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探索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讨论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
  目前,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两点认识不到位,一是把职业指导等同"就业指导",以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工作,并以提高就业率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二是把职业指导仅作为一种如何找到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而非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一种教育的过程。
  2.队伍建设问题
  缺乏稳定的、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高职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职业指导课多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部门人员及辅导员、班主任来兼任各自的部分课程,课程体系不连贯,阶段性授课加之兼课人员各有主业工作,缺乏必要的相关培训和学习,导致职业指导教育的质量很难保障。
  3.实施过程问题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的教育过程,目前在高职院校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建设不足。课程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教材选用的自由度很大,导致各个学校在课程时数、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随意性较大;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教学内容重点倾向于择业技能、技巧及求职中面对的各种实际性的问题,很少关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以及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实践活动不足。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是一个从理论认知到行为表现、从学习思考到实践养成的过程,没有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教育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养成的问题,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为能力和素质。
  (3)教育时间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多被安排在学生实习、毕业前进行,这种"突击性"的教育,很难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职业指导教育的关键是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及道德观念,而这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
  (4)个性化指导不足。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重群体指导、轻个性化指导的问题,职业指导工作粗犷有余、精细不足。职业指导的方式多以统一的课程和讲座为主,缺乏个性化的指导、一对一的辅导与咨询工作。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探索
  1.转变观念,树立三个意识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等诸多环节,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共同密切配合协作完成,为此应该树立职业指导的三个意识。一是"人本"的意识 ,即"以人为本",职业指导的目标是帮助每个具体的、有特点的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与其择业和就业工作结合起来。二是"服务"意识。这种服务不仅包括了宣讲就业政策、形式、程序、信息,教授职业发展、求职技巧等,还包括了创业教育及职业心理辅导等诸多内容,为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扶持他们的"事业",同样是职业指导服务的范畴。三是"系统"意识。职业指导不只是职业指导部门人员、辅导员、班主任或学生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它作为一项系统化、全程化的教育实践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参与。
  2.强化师资,打造专业团队
  为保障职业指导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成立职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和职业指导服务中心。首先,打造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一是制定专业标准,从业人员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进入到职业指导专业队伍中;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专业意识和实践技能;三是打通"上升"空间,对职业指导人员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其次,培训兼职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指导工作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教育和引导,仅凭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还不够,为此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他们参加国家资格认证考试,取得职业指导师的资格。
  3.突出实效,做到五个结合
  在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施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改革课程弊端,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要强化职业指导课程的学科建设工作,研究符合国情的、"本土化"、本专业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指导理论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课程得到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注意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辅导员通过课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将职业指导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重视实践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其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作用,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在学校职业指导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教师要注重创设各种实践场景,让理论知识展现在实践的舞台上,如组织学生到生产基地参观、学习,访问专业领域的专家和能手,感受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从事该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观念。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到劳动力市场调研,到就业服务中心考察,参加"职业供需交流会",理性看待目前就业市场的环境和形势,针对自己当前的职业准备状态,做好合理的规划。通过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行统一",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竞争力。
  (3)摒弃阶段教育,全程教育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职业指导不是一个阶段或时期的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贯穿了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其对个人的作用,一是职业准备中具有导向功能,二是选择职业中具有定向功能,三是求职中的信息提供和能力训练功能,四是职业生涯中的促进发展功能。由此不难看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找到工作的短短三年时间里,要经历职业准备、选择职业及求职的三个阶段,为此提供全程化、阶梯式递进的职业指导教育,对帮助、指导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就业稳定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注重精细指导,普遍教育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个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全面、细致的职业指导工作。在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开展全程化、普遍性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更能突显指导作用的实效性。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一方面要注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各种测评、咨询手段,帮助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自身条件,如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行事风格、知识结构、生理素质、心理状态及家庭条件等,实现 "量体裁衣",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做到准确定位,理性择业。另一方面,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帮助学生认知职业的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分工、工作环境、工艺技术、工作对象及操作流程等信息,使学生在职业准备阶段就能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提高本领,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5)采集信息数据,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方面。首先,利用传统手段,建立个人资料档案。为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动机与最终的职业目标相一致,要建立一份记录学生兴趣、生理特点、职业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的个人资料档案,这份档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了解自己,而且为其选择职业、确定职业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次,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网络指导辅助职业指导。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其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技巧,养成主动搜寻信息、主动挖掘各种就业信息的习惯,结合自身情况,科学筛选、寻找机会、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职业指导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与学生建立媒介关系,而且与相关单位及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网络相链接,建立学生与各种招聘信息、培训视频及资料间的交互平台,适时发布求职应聘信息与职业指导的相关资料,同时开展网上的职业指导咨询工作,保障学生获取各种职业指导信息的渠道畅通,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网站目录投稿:含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