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155首读记之(111) ---杜甫七律《阁夜》读记 原文: 阁夜 岁暮催,天涯霜雪霁。 五更声,三峡星河影。 野哭几家闻,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笔记: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岁暮。(此年11月后为大历元年)。时杜甫55岁,客居夔州西阁。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李白、严武、高适等先后死去。感时忆旧,心情异常沉重。(题中"阁"指杜甫住处西阁。) 首联:"岁暮催,天涯霜雪霁。"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 天涯:在杜甫诗中,成都、夔州都是天涯。有时也说是"绝塞"、"关塞"。《野望》(唐-杜甫):"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这是写成都)。《白帝城楼》(唐-杜甫):"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秋兴八首其七》(唐-杜甫):"关塞唯鸟道,江湖满地一。"(这是写夔州。) 短景:指冬天日短。《说文》:"景,日光也。"《和何仪同讲竟述怀诗》(南北朝-庾信):"秋云低晚气,侧余辉。"(侧:倾斜)。《向夕》(杜甫):"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因山遮阳,日犹短。)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说文》:"霁,雨止也。"《饯韦兵曹》(唐-王勃):"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避地司空原言怀》(唐-李白):"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秋江晚泊》(唐-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大意:时到年底,白天渐短。人在天涯,寒冬长夜,霜雪方歇。("催"短景,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颔联:"五更声,三峡星河影。" 鼓角:指军中用以报时和发令的鼓声、号角声。杜甫诗中"鼓角"多指有战事。如:《野老》(唐-杜甫):"王师未报收,城阙秋生画角哀。"《宿府》(唐-杜甫):"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岁暮》(唐-杜甫):"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峡口二首其一》(唐-杜甫):"乱离闻鼓角,秋气动衰颜。"《遣兴》(唐-杜甫):"天地满,山河悲。"《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大意:听,在这寒冷的五更时分,鼓角声声,似又有战事,在这漫长的寒夜里一个漂泊天涯夜不能寐之人听起来,犹显悲壮。看,雨后晴朗的夜空,玉宇无尘,天上银河群星灿烂,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写"寒宵"中所闻所见。其中下句写景是江中实景。也有强化夸张的作用。"星影动摇"似乎是战鼓声引起。是对战事的渲染。) 颈联:"野哭几家闻,夷歌数处起渔樵。" 野哭:荒野中的哭声。杜甫几次写到野哭或恸哭。皆关战乱。《晓发公安》(唐-杜甫):"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能几时。"《刈(yì)稻了咏怀》(唐-杜甫):"野哭初闻战,稍出村。"《白帝》(唐-杜甫):"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夷歌:指夔州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西阁,不时听到渔夫樵子在夜深传来歌声。 渔樵:指渔夫樵夫。也指隐居。《咏怀》(魏晋-阮籍):"渔父知,乘流泛轻舟。"《奉和六月壬午应令》(南朝梁-刘孝威):"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村夜》(唐-杜甫):"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唐-杜甫):"呜呼古人已粪土,独觉志士甘渔樵。"《归辋川作》(唐-王维):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大意:听到那么多家的哭声知道战伐又起(上句承上联写战事)。也听到几处传来的渔樵们的歌声。(下句转折。此处是说在这无休止的战乱中,有一些人甘于隐逸。言外之意,我一个漂泊之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倒不如做一个江湖渔樵。这当然是自我宽慰。) 尾联:"卧龙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建武元年(25),公孙述称帝于蜀。后为东汉所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十二年。《蜀都赋》(晋-左思):"公孙跃马而称帝"。《上白帝城》(唐-杜甫):"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大意:像诸葛亮这样的"名垂宇宙"的宗臣,像公孙述这样称霸一方的奸臣,都已经化为黄土,个人的升沉进退、个人的音书断绝随它"寂寥",有什么值得耿耿于怀! 本诗是入选中学课文的名篇。本诗写的是在西阁所见所闻所思。首联说在"岁暮短景","霜雪"刚停的"寒宵",在"天涯"夔州,又一个孤寒漫长的不眠之夜。颔联是写夜中所闻所见。听到的是鼓角悲壮,看到的是星影动摇。原来作者一夜未眠是因为战乱又起。颈联写拂晓所闻。这一联的上句续写战乱给百姓造成的痛苦。下句和尾联写"所思",表达自己的无奈。自己毕竟是一个在"天涯"漂泊之人,除了像隐居的"渔樵"一样事不关己之外,还能如何呢?想到此时,忽然想起了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想起了遇明主受重用的诸葛亮,也想起了战乱起家称霸一方的公孙述,他们最终不都是化为黄土了吗?随它吧!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相当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当时的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