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的法則》是一本由Neil Landau著作,原點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80,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電影的法則》精选点评: ●高度概括的一些基本概念 ●电影的核心张力来自于:主角一方面想尽办法要让他或她的日常世界保持在正面积极的状态,但同时又要抵挡负面力量的入侵。如果故事缺乏张力,通常是因为:1,没有把面临威胁的东西界定清楚;2,面临威胁的东西不够有分量;3,对手不足以构成威胁。(16) 高潮不只是行动的最高点或揭穿阴谋的时候;高潮指的是主角体认到他或她的存在价值的那一刻。主角先前用秘密、谎言、害羞或恐惧支撑的自我伪装,此时终于可以卸除,展露出更真实、更完整的自我。(209) ●简单易懂很有趣啦 ●简洁明了有重点,配图到位,也真的是没什么可以删减了。 ●基础,入门,实用。怎么这短评看起来蠢蠢的? ●超实用入门小手册 ●很乱一会讲镜头一会讲行业一会讲剧本~半小时翻完 每一页字都很少也说得非常肤浅 ●可作为"To do list"的角度去看的书,不是因为你满足了这些check list你的片子就会成功,而是这些可以查缺补漏,查缺补漏之后也不能粗暴的把结果弄的好看,而是要倒过来去分析是不是内容和结构或者人物出现了问题。 总体来说是个不错的建议类书籍,而且语言精简,一语中的。 ●快速的有用,老师一般不让读的书,速成 ●简明扼要的小薄册子。 《好電影的法則》读后感(一):法则。高度概括。固然好 这本书可算是高度概括的一本书。更可以说是好的经验吧。我喜欢这本书 在我 学习电影初期给我带来了很多知识。看了很久看透它。 这本书也是繁体字的。虽然不用繁体字很多年但是感觉还不错。有那么一种台湾人认真的感觉。 这本书里面每一条法则都是一个精髓。一语道破很多事情。翻过来再看还是一本好书。哈哈哈哈!!!!!!!!!!!!!!!!!!!!!!!!!!!!!!!!!!!!!!!!!!!!!!!!!!!!!!!!!!!!!!!!!!!! 《好電影的法則》读后感(二):求购此书2手 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欢迎联系!!! 《好電影的法則》读后感(三):做好準備,等待意外發生。 電影,無疑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娛樂文化,也是伴隨我們成長最重要的通俗藝術。電影裡的影像、音樂與敘事,不僅拓寬了我們的感官想像空間,也常與我們的內在心靈相互映照。說到底,即使身為電影產業的門外漢,我們卻普遍自認對電影有所理解,不時也會一時興起評論電影一番。而其實我們多數人,這一生都不可能去做電影,我們只是永恆的忠實觀眾。但藝術的欣賞是相對性的,我們對電影故事的感受原本就依自己所好,無須與編劇或導演的觀點雷同,唯若能借由閱讀電影製作概念的簡易讀本(一如這本書),強化我們對電影美學的感受力,無非也能強化我們對戲劇性人生的感悟力。 這本書主要述說的是電影製作的重要關鍵性概念,含括 前製期、製作期、後製期與相關的創作思維等。作者的文字內容所觸及的層面很廣,文意簡潔明瞭,還有插圖輔佐,某些主題雖有些鬆散且含意未清,但整體來說並不失其可讀性。只是若與同性質的讀本相較,我會覺得另一本Howard Sube所寫的【電影的魔力】則出色得多,它在解構電影元素的貼切觀點,更引人深思。 【所有偉大的作品都是因為你已經做好準備,然後等待意外發生。】書內引用名導演Sidney Lumet 的話,來詮釋偉大電影作品誕生的背景本質。其實,所有超凡絕倫的藝術創作,不也都是精心雕琢、並善用意外的結果嗎。 《好電影的法則》读后感(四):《好电影的法则》书摘 "没有任何细节是随意放置的武断决定。高炉牌香烟盒变成其他更邪恶的事件的象征;公寓墙面上的埃及象形文字意味着坟墓;镜头拉往窗台,提高了不祥的感觉;吱吱作响的地板和呻吟的管线,呼应着主角的精神分裂。虽然我有点害怕这种巨细靡遗的检视可能会扼杀电影的自发性、娱乐性和神秘性,但我也发现到,这种做法的确能让电影变得更丰富,更完足。自此之后,我就踏入另一个境界,开始用深刻而持久的方式欣赏电影制作。" 1.你就是自己的主角。 一部电影的观众可能有几百万人,但制作电影却是一个人的努力,是直接取自某位电影工作者的人生,并对他产生最直接的触动。我们创造故事是为了映照我们自己的生命,想知道当我们的人生投射成电影里的情境时,我们会做何反应。这就是电影工作者很难创造出有瑕疵的主角的最大原因,因为这么做,等于是要说故事的人把自己的缺点公开展示出来。 讲述你最害怕讲述的故事:采用亲身经历过的危机,用戏剧化手法来描述禁忌事件,把主角逼到疯狂边缘,把对观众而言似乎太过冲撞或太过撕裂的事物呈现出来,这些内容最有可能转化成撼动人心、永远难忘的观影经验。 2.高潮之后,尽快走人。 当电影情节发展到最高潮,几乎就没剩下多少空间,这时演太多,只会给人拖戏累赘的感觉。高潮过后,只要把主线和重要的副线情节收漂亮就可以,不必非要把每个线头都收紧。让观众意犹未尽。通常,暗示角色最后会如何发展,要比一五一十把那些发展全部演出来更有力量。不过,当你想营造模糊不明的结尾时,你还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只是观众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3.净化。 紧接在高潮和收场之后,角色和观众应该都会经历所谓的「净化」,亚里士多德将这种情感的释放定义为:「因怜悯和恐惧而得到的洗涤或澄净。」净化可能会引发忧伤、愤怒、悲戚、欢笑或其他情绪反应;而它的终极作用,是重新恢复一个人的情感或领会,让它们再度成为核心所在。唯有当主角勇敢去面对他或她最深沉的恐惧,并将它释放出来,观众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净化。 4.真我就是高潮。 高潮不只是行动的最高点或揭穿阴谋的时候;高潮指的是主角体认到他或她的存在价值的那一刻。主角先前用秘密、谎言、害羞或恐惧支撑的自我伪装,此时终于可以卸除,展露出更真实、更完整的自我。 英雄在面对真实的自我时,会接受进而演化,唯一的例外是悲剧,悲剧里的主角因为无法演化而导致悲剧产生。 5.别滥用观众的好意。 观众走近电影院是为了娱乐、去笑、去哭,或是去害怕。当第一个公式化情节或夸张的巧合出现时,为了继续看下去,观众通常愿意一笑置之。不过,如果你实在塞太多公式化情节给他们,这种「愿意暂时收起怀疑」的心情也可能瞬间蒸发。太多陈腔老梗会让观众翻白眼,巧合得过于离谱他们会发出抱怨,等他们看到纯真少女竟然走到黑暗地下室去调查闯入者时,他们简直要开骂了。碰到这种情节,观众通常会认为,这名演员的演技和名气根本不成比例。 6.碰巧VS.不巧。 让主角的每一场胜利和每一分讯息都是他辛苦赢来的;千万别用不小心偷听到或意外发现关键资料这种取巧手法,来帮助主角解决他的难题。如果要在片中制造巧合情节,就要让巧合加深而非减轻主角的麻烦,这样观众比较能够接受。 7.短一点。 不管你觉得某一场戏,或某个布景、镜头角度和对话内容有多精彩、多精辟,都还要再三思量。这对故事情节真的不可或缺吗?可以帮助观众进入下一幕吗?有透露或强化角色的性格吗?如果你的答案不够肯定,就表示它没那么必要。 说到底,每样东西都必须能够推动情节,描绘角色。凡是无法满足这两项目的的台词和动作,不论多聪明,多好笑或多有洞见,都必须忍痛割舍。 8.和别人打成一片。 A.在电影学校建立的关系可能会持续一辈子。好好珍惜。你的同学可能是你未来的老板。 .对自己的艺术眼光要有勇气和自信,但如果遇到严词批评,要想说,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把想法有效传达给对方。 C.小心你的TVC:即毫不遮掩的藐视(Thinly Veiled Contempt)。要展现自信和能力,而不是傲慢或没把握。每个人的生涯对他们而言都很重要,就跟你的情况一样。 D.面对别人的剧本或粗剪时,如果你回应的态度很糟,那么风水轮流转,等到他们看你的剧本或粗剪时,你害怕的几率就会很高。 E.导演绝对不能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工作人员会尊重心胸开放、广纳建议的导演,也会乐于为他工作,而且会更加卖力。 9.过去就让它过去。 每个人都有一个剧本在抽屉躺了五年,等待有眼光的伯乐出现。别等待,往前走。真正的创意天才不会只创作一次;他们会不断有新点子涌出。一生的杰作很少只有一件。 10.埋头挖壕沟。 伟大的导演和制片并不是天生好手,而是经年累月的研究、学习、建立关系、尝试错误以及抢先开跑培养出来的。好的导演和制片会愿意去: A.上表演课。学习演员习惯的表演方式,可以让电影工作者更加了解情况。 .学习相关科技。摄影、灯光、特效、剪接设备,和其他许许多多瞬息万变的技术。能和先进科技齐头并进的导演,就能找到更多说故事的机会。 C.学习做生意。给我看生意,别给我看艺术:这虽然是陈腔滥调,但还真是管用。导演制片是艺术家没错,但还是得面对娱乐圈的讨价还价和政治协商。 D.推销。如果你有东西想卖给别人,关系就是一切。不要害怕建立关系网,让你的想法在关系网中流通。主动跟陌生人打交道,即便对方看起来不是什么大咖人物。因为要交上好运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今日的无名小卒到时很可能已经变成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了。 E.做乏味的工作。好运气可能会在好几年的霉运之后降临。所以,要务实一点。有些临时性演出是为了糊口,有些则可以滋养灵魂。大多数都是介于两者之间。 11.行为比话语更响亮。 你是什么样的人,主要是看你做了什么而非说了什么;的确,我们经常言不由衷。人类举止的种种矛盾表现,可以用来强化故事的张力,例如长得高头大马肢体语言却很闭缩,「亲切和善」却习惯双手交叉,讲述事情却眼睛猛眨,这些都能在无形之中泄露许多言外之意。 12.排练不只是为了演员。 由于在前制阶段舞台场景通常都还无法使用,初步的排练必须在其他地方进行。这类早期排练应该把焦点锁定在性格描述、肢体表现、声音、时间点,以及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 等到场景搭设完成,就要启动舞台调度程序,决定演员和摄影机的准确走位。在地板上粘贴不同颜色的胶带,标出每个演员必须站定的位置。这可避免演员跑出景框、偏离焦点、漏失光纤或超出麦克风的收音范围。等你确定一切就绪,都能按照计划进行时,才让演员穿上全套戏服排练,这当然是最好的方式,可以看出哪里还有问题。 13.选角不能只看长相。 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某个试镜者看起来很适合某个角色,就认定他是最佳选择。最好的选角往往都是相反的类型,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塑造出经典角色。 不要因为某个试镜者一开始读剧本时表现不好就拒绝他。因为拍片时并不是要由他或她自导自演。可以给试镜者一些提示,再评估他的调整状况。试镜者的临场反应,也是试镜内容的一部分。 14.大声读出来。 编写剧本时,千万别一个人在脑中默念。要把剧本大声读、录下来,再放给自己听。或是找专业或半专业的演员、朋友、家人大声念出。指定某人负责陈述镜头动线和舞台方位,让你,也就是编剧或导演,可以站在挑剔的立场仔细聆听。把剧本从头读到尾,不要中断,这样就能判断故事哪里很顺,哪里卡卡。 念完后,请参与者提供意见。演员对于饰演的角色有何感觉?哪些听起来很真实,哪些有点假?有哪些段落高不清楚,或举得无聊?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整段删掉? 15.拍片时在你脑中响起的音乐,十之八九不会是好配乐。 如果你在一部电影编剧、准备或拍摄阶段,心中浮现了一首「完美贴合」的歌曲或是配乐,等你真的把它配到你想要的剪接段落时,通常都会以失望收场。影像和故事有它们自己想要的音乐,而不是你喜欢的旋律。#注:选音乐主观触动第一,客观站位第二,找到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平衡点很难,现成、符合影片气质、似曾相识而又完全陌生的音乐难上加难。# 16.用剪接说故事。 厉害的人通常会用椭圆形或斜线方式讲故事;并不是每一次都得把角色如何从A到B到C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17.把退件视为一种过程。 在艺术领域,批评总是免不了的,而且很难不针对个人。不过,如果制片讨厌你的剧本调性或剧本草稿,并不表示他讨厌你。事实上,你们拥有共同的目标:想要让片厂老板点头。 要虚心采纳所有的批评;每个批评里面通常都含有一粒真理的种子。就算是立论很弱,或是提不出具体的改善建议,那表示你的作品里确实有某样东西让他感到困扰,你应该回头检视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浪费力气去辩解防卫。当你试着把批评者的建议考虑进去,往往就能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经纪人或制片厂老板把你的提案退回时,记得一定要寄一封感谢函过去。这可以提高机会,把他们这次的「拒绝」变成未来合作的起点,下一次当你提出更可行的计划时,他们也会乐于与你合作。 18.好剧本都是令人满意的改写本。 电影剧本通常需要十次以上的全面改写才有办法进入市场。完成剧本初稿后,先放在一边,等个几天或几个礼拜。利用这段时间,找几个值得信赖并且对电影和写作都有见识的顾问,请他们审问,取得一些诚实且具建设性的意见。草稿修完之后,再找一些新的读者,以全新、客观的方式重新阅读。如果每一次都请同一批读者审问,他们就会跟你一样,因为对优点都太过习惯而无法提供新的见解。 19.挖深一点。 好电影经常——或几乎总是——和简单的主题有关,但会用深刻、细腻的方式去挖掘,还会特别关注细节与意义。要按捺行动,千万别用一堆和主叙述无关的阴谋事件、秘密任务、漫天扫射、非法行动和怪胎角色,把电影搞成没必要的大杂烩。正确的做法是,锁定故事中提到的事件、主题和情感,深入挖掘其中的灰色地带。事情少做一点,但要做好。 20.确认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在做同一部电影。 拍电影不止需要艺术眼光,还得具备实务远见。制片团队必须准时到场,辛苦工作,然后遵照规定时间休息。团队成员不能目标不一,各做各的,而是必须理解每个人的工作都为成就大局。当工作内容需要你发挥诠释的能力时,也一定要从更大的愿景脉络切入。如果愿景没有界定清楚,千万别以为你可以跳过它继续进行;请回头找出作品企图回答的更大主题、故事或理由。 21.电影是三度空间。 自我设限,把景框想象成二度空间,是一种常犯的错误。框景时要把前景和背景元素包含进去,包括树叶、围篱、吊灯、雨篷、后门廊等,这些元素可以为景框中央的动作提供空间和叙述上的深度。就算是直截了当的室内戏,如果能在北京中加上一扇窗户,总是会比对着空荡荡的墙面拍摄来得好。 不过,千万不要弄出不必要的忙乱场景。假设和两名角色要在熙来攘往的都市街头交谈,试着用柔焦方式处理背景,或是在对话的高潮部分让角色从银幕前方走过。前景打光,同时让背景模糊,有助于减轻背景的嘈杂凌乱。 22.电影新手的几个特征。 A.对白精准,角色会在对白中把他们的想法或感觉分毫不差的陈述出来,而不是用隐约微妙的方式阐述。 .滥用巧合情节。 C.用倒述法中断情节往前推展的动力,把观众带离当下。 D.用旁白去解释可以在银幕上完整呈现的东西。 E.完美无缺的正派主角或十恶不赦的反派对手。 F.不会主动选择行动目标的被动性主角。 G.画面单调,不懂得利用前景和背景烘托强化。 H.太多场次采用同样的距离拍摄。 I.演员不够有感情,只会念对白,但没融入剧情。 J.灯光打得不平均。 K.音效品质很差。 L.没注意到连贯性问题,出现愚蠢的跳接错误。 M.结局太过突兀,和前面的剧情接不起来。 23.要有计划但请享受意外。 拍电影是一件复杂万端的工作,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大纲(outline)、画面分镜(storyboard)、分镜表(shot list)、勘景(location scouting)、排演(rehearsal)等等。但电影实在太过复杂,就算是思虑最周密的计划,也无法控制整个拍摄过程。也就是说,要随机应变。多多尝试错误。要保留空间,让演员和工作人员有机会提出意想不到的诠释。把意外化为可能。 24.再拍一次。 就算第一个镜头(take)非常完美,还是要多拍个一两次,因为演员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细微表现。此外,也要拍摄不同的补足镜头;镜头越多样,剪接时的选择性就越多。 25.根据每场戏的气氛喊「Action」。 演员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抓住和融入一场戏的气氛。如果是一场暗潮汹涌的戏,导演用温柔但坚定的语调小声喊出「Action」,将会帮助演员进入情况。如果是拍摄疯狂扭打,就可以像裁判一样放声大喊。 有些时候,一场戏开镜时的拍板声音,可能会让演员分心。这时,导演可以改喊「end sticks」,意思是等结束时再拍板。 26.清理视线。 当演员的目光离开摄影机,会看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工作人员、灯光、音响设备,更多摄影机,等等等等。就是因为这样,助理导演经常会在镜头开拍前吩咐工作人员「清理视线」,把所有无关的东西全部移开,以免演员分心。 27.节省时间——和金钱。 声音:室内摄影棚有隔音,外景就没这么方便,会受到汽车喇叭、路人、飞机和其他仪器干扰,而且这些声音在勘景当天可能并不明显。 善用摄影机稳定器(steadicam)。摄影机稳定器是一种特殊的手提摄影机机座,有保持平衡的功能。虽然租金昂贵(得同时支付器材和操作员的费用),但可以不受限制地满场移动,剩下搭设摄影车跪倒所需的时间。 善用第二小组。从摄影小组里分出「一小批人员」,负责拍摄不需要主角在场的定场镜头(establishing shots)、插入镜头和切出镜头(cutaway)。 将主镜头减到最少。如果一场戏几乎都是用特写呈现,就不要用各式各样的宽景镜头让演员疲于奔命。 28.场面调度。 Mise-en-scene是法文,意思是「要把什么东西放进场面里」。凡是会影响到某个镜头、某场戏或整部电影的视觉美学或感觉因素,都属于场面调度的范畴,包括物件、角色、景深、阴影、光线、选用的镜头手法、构图、产品设计、布景装饰,甚至影片所采用的类型,以及上述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9.帮你的角色进行匿名测试。 每个角色的声音都必须独一无二,足以彰显角色特性。撰写或审阅剧本时,请把主角的名字盖住,看你能否判断出那句对白是谁说的。如果那些对白谁说都可以,就表示角色的性格太过相似。 30.对白和真正的讲话不同。 对白听起来要像真实谈话,但必须比平常讲话更生动、更紧凑、更切中要点。真实生活中的对话经常离题又不连贯,除非是可以为了制造特殊效果,否则出现在电影里会显得很冗长。有效果的电影对白能推动情节、透露角色的讯息,而且必须具备开始、中间和结尾的三段式结构,就算对白是从某场戏的中间开始也一样。 31.在黑色电影里,每个人都是堕落鬼。 黑色电影是犯罪片/剧情片/推理片的一个此类型。特色是机会主义、道德破产、充满绝望的角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自私私立;热心助人、循规蹈矩的,都是一些容易被骗的傻子。这些角色前途渺茫,几乎没有得救的机会,也不可能出现圆满大结局。 32.奇幻故事片要尽早设定规则,而且要简单明了。 奇幻故事片可以不符合现实,但并不意味着,观众会接受电影所提出的所有假设。如果这些超自然世界或力量的规则没有设定清楚,或是让新的规则太晚出场,观众就会觉得原本很有趣的情节变得很无聊。 33.最好的故事结构要融于无形。 不应该让观众意识到结构的存在,应该把结构隐藏在剧情当中。当故事充满扣人心弦的危机感,刺激兴奋的揭发真相,深沉无奈的两难抉择,以及冲突和悬疑,观众就不会想去追究结构,而是会全心投入故事的情节发展。 34.结构不佳的电影,到了第二幕就会挂掉。 因为第二幕的长度通常是第一幕和第三幕的两倍,如果当初设计的结构不够紧凑,看起来就会没完没了。第二幕的问题,通常是因为第一幕的北京故事或面临威胁的东西交代不清,或是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没有足够清楚的转折点。 35.用道具透露性格。 道具指的是演员所能掌握的任何物件,包括所有的行头。道具不仅可以让场面栩栩如生,更加可信,还能传达角色的个性和背景故事。 在《火线追击令》一片中,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的角色在床边摆了一个节拍器。节拍器的滴答声可以舒缓他的情绪,帮主他进入梦乡。但更重要的是,这项道具传达了他的渴望,身为一名过度疲劳的城市警探,他渴望能在这个嘈杂的城市里控制某项噪音。 36.别让主角变成被动式人物。 要让你的主角捍卫某件事,而不仅是反对某件事。你可以让他或她一开始有些勉强或不情愿;原先心怀恐惧的主角能提高戏剧张力。但主角最后一定要下定决心,选择行动;他或她的道路不是他或她能选择的。 37.「故事」和电影里的某个角色有关;「主题」则和普遍的人类境况有关。 主题指的是嵌埋在影片当中并从观影经验里浮现出来的人生真理。主题总是和人类精神的挣扎与力量有关;诚实是最好的政策;爱能克服一切;一句话就能改变命运;忠于自我;小心愿望成真。 一部电影的主题可能不止一个;事实上,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对于哪个主题最为重要,看法可能不大相同。 38.「情节」是真实事件;「故事」是情感世界。 情节指的是电影里发生的事情;故事指的是主角对于这些事情的感受。在《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一片中,情节设定是善恶对抗,蝙蝠侠企图保护高谭市不受疯狂的「小丑」危害。但这部片子真正要讲的故事,骑士是蝙蝠侠所面临的道德难题:该不该赌上他的名声,以便成就更大的善。 39.高概念电影可以用一句话解释清楚。 要把电影或电视的构想推销出去相当困难,但是如果你能用一句标题(logline)把它的前提讲出来,那就会容易许多,例如: A.身价亿万的武器发明天才,穿上坚不可摧的高科技西装铠甲,打击恐怖分子。(《钢铁侠》(lronman)) .一个年龄时钟倒着走的男人,爱上一个年龄时钟正着走的女人。(《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插画内容——《这不是高概念》: 推销者巧遇制片人。 推销者:那个家伙说:「做不到」,她说:「一定要做到!」于是他就朝她开枪,然后她,你知道的,就倒在那里,像个死人,她喊着:「噢!」,然后另一个家伙…… 制片人:我听不懂。 40.执行完美的简报。 简报(pitch)指的是,亲自向制片公司的主管人员针对剧本或电影构想提出简要说明(不超过十分钟)。进行简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想好你的主标(logline),也就是把你的电影构想浓缩在一句话里面。如果你想不出来,那表示你的构想还不到可以简报的程度。 2.清楚说明电影的类型、调性、时代范围和主要场景。 3.介绍主角,说明他或她有什么吸引人的魅力。 4.把电影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说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要特别强调其中的情感冲突。不要巨细靡遗。 5.万一有某个重点忘了讲,请小心巧妙地倒回去把重点补起来,如果不管它继续往下讲,你的简报对象可能会越听越糊涂。 6.如果你的剧本时喜剧,不要费力强调它有多好笑,而是要把它讲得很好笑。 7.如果你简报到一半,制片公司主管的电话突然响了,把你打断,这时务必要保持风度。你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大门通畅,就算这次买卖不成也没关系。 8.要用兴奋激昂的语气做结尾。 另外,要随时备好一份电梯简报(elevator pitch),用大约20到30秒叙述电影简介,如果哪天你和某个知名制片不期而遇,就可以派上用场。 41.什么东西岌岌可危? 要趁早且清清楚楚地让观众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面临威胁——主角在日常生活中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对手赢了,主角会失去什么。电影的核心张力来自于:主角一方面想尽办法要让他或她的日常世界保持在正面积极的状态,但同时又要抵挡负面力量的入侵。如果故事缺乏张力,通常是因为:1.没有把面临威胁的东西界定清楚;2.面临威胁的东西不够有分量;3.对手不足以构成威胁。 42.用反派/对手来推翻真理。 真正的「英雄」总是有真理站在他或她那边。反派/对手知道这点,所以总是企图要推翻真理。而往往,主角和反派都惧怕同一条真理。在浪漫喜剧里,对手,也就是主角爱恋的对象,通常只把主角当成好友,对手想推翻的真理就是:实现爱情或承认爱情。 43.有缺点的主角比完美的主角更具说服力。 没有经验的电影工作者,可能会忘了给主角加上一些讨人厌的个性,因为他们希望男女主角看起来受人喜爱,动机高尚。但是完美无缺、十项全能的英雄,会让观众的注意力变松散:反正他能搞定一切,干嘛为他担心? 观众迷恋的对象,往往是影片中那些性格矛盾、带有缺点的角色。因为我们也都有那些习性和弱点,这种角色会比英雄人物更有说服力。#这两年流行将局部缺点视同于角色本身,如:屌丝、理工猥琐男、腐女、色老板…和与之相反的高富帅白富美。听着就反人类啊。# 44.掌握背景故事。 背景故事指的是影片开始之前发生的事件:童年的创伤,新近的危机,长久的积怨,实际场景的历史,等等。最好是借由随意偶然但效果十足的线索,以拐弯抹角的方式把背景故事透露出来。当观众看到一名身穿香奈儿套装的女人出现在失业救济中心,立刻就知道她的人生刚刚遭逢重大剧变。当剧中角色问另一名角色:你还爱他吗?一句话就能把观众该知道的爱情故事全部说完。银幕上的单一事件,也能描述某种长久以来的模式:在某次争吵中老公愤而离开,老婆脱下鞋子朝他猛扔过去。鞋子打中大门,然后就在门砰一声关上的同时,你看到门上有十几个被高跟鞋击中的痕迹。 当你发现情节讲不下去或说不通时,就要回头去检视一下你的背景故事,因为背景故事说的不好,会让整部电影黯然无光。 45.跟紧动作。 摄影机是观众的眼睛。观众总是希望能尽量贴近情节动作,而非像是坐在廉价的座位上远远观看。利用摄影机的位置、移动以及必要时的伸缩变化,带给观众最理想的观看画面。 46.用演的别用说的。 电影主要是一种视觉媒体;几乎每样东西都必须用来传达故事,而角色最好是用演的而非解释的方式来呈现。利用精心设计的视觉线索,把看不见的内心转折、隐秘往事和情绪冲突展现出来,效果会比直接说明好很多。此外,如果是用画面呈现而不是用话语陈述,就可以把更多的银幕时间留给更重要的情节。 47.起述要晚。 电影故事的起述要尽量往后推,而且花费的时间越短越好。一部电影要是花费太多时间铺陈角色的日常世界,或是用三个礼拜去讲一个三天就能讲完的故事,会给人松散缓慢的感觉。 在个别的场景安排上,千万别浪费时间去交代不必要的开门和寒暄。想想看,能不能让一场戏从中间开始。编剧和导演如果愿意自行剪接的话,往往会发现,每一场戏如果把开头和结尾那两句对白删掉,就会变得更紧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