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执经达权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代管理活动中,"经"指基本的管理原则,"权"指随机应变的管理技巧,二者相结合,就是所谓"执经达权"。儒家"执经达权"的基本原则有四条:适其时,取其中,得其宜,合其道。简单地说,"适其时",就是适应客观时势;"取其中",就是按儒家"中庸"原则,既要坚持中正之道又要打破常规;"得其宜",就是要恰当合理;"合其道"指人们的管理行为及其过程要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规范要求。由于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面临各种环境形势变化,具体什么时期采取什么工作方法,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执经达权"、灵活运用。
  适其时——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环境变化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作为国有企业的一线员工,历经了自由组合、竞争上岗,合同制双向选择的上岗模式。不同时期、不同上岗模式均伴随薪酬分配方式、人员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员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变化。推行员工自由组合时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消费压力、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员工个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还不是很突出。这是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特定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完全融入市场,既要与外国品牌竞争,也要与国内同行竞争。特别是发展到高品质、低成本的市场竞争阶段,行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提升管理以增强竞争力,其中就包括劳动力人工成本。在生产组织方式和自动化水平没有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劳动效率提升不会很明显。要实现薪酬分配与岗位效率与效益相联动,势必会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收入与付出不同步的现象,员工可能一时很难理解、很难接受,就可能产生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工作动力不足,进而上升到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不足,等等。这是市场竞争和企业变革时期员工思想认识上必然经历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结合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高峰就有低谷,有成功喜悦就有暂时性的阵痛,只是不同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面临的困难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向员工讲清、讲透,就像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也永远只有18个月!"的危机宣言,警醒每一个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员工只有时刻存在危机感,才会尽职尽责地做好当前工作,为企业作出更多有数量、有质量的工作成果;即便在企业进入发展低谷时,也能正确对待、从容应对。
  取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辩证思维
  管理学权威——美国的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人"是我们最大的资产,一个团体只有先解决了人的问题,使其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目标一致、努力工作、荣辱与共,这个团体才有发展的不竭活力。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但在解决人的观点、行为、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过程中,要具有辩证思维,在因时制宜的同时,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企业实行自由组合,是希望通过自由组合途径实现员工之间优势互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效率;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对表现相对落后员工加以鞭策。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自由组合,维护自由组合实施的公平性,又要帮助相对落后或有特殊困难的员工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不要让有改进意愿的任何员工排除在组合体之外。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既要维护企业的改革发展大局,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又要在生产经营、薪酬分配等活动中发挥政治核心与民主监督作用,维护员工利益,维护员工队伍稳定大局。特别是在员工奖惩、岗位调整、岗位晋升、员工综合评价等关系员工切身利益问题上,要做到不偏不倚,要用"木桶理论"思维辩证地看待员工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员工正确发扬优势,帮助员工克服不足,在"尊重人、引导人、成就人"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得其宜——以人为本要与服务群众相结合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动机入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中,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人的后面三种需求是最经常碰到的,这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作为社会人,必然会遇到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社会环境压力、家庭生活压力等。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及时得到缓解或释放,必然对工作产生影响。在员工碰到特殊困难时,通过个人捐赠、组织帮扶、上门慰问等方式帮助解决,能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情感和归属需求。在满足员工尊重需求方面,笔者对十多年前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至今历历在目:2010年的5月,单位为赶制一批临时增加的外贸产品,数量大且交付时间紧,一名车工因岗位无他人替代,因已加班多日不肯晚上再加班,前面两位领导做工作都未做通。考虑到不加班将面临延迟交付罚款和影响企业声誉风险,我来到员工岗位边与其交流。首先询问他晚上是否家里有急事,需不需要分厂帮助,然后嘱咐他任务再紧也要注意安全,感觉疲劳时休息一会再干,如果晚上能来加班,为了安全,一定要通知我来现场陪他。结果,该员工用行动保证了该批任务提前交付。该件事情给我的体会是:任务再紧、理由再充足,思想工作一定要从关心和了解员工内心的想法入手,多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以心换心,以协商取代命令,以真诚换取理解,员工自然会尽力替单位考虑。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期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员工通常是有理想、有追求、期望得到发展平台、证明自己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员工,在各岗位表现比较出色。特殊激励、荣誉表彰毕竟范围有限,很难满足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需要企业行政建立一个系统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不同类型岗位的员工成长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挥正确引导和典型宣传作用。
  合其道——自律要与他律相结合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律的典范,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战胜敌人的重要思想武器。由于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独特性,要提高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十分重要。在自律方面,人民军队强调的"官兵平等,领导是士兵中的普通一员,战斗时冲锋在前做榜样,遵守纪律服务群众在前做表率"的自律精神,非常值得企业学习借鉴。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成为企业文化宣传倡导的典范,成为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典范,成为工作任务无借口执行的典范,成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维护整体利益的典范。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一个模范自律的领导,就不可能打造一个自律的团队。作为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自律好自己,更要自律好本级管理团队。虽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负面典型如不及时正确引导,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他律方面,一是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并传达贯彻到全体员工。让文化发挥引领作用,使员工对企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与发展愿景、企业的经营方针与准则能够正确理解,并以成为企业员工而自豪。让制度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内化为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外化为员工自觉自愿的行为。二是要重视和正确发挥好企业的激励作用,让激励制度逐渐形成为企业的文化,成为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思想动力。三是发挥考核功能,让员工知道怎么做是企业所倡导的、怎么做是严格禁止的,维护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
  执经达权中的"经"与"权"并非绝对对立的,"经权合一"中的"时、中、宜、道"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握"时宜"、如何把握"方圆"等方面提供了与时俱进与辩证统一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
网站目录投稿: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