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你有多接纳孩子就有多接纳自己


  面对孩子,尊重、欣赏、接纳...
  这似乎是一些简单的常识。
  可太多时候,人们将之遗忘,
  或为了"更重要"的理由而弃之不顾。
  因此,有些准则值得再度审视,
  并从中看见更深刻的真相——
  你有多接纳自己,你就多接纳孩子。
  不论孩子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
  父母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
  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尊重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自己的程度。
  因此,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从接纳自己开始,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
  01:
  孩子都需要获得认同   在缺乏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限制自己的孩子,要求他们事事征得认同,把他们变成了小奴隶,受制于我们的裁决。   如此一来,他们要么格外渴望获得我们的认同,要么事事依赖于我们的认同。   如果孩子时刻渴望得到我们的认同,担心我们的不认同,你能想象那种情形吗?相比之下,如果他们能获得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那将会是多么不同的感受啊。   02:
  存在本身就足以赢得瞩目与欣赏   每一个孩子都会发现,有些行为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不过这绝对不意味着他们不被接纳或者不受尊重。   因此这一点就显得愈加关键:身为父母,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凭什么来评判他们呢?他们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理所当然有权利认同最本真的自己。   而且,这个权利不是由我们授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他们活在这世上,就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心声、感情,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本人。   赞美和认同孩子本人的意义是:允许他们生活在最真实的自我当中,而不必陷入我们期望的陷阱中。   也就是说,即便孩子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去证明,也没有达到任何目标,我们依然为他们的存在而沉醉欣喜。   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而富有爱意的。当我们尊重这种本质的时候,孩子就会相信:我们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他们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人,无论他们外在的表现如何。   在孩子的外在表达或许还支离破碎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与他们的内在本质建立起纽带,就能够向他们传递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巨大价值。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不必做任何事情就足以赢得我们全身心的关注。孩子理应体验:他们降临世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为他们赢得瞩目与欣赏。   03:
  请不要用僵化的模式教养孩子   要想接纳孩子,我们就得摆脱有害的陈规,在更深的层次上与他们交心。当我们让自己与孩子的脉搏同步时将会发现,每个孩子想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舒缓,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我们刚毅果断——即使从他们的表情上也看得出来。   一旦我们接纳了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就需要重塑自己以回应他们的需求。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飞速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逐步变成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我一直深陷于对女儿的预期当中,所以久久不能相信现实中的女儿竟是这样。接受女儿的现状比应对生活中她的具体问题还要困难。   我们大多数父母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通常与处理现实中的问题相比,调整我们的期望值是更难跨越的障碍。   如果我们的孩子做出了一个行为,而我们认为这个行为是"坏"的,是不容妥协的,那么恰当的反应是坚持原则。但如果这种"坏"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痛苦情绪而引发的,那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   如果他们依恋我们、粘着我们,那我们也许应该殷勤地抚慰他们一番。   如果我们呵护过度,没有充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那我们也许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安详舒适地独处。   如果他们希望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享受个人的空间,那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场所并予以尊重。   如果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吵闹疯玩,那我们就不要去干涉,任他们尽情享受。如果他们该做功课却还在吵闹,我们就需要约束他们,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   在给与尊重和认可的同时,我也接受这样的信条:孩子需要某些严格而清晰的行为界限,才能健康成长。   04:
  接纳孩子与接纳自己   接受我们的孩子,接受他们最原始的本真,这随之引出了另外一个题目:作为某个特别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我们也要接纳自己。   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直接相关——包括接纳当下与未来的自己。   说到底,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一个自由思考者和精神自由者,那我们怎么能将孩子教养成这样的人呢?   如果我们自己尚不能独立自主,怎么能教养出这样的孩子呢?   如果我们自己的精神受到压抑、自暴自弃,怎么能教养出另一个完整的人,造就另一副健全的精神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接纳自己的,也许对你们有帮助:   在接纳作为一个母亲的我之前,先接纳作为一个人的我;   我有许多局限和缺点,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并不总是知道该怎么做,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常常羞于承认自己的失败,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常常比自己的孩子更容易偏离正常轨道,我接受这个事实;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我可能很自私且考虑不周,我接受这个事实;   身为父母,我有时候很笨拙,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并不总是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有时会对孩子做错事、说错话,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有时会很厌倦,不想再保持理智,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有时会过于投入地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已经尽力而为,事情处理得也不错,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接受不完美的生活;   我接受自己的权力欲和控制欲;   我接受自己的自负;   我渴望获得觉醒,我接受这个事实。   当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们撕开了我们过去的伤口,对我们某种自负的情感产生了威胁。   05:
  接纳,从真实的了解开始   我们必须准确地发现自己不能接纳孩子的原因,否则我们或将试图去修塑他们、控制他们、支配他们,或将听任自己为他们所支配。   我们得认清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我们在彻底接纳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困扰,那么问题的源头一定来自我们过去的经历。   如果我们不能全面接纳最真实的自己,那就永远无法接纳我们的孩子。   接纳孩子与接纳自己是紧密相连的。尊重、赞赏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赞赏自己的程度。   如果我们怀有一种受害者的心理,就有可能告诉自己:"我的孩子目中无人,永远也改不了,我就接受吧。"这样的想法不是接纳,而是放弃。   反过来,如果我们抱有胜利者的心态,就有可能告诉自己:"我的孩子是个天才,我接纳他。"这也不是接纳,而是夸大其辞。   当我们修塑孩子,希望他们迁就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对他们的核心本质采取的是抗拒的态度。如此一来,我们的努力自然只能是徒劳无益。   相比之下,当我们随时随刻接纳孩子的本真时,就会得到一种释然的感觉,内心也会变得宽阔。当我们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满足时,就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从自己的想象出发,就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起同他们的本质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格。   许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更别说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更新了。   要想打破偏见,我们就必须真正地进入当前的状况,并彻底地开放自己的心灵。我们需要扪心自问:   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作者简介:   赵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31人   入驻年限   9.7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怜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