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做盆景,先养出身材骨架,后装饰点缀打扮。不知这拟人化的观点是否形象?是否正确? 人的一生,靠的是骨架支撑成长的过程,从十月怀胎到幼儿,到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都是顺其自然地靠其骨架支撑度过一生的过程。瘦也好,肥也好,高也好,矮也好,很多都是其自我基因决定生长形成的结果。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正是内因造成骨架的差异,才产生百人百样的表象,身材和面孔的定格。所以说骨架决定了看得见的外在表象。当然,外因的影响,有时也是明显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那么,盆景呢?是靠什么支撑的?我认为同样也是靠树的桩基骨架支撑的一个客体。不同的树性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其生长状况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树,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也不一样,这就是外因的反作用结果。对于自然界来说,外因对树的骨架形成,不但有一定的影响,在特定环境下,而且是影响比较显著才形成不同的骨架。特别是盆景的后天创作,除了天生的骨架外,我们从定位到抽枝剪裁,何尝不是为了蓄养和固定其整体的骨架过程?这就是人的意识活动作用,外因的作用结果。虽然,人与盆景之间没有质的关联性,但是,他们都具有相似的固有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表象形成的东西,都是其本身属性的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例如,人与盆景之间所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共同具有生命的特征和适应其自身所固有属性的客观规律。 做盆景,首先养好和修正好整体骨架的布局定位。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个人想,也许没有谁会有什么异议吧?不管南派北派,什么派都好,都离不开首先养好骨架定位这基础性的前期要素。尽管我们的审美存在不同的观点,也许喜欢的和所做的骨架也有不同的风格。但,养好骨架,从基础开始,再到定格其适合各自审美的要求,这点应是盆景创作者的共同目的吧。因为这骨架养育的整个过程都是作者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表现和目的的展示。常言,美不美,先看身材五官的骨架。骨架五官好,骨架五官相配整体得章法,肥瘦相宜,发型搭配,自然美丽好看,这是表象要素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所有的好骨架的线条都会释然给人们一种从视觉到心灵的拷问,外在美或不美的感觉。所以,要做好盆景的骨架,必须要沿着不违背自然客观规律,按自己既定的艺术思想所设想的方向走,坚持以实体可行的方法,在意境延伸的空白的空间里一步一步行走,通过循环反复调整修养修正,才能得到你所想的效果,实现你的艺术思想。 总之,一切急不了,急了反而达不到目的。不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必然会适得其反,时间会作证的。只有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穷尽自己的意识能动作用,这样,才能满足和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欲望,创作出自己满意的有自己思想的盆景作品。 盆景的骨架做得好不好,除了天然部分外,其余都是靠作者在放养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天赋去完成的结果。有人说,这是意识决定作用说,那就错了。天下,没有无源之水。做盆景也一样,一切都是基于客体的存在而溢出的意识能动作用后产生的实体的东西,只能说是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至于美不美,好不好,有没有意境,或是否如诗如画,这是由盆景艺术文化范畴方面去回答的,这是另一个概念了。因为,看任何事物,我们必须要看到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审美也一样,也要透过现象去看到内在的内涵。当然,各人的审美观不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审美之美的观点,这只能说是审美意识的问题。审美,是精神意识的东西,产生一定的争议是必然的结果,在这就不去多议了。 作为盆景艺术创作,除了养好修正好骨架,剩下的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绿面的装饰打扮了。但是,如何巧妙地去装饰打扮呢?既要注入你的艺术思想,又要美观。这就是常说的绿面点缀。该厚的厚,该薄的薄,该疏的疏,一定要恰到好处,要把头发和胡须分开来处理,量身定做,要做到有的放矢,既要实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又要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要充分把意境表现出来,才能点缀出最佳的景象,让盆景有看似画魂,读如圣诗之感。 2019.12.23. 附:论盆景艺术的匠与师 值得每一个盆景人看 题名:纵览云飞 树种:真柏 规格:树高100厘米 收藏者:杨梦君 ▲2016中国唐苑第四届唐风盆景展三等金奖 张先觉:试论盆景艺术技巧的匠与师 讨论盆景艺术技巧问题,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当今盆景艺术鉴赏作更符合时代审美主流的认识。 ▲《清秋》老鸦柿 株高85公分 赵庆泉制作 盆景艺术技巧属艺术才能的组成部分,它体现在盆景创作构思与作品意境传达两方面的活动过程中,盆景艺术技巧包括对创作作品表现出恰当的技巧处理,以达到集中反映自然景观本质的艺术形象。考察盆景艺术技巧,首先要看作品形象与自然界、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接近到什么程度,其次要看作品的形象与大千世界是怎样联系的。自然景观在盆景作品中的浓缩不是它的原型写照与简单复制,自然景观的表面记录和脱离现实的变形和夸张,既不能提高人们对盆景这门"高等艺术"的赏识,也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升华的审美要求,因此,对自然生态的原型写照、简单复制、表面记录都不能归结为盆景艺术。换言之,盆景素材未经过选择和提炼,没有概括和集中,不能突出表现客观事物的内在典型美;不能适度地施用技巧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不可能创作出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 ▲《退耕还林》榆树 盆长120公分 韩学年制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普遍提高,我国传统的盆景制作技艺已经引起众多盆景爱好者在创新中印证了反思,历史只能说明过去,积极反思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在我国,传统的盆景技术还在制约于沉沦的艺术套路,从历史上看,有闲阶层为了显其富有和所谓君子风度,片面强调盆景的怪、异、逆、象和"功夫"深厚,因此盆景工匠将盆景的剪扎技术加以夸大;从现实来看,不按盆景植物的生长特性,违背自然规律,矫揉造作的制作盆景,其形式忽视了盆景艺术来源于自然的现象,在盆景获奖的展台上依然在误导或干扰着人们对盆景艺术鉴赏的审美取向,我认为,这种疲劳的审美不属于雅俗共赏,这种盆景的审美意识终归要走进制作技巧自炫的死胡同。在当今我国盆景创作水平随着审美文化发展日益提高和不断创新的时代里,这种炫耀已不再能够属于盆景艺术的范畴,而应该编于我国传统盆景艺术发展的教科书中,以启后人在继承中而不重蹈覆辙。 ▲《碧云天》 真柏 树高90公分 张志刚制作 中国当今众多优秀盆景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无疑使盆景制作技巧在表现手法上得到巧妙运用,为了创作出较之素材更精萃、更完整、更富于表现力、更新颖也更吸引人的艺术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择、集中、概括、提炼从自然景观得来的个别印象,使之深刻地揭示自然景观中美的内在典型,准确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这就离不开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盆景制作技术的运用是属于技巧范畴的,盆景艺术技巧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盆景完美艺术形式的创造,更重要的是使完美的艺术形式同盆景艺术的意境内容有机结合。艺术技巧的运用不能以创作者对自然景观的主观认识和反映去脱离客观联系,真正出自高度艺术技巧的作品,必须是利用盆景艺术专属的审美法则和盆景艺术专属的美学思想制作出高于自然的,同时又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佳作;常常在方式上既是巧妙、隐蔽的,也是朴实、亲切的。如赵庆泉先生的文人果树盆景《清秋》、韩学年先生的曲干丛林《退耕还林》、张志刚先生在中日交流时创作的柏树盆景《碧云天》以及田一卫先生创作的山水盆景《大江东去》等,他们一批作品的艺术形象,均以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艺术技巧和让人屏气凝神、流连忘返的艺术效果,有力的诠释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真正含义。 ▲《大江东去》 龟纹石 盆长100公分 田一卫制作 巧妙和朴实的艺术形象都根植于现实生活,装腔作势与巧妙对立,创造性的艺术形象较之自然景观的原型本身更精萃、更动人,它不是淡漠和乏味地简单再现自然景观画面,而是常常出自庸中皦皦盆景艺术家们的巧妙安排。如果脱离自然景观中的基本特征,单纯地追求所谓巧妙或新奇而张扬盆景制作技巧,这就不是当今主流所需要的欣赏对象。怪异和变形不能归纳于盆景艺术形式,而离异自然客观存在的矫揉造作更不是盆景艺术所需要的技巧,盆景佳作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表达的意境应该具有对盆景艺术技巧的全覆盖。 ▲《春扶断崖》(石上树)水蜡 盆长60公分 张先觉制作 盆景艺术技巧的掌握和提高,其基础是创作者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具备了客观真实地认识和反映自然界中美的因素的能力,创作者就能直接有益作者艺术技巧能力的提升。培养盆景艺术制作技巧,也需要作者在文化艺术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这才有利于我们在盆景创作中实现技巧的自然隐身。 要正确认识当今优秀盆景作品的艺术技巧,因为它是奠定如何进行盆景艺术评比和盆景艺术鉴赏的思想基础,我们对此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赏评盆景时,就不会出现片面地去追求怪、异、逆、象等脱离现实的艺术形式,而应该取师法自然,取具有高度浓缩了自然典型美的盆景艺术品评标准去评判作品水平的高下。只有这样,在创作盆景时,我们就能因地制宜的选取盆景素材去进行创新,科学的采纳各种盆景制作技法,充分地借鉴国外科技技术在盆景制作中的技巧运用。只有这样,在鉴赏盆景时,我们就能正确看清我国既有的民族盆景艺术风格在继承与发展中的创新轨迹;就会惊现和铭记出自真正"盆景艺术家"之手的佳作;就会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盆景艺术诗情画意的源水来自哪里,流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