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伴随着春天响起的第一声春雷、下的第一场暖酥的春雨。江南的山丘上,一种叫"地菇"的墨绿色藻类植物悄然生长,并瞬间席卷了整个大地。它们尤其偏好那种旧草尚未腐烂,新草刚刚冒出点嫩芽的土壤。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地菇",往往成片出现,个大味美。不好的是因为捡拾的时候难免会夹杂着许多枯草的碎屑,"地菇"又多褶皱,因此清洗起来非常麻烦,没有10遍是洗不干净的。所以,想要吃上一盘色香味美的清炒地菇,需要很多的精力。对于那些没有耐心的年轻人来说,清洗地菇的过程无疑是漫长而艰难的。而老人一般都特别有耐心,一只只地菇,在她们的手中,在水中一遍遍地揉摸,除去杂质,变得晶莹剔透,活像一片片祖母绿的宝石。 地菇在我国南方北方各地都有分布,甚至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出现。海拔数千米的高原雪山,酷寒奇热的沙漠与极地,火山熔岩流经的土地等复杂地理环境中,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姿。国外的一些英语系的国家,将地菇称之为fallen star(坠落而下的星星)或是star jelly(星星果胶),乃是误认为其是由天上所降下来的缘故。 在我国,由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方言语系的庞杂,地菇的名字也是花样百出,有的地方称之为地耳、地衣、地木耳,有的地方叫地皮菌、雷公菌,还有的地方叫地软儿、地瓜皮等。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名字叫"天公shi",天公就是雷公,因为它们总是出现在打雷下雨之后,所以人们把它们视为雷公打雷后落在地上的产物,虽然叫法有点粗糙,但却很能体现地菇的生长习性。在江西地区,人们美其名曰"地菇",因为它就跟蘑菇一样,喜欢潮湿、背光、土壤肥沃的环境,总是在雨后大量出现,而到了晴天,便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 最好的食材,往往用最朴实无华的做法,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地菇当属山珍,江西地区普遍的一个做法是清炒,配料很简单,只需一点点姜末、蒜末、新鲜的红山椒切丁,然后其他基本的,油盐酱,这就可以了。只需简单的翻炒3分钟左右,一道美味可口的清炒地菇就做好了,吃起来软绵爽口。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凉拌、清蒸等做法,味道应该也会很不错。 《本草纲目·菜部·地耳》记载:"地踏菇属地耳,形状如木耳。气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补肾。"《纲目拾遗》载:"(地菇)可清隔、解热、利肠胃。"此外,多种中医文献记述表明,地菇通过内服外用,可清热明目、降压凉血、滋养肝肾、益气延年。能治内脏蕴热,烫伤烧伤、目赤、夜盲、脱肛、子宫脱垂、阳痿遗精、阴虚干咳、便秘等多种病症。可见,地菇不仅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个不可多得的美味。 清明春雨后,上山拾地菇。春游踏青,不妨选择在春雨过后的第二天,这样,郊外的草地上就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能捡拾到美味的地菇哦!春天,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