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朝诗人里的绝对代表人物,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白居易人称"诗魔"和"诗王",名号都是如雷贯耳。 大部分中国人都读过三位大咖的诗,而在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飞花令中,三人的诗句更是被频频提及,《飞花令:每天一首好诗词》就是这样一套好书,体会文人雅士诗词之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股墨香神韵。 要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化进飞花令,我们还得借助几位唐宋文人,一起来看看吧。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登临怀古词,身为宋太祖赵匡胤孝惠皇后贺氏的族孙,北宋末年的颓废和灭亡气息,让他只能借六朝更替,来发出时代的兴亡之叹。 如果以贺词最后一句前三分之一句"风满槛"来行飞花令,大概可以串联起以下名人的诗词。 先是李白的《关山月》第二句前半句"长风几万里",接着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一》首句后半句"浪淘风簸自天涯",再下来是白居易的《观刈麦》第二句前半句"夜来南风起",然后是李颀的《古从军行》第二句前半句"行人刁斗风沙暗",再有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第三句前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最后就是南宋僧人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第二句后半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可能有些不了解飞花令的朋友看不太明白,那我们把这几句合并在一起,就可以充分感受诗词的魅力了。 风满槛 长风几万里 浪淘风簸自天涯 夜来南风起 行人刁斗风沙暗 画图省识春风面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呢?这就是中国古人飞花令的魅力了。 最后我们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摘出来,再单独重温一下经典。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在对唐朝强大国力的震惊之余,也对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和战乱中广大民众的痛苦,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令人感叹不已。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白居易的早期作品,写于唐朝元和初年,通过对麦收时节农忙的描述,对繁重租税提出指责,也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是难得的反思。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杜甫在唐朝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到江陵,游历昭君村时吟咏汉朝名女人王昭君的诗,通过对王昭君一生的回顾和同情,也寄寓了自己的悲凉之情。 …… 《飞花令:每天一首好诗词》以诗词为载体,按照一年365天,遴选历代诗词365首,选取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本书共分三卷,以字引诗,以诗解字,图文并茂,版式素雅大方,可以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融知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的大众类文化读物,方便阅读,也适用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