。在居民对于政府的应用领域中,居民可以与政府发生信息化的关系,比方说向政府提交一些改革的建议,提交一些解决问题的诉求。
  电子政务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为什么说世界上不管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呢?我认为电子政务是信息革命与政府的公共管理革命有机的结合物,也是我们进入信息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的一个必然的选择。
  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社会创新,现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改革创新的风暴,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不断地创新。我们国家更是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包括树立创新理念,制定国家创新战略,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由传统单纯的行政管理变成由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这种协同管理模式。我们要推进社会智慧治理,推进城市智慧治理。同时,在管理创新方面,政府也借鉴了一些企业的成功做法,包括强调以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主线来改善政府的业务工作。在管理监督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用大数据打造制约权力铁笼子,通过电子化提升监督监察的水平。这些都是现在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重点推进的一些工作,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政府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真正地让公共服务信息化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居民,让所有的居民都有一种获得感,都真正从政府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同时,电子政务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现在,我国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部门政府变成功能政府。过去,政府主要是以部门来进行权力的划分;现在,主要是以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内部整合。电子政务其实是三分技术和七分管理,而且是政务在先。在研究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政府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是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来促进政府的管理创新。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引进市场机制,引进管理社会化机制,引进服务市场化机制,同时借鉴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引进客户关系的管理机制。事实证明,这些机制在经济和企业运行中很有效,彻底转变了过去政府和企业、居民的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现一種更和谐的政府和居民、政府和企业同发展的模式。国家正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从职能划分、工作机制、信息沟通达到一种完美的协调配合,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这样就减少了中间层次,同时也能实现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使各级政务工作人员最大范围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经济效益。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建设事实上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案例。电子政务发展初期更多的是失败,是因为大家对电子政务还不了解,把电子政务简单地理解成为一个纯技术项目,建个网站或者买一些设备、机器,而忽略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业务的融合。所以,最终作出的电子政务系统都是孤立的,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用户界面也不友好,造成电子政务系统做了很多却没什么用户,或者是用户觉得很麻烦。现在,电子政务则是强调与政府管理、业务进行融合,通过政府流程的优化、政府管理机制的创新,使其本身得到优化以后,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固化,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化和政务化的融合,这是电子政务走到一个更高层次发展的表现。
  电子政务建设本身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过去,电子政务建设重建设、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以前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是局部和分散的,而现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完成以后,为了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管理制度,包括运行维护制度、信息安全制度,才能更好地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始终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要及时引进新的技术,比如移动办公、移动监察、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政府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时也为政府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手段。现在,国家正在推进的各个行业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发展理论进行融合,真正实现了大数据政府管理的创新。
  在电子政务的推进过程中,也要关注公共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进展。电子政务本身是"电子+政务",电子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等;政务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社会管理。那么电子政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既需要依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革命,又需要政府管理理论、方法的创新和政府管理不断引进新的研究成果。所以,电子政务深水区之一就是政府管理创新如何与电子政务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我们知道,我国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机制在不断地创新,由过去纯技术部门变成一个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部门。现在,电子政务更是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不再简单的是一个技术或者普通的行政管理,而是经济、社会、政治全领域的管理和服务。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需求。过去我们主要是技术驱动,比较关注网络、计算机设备的变化,而忽略了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内部、企业、民众的需求,这样的电子政务往往没人用,或者是叫好不叫座。现在,我们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必须是需求牵引、技术支撑、政务在先,由技术、政务来明确需求,由需求再来引领技术的应用。所以说,最好的电子政务不一定是技术最好的信息系统,但一定是最能反映政府、企业和公众发展需求的信息系统。这也是电子政务理念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政府所依赖的资源逐渐由物产转向信息,事实上政府大数据的积累和政务信息化的深化,使得政府职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政务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化扩展密切相关。同时,信息化已经使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过去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投资网络设备,现在电子政务建设侧重于信息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就成为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资产。所以电子政务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是政府大数据的建设和发展,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这个是电子政务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政府和公众的关系也出现多样化。过去,老百姓只是被动地上网查询材料,或者是单向地向政府提交材料;现在,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沉浸式,有的地方政务大厅提供了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让前来办事的群众能够更方便、直观地了解整个政务的过程,实现交互式的电子政务。此外,我们定的任务也是开放式的,过去电子政务主要是局限在政府内部办公或者规定的一些事项,现在电子政务不但面向政府机关、社区,也面向开发区、企业,同时我们电子政务的用户界面、功能、使用模式逐渐多样化,为政府转型提供了有效手段,也进一步拓展了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过去我们电子政务一般到县、市一级就不往下走了,现在电子政务可以进入社区,可以与社区的资质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全面参与政府、企业、个人共建共享的电子政务的应用生态,实现了电子政务和政府的这种协同作用。
  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要注意急用先行,注意规划地引领。电子政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平行推进的,而是应该根据需求的强烈程度,根据当地企业和老百姓就绪的准备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分布推进。这样的话,既能够有效地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又能够实现集约化的发展,而不是说一开始铺很大的摊子,不能有效得到应用。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我们都知道,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商业秘密、个人的隐私或者政府的敏感信息。
  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法律和职责,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来实现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我们国家主张推行自主可控、安全的电子政务,确保电子政务能够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在电子政务建设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政府的业务流程。特别是对于从事电子政务规划建设的企事业单位而言,不能简单地把普通的技术直接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服务于电子政务的建设,而是我们要先了解政府的业务。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需求方,企事业单位作为供给方,要实现双方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良好沟通。作为提供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的企事业单位,必须要对政府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的融合,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相关的一些概念。事实上,我们在开发一个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中,一定要去了解电子政务所实现的业务以及流程的特点。政府的每一个业务都源于政府的职责,比如说教育部门,法律规定教育部门有批准学校、教师管理和组织国民学历教育相关活动等职责。那么,教育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就要研究学校、教师和各种教育机构管理一些业务,包括高考、学位认定等等。质检、税务部门都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一些职责,通过科学的划分形成业务流程,这是电子政务在设计时候的一个重要依据,即我们要充分了解政府相关部门业务流程,才能真正实现电子政务在先。政务在先,就要了解政府的业务流程,再运用合理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前面提到的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其中重要的就是面向企业和公众的领域。我们要了解政府业务的流程,包括政府面向公众的流程。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政府对政府内部的流程,比如政府内部的档案、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这些流程为政府履行职责进行了各种业务划分。因此,我们做电子政务设计和实现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了解这些流程的特点。这样的话,电子政务才能够高效、精准地实现政府流程,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可靠的服务。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国家和社会治理。治理强调通过合作共享,以便实现和谐发展。为了实现政府治理,我们就要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需求,对我们业务的一些环节进行改善,哪些环节已经是多余的,哪些环节不符合当前发展的要求,可以进行删减;还有哪些新的环境下未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增加。只有立足于优化流程,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的融合。
  电子政务必然要引起政府流程的再造。现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既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的开发或者网络系统的设计,而是相当一部分工作是与政府流程再造与政府管理工作优化的有机融合。在优化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
  第一,以公众的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电子政务要实现的业务系统,政府要优化的流程,必须是能够体现政府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宗旨。第二,以信息流带动公文流,以信息流带动职责流。我们要充分调研政府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哪些信息,在设计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可能地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只有这样做,流程才能真正与信息化进行结合。第三,注意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过去,我们的电子政务事实上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前面讲到需求不明确,或者是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维,造成我们这个系统完成以后,有路没车,有车没货,有货不受欢迎。现在我们强调要由业务需求来驱动,强调电子政务要与政府的管理创新相结合。我们强调政务在先,其实就是要实现高效的电子政务。同时,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系统(G2C),应该尽量引入社区、社会机构,一起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这也是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式。我们在开发一个面向社区的服务系统,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简单地从政府管理角度实现社区服务系统,而是应该充分了解社区需求,邀请一些社区代表来参与社区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这样的话,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开发出低成本、效率高、应用面广、受欢迎的真正的集约化电子政务系统。
  进入高端电子政务,一方面,我们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惠民工程的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要为领导特别是中央和高级领导提供决策需求。比方说,宏观决策、城市应急也是电子政务很重要的一个领域。那么在这个领域中,我们需要引入专门的第三方管理机构。这类电子政务,我们更多地需要顶层设计,不是简单地把某几项业务进行一些简单地上网,而是应该根据宏观环境、决策者需求,进行决策模型库的建设和大数据的建模。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实现支撑高层管理决策的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还要与政府自身的改革和自身的信息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要产生更多的垃圾信息,而是要使信息能够更有效地流通。信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集聚,能够真正发挥它的服务作用。
  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各个层级的积极性。面向高层领导,我们电子政务系统主要是提供决策功能。那么我们一定要把领导决策的模型和知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建模,通过业务优化来构建面向宏观决策的电子政务系统。面向中间执行层的各个办事机构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我们更多地关注流程,关注我们部门之间的协同、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与国家决策、行政监督相关的体制机制相结合。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与监察系统、党风廉政系统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话,我们的电子政务系统,既能够高效地执行各种业务的需求,又能够支撑在管理监督、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种监督需求。
  此外,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的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信息特別是大数据,对于政务系统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过去建设电子政务系统过程中,我们不太注意信息采集的管理,也不太注意信息的交换共享,造成低水平的重复采集,形成数据孤岛,不能有效地进行流通和共享。现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全面地调研每一个业务,它的属性需要采集哪些信息?它能为其他业务提供哪些信息?它自身又会对哪些信息进行保留和存储?我们把所有的业务放在同一个平台上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源头找到我们最早采集信息的业务,把它定为唯一的源头,那么其他业务来共享这些信息,这样就能实现我们一处采用,多点共享。比如说,过去企业和居民到政府不同的部门办事,可能需要多次输入企业和个人的基础信息。现在我国正在推进多证合一、后台共享,使得我们在一个地方一次性输入基本信息后,再去办其他业务时,就不需要再次输入。这些都是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结合而产生的良好效果。同时,考虑到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多变的时代,社会公众、企业发展、城市发展管理的需求,时刻都在变化,电子政务系统采用的设计模式也必须是一种比较柔性的。一个好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是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子政务系统才能有生命力,才会有效健康地发展。
  电子政务的应用必须是基于规划指导,同时要实现地方管理。电子政务的规划通常与政府信息化规划、政府业务的工作规划同步考虑,同时进行实施。电子政务通过电子和政务的结合来实现一种更高效的数字政府或者网络化政府的形态,但它的本质还是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监管能力、服务水平。
  电子政务在建设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有全流程的管理,必须要有阶段性的评审。一个电子政务系统从立项、建设到运行、可持续的发展,它都要有一个全流程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这样的话,电子政务的发展才能与政府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对政府流程的一些改造。信息化不是简单地把政府现有的流程直接搬到网上,而是会根据信息化的需要,根据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流程再造的需要,我们要对政府的流程进行改造,那么这种改造也需要一定的规则。
  我们要依照法律法规,电子政务不改变业务的法律属性。比如说,这个业务是审批,到电子政务这里也还是审批。但是它可以提高这个业务的法律执行效果,比如提高业务执行的透明度,提高老百姓和公众对业务的监督程度。提高整个业务执行的效率,对于已經改变的业务流程,必须经过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以后,我们才能把它变成电子化的流程,给予实现。电子政务所做的任何系统的业务流程的再造和设计,都必须要有合理合法的法律手续。同时,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也是要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全监督之下进行。
  现在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过去简单地建网站,或者简单地开发一个系统,发展到要建政务云、大数据,甚至要建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窗口。我们不但要实现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还要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来促进政府的管理创新。现在电子政务已经可以分出很多重要的分支,包括理论研究的范畴,包括业务模型、规划理论、项目管理等理论;也包括电子政务的体系架构,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电子政务相关的技术平台;还有电子政务的各种应用推广等等,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电子政务的体系架构,事实上将来还会出现网上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府)。那么更多的就是在法律框架下管理高度自治、高度智能化的政务智能体,这样的话可以极大地解放前台的工作人员,把他们从繁重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更重要的一些流程优化,思考怎么进一步改进工作,怎么进一步解决目前计算机还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更多常态化的工作由电子政务系统来解决,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政府发展的一个方向,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在网络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得政府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由于网络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直接与"互联网+政务"的平台进行联系。例如,我在A地可以通过国家的"互联网+政务"平台办理我在B地所要办的事情,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极大地方便了民众。随着电子政务实现扁平化管理之后,真正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政府部门为了更有效地工作,需要进行跨层级、跨部门的合作和协同。在过去的电子政务系统中,这是很难实现的。过去的电子政务纵强横弱,烟囱和信息孤岛比较多,技术手段不能实现,管理体制也不支撑。现在我国不断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新一代的电子政务就能够实现政府的有效协调,能够根据业务和法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2007年,国务院就已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及时性,还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那么,通过新一代电子政务的建设,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各项业务的处理信息、公众关心的信息都能够及时有效地公开,而且是在各个网站、其他媒体等渠道上同步公开,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公共事务的透明度,增强了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监督力度,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进智慧治理,老百姓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电子政务的前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来提交自己的管理建议,实现政民之间的互动,那么政府也可以通过新一代电子政务与各个社会组织形成一种社会协同管理、共同发展的格局。
  利用电子政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法律和业务要求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实现信息的共享,因此,权力的运作就会在阳光之下,所有业务的各个环节就会在制度的铁轮之下进行,特别是政府大数据的积累,政府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更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地避免营私舞弊等违章、违法的行为。只要一切都在网上进行,都是可追溯的,都是不可更改的。这样的话,电子政务才能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也进一步地夯实了权力制约的机制。世界各国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加强监督考核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领导非常重视电子政务的原因。
  电子政务在应用过程中,也有它的不足。我们知道,电子政务本身也是由人来设计的,那么电子政务系统也受到一定的技术制约,所以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要有一种容错机制和改革创新机制,对电子政务的运行要有一套严格的安全审计、过程管理、运行日志和运行维护的机制。事实上,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通过网络促进政府的改革,提升公众监管政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应该说也是电子政务最初设计、目标和预计的一些效果。
  在电子政务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其理念发生转变。前面讲到我们早期的电子政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以政府流程为中心,那么比较多考虑的是怎么方便政府管理,怎么方便流程实现。新一代电子政务引入市场机制,把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按照市场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所以,在新一代电子政务中很重视用户的感受——居民和企业的感受,他有没有获得感?那么同时我们会建立公众需求的一种动态收集管理的机制,建立一种类似客户关系的管理,使得电子政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接地气,能够同公众、企业的需求保持高度的吻合,来实现一种政府的管理模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自主型转变。政府决策也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监督也由以人为主向人和技术相结合的监督发展,政府工作人员的方式也由简单的体力型向智力型发展,职能分工由严格的分工型向综合型发展(首问负责制都是这么一个模式),服务也由被动式向主动式来发展,对部门资源的管理也由部门式向团队式发展。
  在整个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有两个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第一个就是防止技术官僚的产生——唯技术论。我们前面讲到,电子政务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流程的再造和管理创新,最终实现电子政府高效信息化的政务服务。但是,我们要防止把管理内容由技术专家来做,这也会造成一个唯技术论的误区。
  同时,网络信息安全始终是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创新和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所以我国也在积极推进采用自主创新的技术,采用各种安全等级的保护方案,来确保我国电子政务的有效安全运行。
  此外,我们知道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数字鸿沟就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信息化实现程度和方便程度存在差距。电子政务需要有信息化能力,就是你能上网、使用电脑、有网络设备,事实上我国有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那么这一定会影响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所以,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消除这种数字鸿沟,加强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弱势人群信息团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過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组织来进一步推进各种信息能力的培养,包括通过全民信息化工程特别是弱势人群的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坚持应用信息化电子政务系统。尽管我们把电子政务用到业务系统之中,可能会带来短时间的不适应,对业务人员的工作有一定的冲击,由纸质操作变成网上操作,老百姓会有一些不适应。但是,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些不适应,坚持不懈地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只有不断地应用,才能形成一种新的习惯——基于电子商务的业务办公,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基于电子政务的企业、老百姓与政府的沟通,逐步适应电子政务带来的工作方式,也真正发挥电子政务提高我们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
  电子政务还能有效地降低社会成本。我们知道,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容易交通拥堵,如果说所有的企业、居民办事都要到政府的办公机构,就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那么现在政府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例如,企业的年检、申报,个人申办驾驶证、出入境等服务,这样就减少了企业和个人在路上的时间。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网络多运行",而让办事人员、老百姓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电子政务确实降低了社会综合成本。
  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也是需要对自己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要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比如电子政务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经济与信息化管理部门,这样的话,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才会由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那么同时各个部门都要有相应的负责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特别是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电子政务可持续运行维护的一个过程。
  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要求。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它有标准化的接口,各个行业、各个业务、各个管理部门都要有统一的标准化接口。比方说,"互联网+政务"的重合标准,"互联网+政务"的数据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等。所以,中央或省一级具有标准制定或者标准批准的部门,一定要重视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标准化建设,电子政务的建设才能够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科研院所一方面可以设立电子政务方向的本科、研究生,同时也可以为党政机关、社会培养电子政务的管理和应用人才。另一方面,针对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技术问题,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以便有效地解决,特别是为了拥有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我们要逐步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网络软件数据来建设我们的电子政务。所以,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极其重要。
  电子政务的安全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电子政务的安全和管理必须纳入国家信息化安全的管理体制,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各种政策法规的约束。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态势
  发达国家很重视电子政务,特别像欧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电子政务的立法,欧盟在本世纪初提出电子政务的联盟,整个欧盟采用统一电子政务。
  所以,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普遍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有些标准已经在全球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美国的联邦政府总体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简称FEA),欧洲的电子政务行动计划(E Government Action Plan),这些都是比较知名的电子政务标准。此外,发达国家也比较重视电子政务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紧密结合。前面讲到了欧美国家也在不断地自我改革。
  国外的电子政务比较重视实际的应用,把企业、公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作为改善政府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例如,新加坡在20年前就提出了市民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的理念,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打造智慧岛,打造一个信息化时代新加坡的新的发展形象。
  另外,各国也都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复杂性,都是采用一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发展策略,而不是一哄而上的模式。
  很多国家意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新加坡整个电子政务的建设,由一个企业来承担。通过国家或者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带动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现在国外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
  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从早期提出"政府上网工程",到《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发布,都把电子政务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要推进电子政务来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特别是近两年国家进一步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我国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最新、最全面的一个要求。
  2016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到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線。到2020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从电子政务角度来看,到2020年,所有能上网办理的流程都应该实现一站式、一网式的办理,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到2025年要接近先进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子政务不但是简单地把事情办好,而且要能够通过电子政务的应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升级发展,能够为老百姓带来更实惠、更高效的生活。现在由于各种历史条件,我国很多电子政务系统还是不能完全自主可控,到2050年,我国成为网络强国,电子政务网、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平台必须是独立自主、非常强大的。
  我国的战略是把信息化和现代化进行有机结合,把政府的创新廉政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2015年,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作了讲话。电子政务的重点在城市,因为我们正在走向新型城镇化,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战场是城市。
  我国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事实上城市电子政务就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城市建设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实际上,要搭建城市的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的三大环节,也就是要提高城市政府统筹工作的系统性;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的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电子政务面向企业、文化、公众的需求又有新的创新,就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我们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对涉及到环境保护、生态管理、城市地下管线等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统筹政府、社会、居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面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是政府、社会和居民,如何协同好这三大主体,就要通过电子政务来实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有机协同和发展。
  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城市中要解决城市的人和物可接性的问题,现在很多电子政务系统,包括雪亮工程、城市大数据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所以,电子政务当前建设的主战场就是城市,它是我们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现在智慧城市建设强调要从规划设计、治理运营和发展方面进行更新,实际上也对我们电子政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很重要的要求。我们认为电子政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建设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实现电子政务的规划设计、治理运营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城市的电子政务,应该是要形成一个协同创新的环境或者平台,由城市的各级政府、产业和科研院所作为三个创新的主体,通过电子政务的价值链,实现这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那么电子政务要通过一系列规划来建设电子政务的项目,通过与产业化的结合,由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互动,来拉动我们所有创新资源的协同,实现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要素的集聚。
  综上所述,我国电子政务从最初的政府内部建设,拓展到政府对企业、政府对个人,再拓展到由企业、个人向政府提建议,形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五大应用领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实现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战场是我们的城市,事实上我国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其核心和首要任务就是城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这里面包括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有成熟的技术、可靠的安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更需要城市的管理模型、城市政府的业务模型与电子政务技术架构进行有机的融合。
  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要进一步发挥它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它的应用水平,其核心在于大数据。现在,电子政务网络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那么电子政务的硬件、软件也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状态,电子政务真正的应用价值,就聚焦到了各种大数据,包括面向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发展的大数据。所以,在城市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根据"学习中国"报告录音整理
网站目录投稿: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