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严长远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高校课堂中凸显。然而,高校多媒体教学实施十多年来,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良性发展,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分析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策略,应成为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课题。 高校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 纵观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具有两个特点:多媒体教学投入的过度性和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低效性。当前,多媒体技术充斥着高校课堂教学,各类高校不同专业,教师几乎人人使用多媒体教学,所有课程都试图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投入的"过度性"问题不容忽视。多媒体教学投入的过度性造成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院校不顾自身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实际,为了改善教学硬件条件,盲目投入大量经费配备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后期的管理和培训跟不上,多媒体设备闲置率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二是一些教师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在如何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上认识不清,导致授课备课中,投入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精力远远大于教学基本功的提高,这种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可能会本末倒置,影响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伴随着多媒体教学投入的过度性,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低效性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低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超文本功能、人机交互的功能以及网络的功能,目前高校的多媒体教学中,这三大功能远没有实现。当下,高校多数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过度膜拜多媒体技术,但却较少思考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怎样促进教学等基本问题。相当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认知仅停留在认为凡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的软件加上一些图像和声音就是多媒体教学的认知上。思想决定行为,因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只是简单机械地把授课内容插上一些图片、图表,用PPT幻灯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中,电脑的作用仅限于"电子翻页器",这只能说是黑板演示的屏幕化, 并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其次,多媒体使用的低效性表现在因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认知和使用上的不当而带来课堂效果的负效性,即不但无法促进教学,反而还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老师长时间站或坐在多媒体的机位后面,或是照本宣科地念,或是精力放在演示多媒体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有的老师费了很大的工夫,课堂呈现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忙于抄笔记,忽视聆听老师精髓的思想和方法的讲授。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艺术效果,过度呈现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图片、音乐,不但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反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合理定位 反思高校多媒体教学过度性与低效性问题,需要科学定位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产物。现代教学其本质上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知识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这种活动由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仅是教学诸多要素之一,并非全部。教师、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要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只有通过将其有效地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应努力营造一种新型现代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发挥,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大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实现一种"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理论课程教学的最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促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的有效性,还需理清多媒体教学中师生定位及其关系。针对教师,首先,教师是多媒体信息的把关者。将什么样的信息,多少信息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如何展示,取决于教师多媒体教学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积累,也取决于教师对学科理论及课程教学思想的凝练提升。面对相同的课程和学生,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展现出的多媒体教学也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次,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主导者,在多媒体教学中,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如何创设情景实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知识接受的主体,更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创造者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是多媒体教学的中心,多媒体的使用应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定位。多媒体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而不是两者之间的屏障,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应努力创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现代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间的"自主、探究、合作"。 高校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首先要加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培训。高校教师并非都来自师范院校,现有高校教师的准入制度仅是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仅靠资格证书考试设定的课程学习和培训,对于高校教师胜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基本教学能力的形成应成为培训的重要起点。包括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组织设计等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而这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培训对于新教师尤为重要。其次,学科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学术交流应纳入已有的培训体系中。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高校教师要想站在学术的最前沿,需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避免课堂讲授中的知识陈旧、空洞无物。学科知识理论的培训与交流需要学校创造条件,出台制度为每一位教师公平提供进一步深造或学术交流学习的机会。最后,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训也应制度化。先要明确多媒体 "辅助教学"的理念。多媒体课件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只能帮助和代替教师完成一部分教学工作,它只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其次才是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培训中应避免走入单纯追求技术化的误区。 2.建立多媒体教学的准入制度 应尽快建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格准入制度。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申请多媒体教学,除了具备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有至少1~2年教学经验,能胜任传统板书教学。第二,有授课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大纲和教学具体安排,编写完成课程多媒体制作和使用说明。第三,有完整的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具体到每个章节、知识点、每堂课都应有独立具体的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第四,必要时也应引入多媒体教学试讲制度,聘请相关专家现场考核,通过后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准入机制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多媒体教学一拥而上,管理无序的现状。准入机制可以采用个人申报,资格审查,教研室、系(学院)、教务处三级审批制度。 3.建立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动态管理机制 多媒体教学准入制度严把了门槛标准,质量监控动态管理机制则能有效保证多媒体教学实施的质量。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动态管理机制包括信息反馈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等。建立畅通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制定多媒体教学质量标准,完善学生评教制度、专家听课制度,对在评教、听课和学生听课反馈中争议比较大的课程,重新启动多媒体教学考核评估制度。不合格的教师暂停多媒体教学,限期改进,如仍不合格,坚决取消多媒体教学资格。所有相关评价结果应及时回馈给教师本人及各系部、教研室,并要求各系部组织专人对其进行帮扶。同时,对一些在多媒体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应建立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制度,这将有利于激发教师改进多媒体教学的热情,大大推动多媒体教学的良性发展。 4.建立多媒体课前上机调试制度和多媒体教学服务管理制度 目前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做得好的高校有专门制度,设定专人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管理。但大多数高校,仅雇佣临时工负责开门,打开设备,后续一切交给老师,这样无序的管理将会造成两个被动局面:一方面,有些老师由于不熟悉设备等原因,调试半天,浪费了有效教学时间,无法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完成。另一方面,一旦设备出了问题,责任很难说清。多媒体课前上机调试建立多媒体教学服务管理制度则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效用的最大化实现。因此,为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最大效益产出,应建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服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