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经济时代是产业集聚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引领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设备资本市场和管理方式等转型,而其根本在于人才的转型升级只有充分发挥人才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实现从"制造晋江"到"智造晋江"的华丽转身,才能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晋江经济社会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晋江市 人才 经济转型升级 支撑引领 工业经济时代是产业集聚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引领产业,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受限资源要素瓶颈进一步凸显,以及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步伐不快等内在问题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晋江市经济社会进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在人才,关键在人才。 一、人才是推动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原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利用侨乡优势,以"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从"三闲"起步,先后经历了从"质节立市"到"品牌兴市"再到"改制上市"的三大里程碑式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县域经济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5~7位,综合实力持续位列全省县域首位,创造了闻名遐迩的"晋江经验",形成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主要得益于晋江市始终坚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转型跨越的基础工程,培育了一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得益于晋江市始终把实施"人才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创办了全国首家设在县域经济体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举办了八期企业总裁研修班,出台了全省力度最大、覆盖最广的引才政策,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协会,引进了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智通人才连锁集团等人力资源专业机构,举办了首届"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晋江专场对接活动等,为晋江市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人才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第一推手 (一)人才是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区域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海西发展战略厦漳泉大都市区和泉州环湾城市的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同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区域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竞争,晋江市只有迅速提升人才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目前晋江市人才总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在晋江市引进的优秀人才中,尚无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城市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地域文化中还存在一定的排外倾向,缺乏一个"海纳百川"的人居环境。 (二)人才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源、环境资源、资金资源,更具创造活力增长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既要依托产业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又要领先人才优势快速发展创新型经济,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就晋江市产业发展现状:从全市看,以拼人力,高耗能,多占地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生产环境、资源要素的制约,使我们再无法依靠粗放扩张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从产业来看,三产弱而工业独大,工业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占比例偏低,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库存增加已成为传统产业当前最大难题:从企业来看,虽然民营企业遍地开花,但多数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刨新步伐还不快,缺少一批刨新型的领军企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而人才是创新的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创新创业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才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必须要注入人文理念才具备生命力。首先要理清新型城镇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根据产业发展做好人才顶层设计。针对长期以来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不利局面,晋江市提出"产业提升,城建提速"的发展战略,集中优势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统筹兼顾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全市转型升级,形成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在持续城市更新中提升城市品质,而要推进这一进程,建设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 当务之急,我们需要一批优秀的城市设计师,急需一批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道路交通,风景园林等紧缺专业人才,来帮助规划我们的城市,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并以此为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等资源集聚,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还应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引进相应的人才,加快产业转型提升。 三、发挥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注重高端引领,以更高的平台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 1.加快集聚培育各类领军人才。实践证明,加快集聚各类人才,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最有效的途径。实施"智岭慧谷"计划,启动建设高端人才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实施"领军团队"计划,着力引进具有国内外前沿学术水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和两院院士,通过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吸引一批创业创新团队;实施"领袖菁英"计划,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和高管人才队伍,积极资助企业高管和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著名企业研修培训;实施"金蓝领"计划,依托晋江市现有高职高专职业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启动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晋江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力支撑;实施"金梧桐"计划,启动建设集生活居住,文娱休闲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安居园,制作"优秀人才尊享服务一卡通",使晋江市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生活的良好港湾;实施"人力共享"计划,成立"晋江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盟",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进驻,大力开展跨区域人才资源交流合作,提升人力资源专业化服务水平,为晋江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要素支撑。 2.构建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一是要继续完善博士后工作站的功能,博士后工作载体的建立一直是晋江市扶持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与企业搭起了联系桥梁,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注重依托博士后项目,实行"引进高校博士+科研团队"模式,以项目吸引博士后特别是工学,理学博士后进站,通过招收一名博士后,构建一个科研团队,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带动企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充分发挥晋江博士协会的集聚功能和桥梁作用、协会现有会员268名,分布在海外9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8个城市,一半以上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要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重点实施建言,助力,汇智,家园等"四项计划",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带项目,技术,团队前来晋江市发展,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推广会员科研成果,构筑晋江发展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创新源"、三是要积极争取全省首家专家服务基地落户晋江市、主动对接国家人社部开展的"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计划",积极争取省"专家服务基地"落户晋江市,集聚一批国内顶尖的院士专家到晋江市开展服务,以专家服务基地为平台,承接专家智力资源转移,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合作攻关,培养人才,技术咨询等,进一步助推晋江市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要鼓励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现有国辉、盼盼、金保利等3家院士工作站的作用,通过院士的引领带动,吸引创新团队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五是要推进晋台人才交流合作。依托"6·18"平台,加强与台湾著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两岸人力资源机构联系合作机制,加强台湾专家成果的征集、推介、引进和对接,争取台湾专家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来晋江创业,鼓励晋江市企事业单位聘用台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课题研究,项目咨询和技术指导。六是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围绕产业提升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根据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发展方向,编制《晋江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引进方式,大力引进各类急需急缺人才。七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强市专家顾问团"的作用,为晋江市政府企业决策提供智囊支持。 3.构筑产学研对接平台。一是抓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聚集优秀研发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同时,引导企业建立以高等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项目合作为媒介,以高层次人才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引进人才智力。二是抓创业载体建设、积极打造创新创意集聚区,高新技术孵化器和创新人才栖息地,加快三创园,洪山文创园、纺织服装研发基地等创业载体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人才,着力解决一些核心技术难题,创造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带动一个新兴产业。三是抓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借助"4·18""6·18""9·8"等项目对接平台,组织产业人才对接峰会"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人才与项目晋江专场对接会"等活动,吸引海外人才来晋江创业和推动新型技术成果落地晋江市。四是抓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成立产业发展引导小组,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晋江市食品、建陶、制鞋、纺织服装和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生产。管理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进行广泛调研,有效地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五是抓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校地人才合作,深化与东华大学等院校在纺织鞋服技术的集成。孵化和集群产业化方面的合作,深化与北京大学在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适时举办全国性的校企人才合作峰会,加强晋江市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的长期性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科技协作机制和产学研战略同盟,组织校企之间就人才培养。项目论证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注重观念更新,以更实的举措在促进人才素质提升上求突破 1.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新生代企业家为重点,继续举办不同专题的总裁班,通过到著名高校集中培训和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跟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组织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上市公司及上市后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围绕生产管理,营销企划,财务管控,采购物流,人力资源等五大通用模块进行分类培训、成立职业经理人协会,开展职业经理人的资质认证培训,逐步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制度化,争取在晋江市设立非公经济组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并把评审工作覆盖到全市所有非公企业,促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更新知识体系,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在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选方面提供支持,在学习考察学术交流方面提供资助,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级技师培训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在重点行业企业设立技师工作站,培养一批适应晋江市发展需要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做好省首席高级技师和省优秀高技能人才推荐参评工作,激励技能人才向上发展。 2.加快开发培养本土人才 一是要提高晋江市乡土人才素质。在加强本土企业家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农村闲散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使用本地人员,积极为农村闲散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打人才"永久牌",最大限度地盘活农村闲置人才资源。二是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优化人口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集聚人气优势,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洪山文创园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吸纳,服务优秀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窗口;利用晋江市安置房资源,建立"大学生公寓",以较廉价的租金出租给在晋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开办网店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创业辅导和便利条件,多渠道建立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3.打造高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平台 一是启动"晋江财智论坛",定期邀请两岸四地一流的专家学者围绕晋江市的重要课题,热点问题进行传经布道,共享专家学者的思想盛宴,同时注意兼顾学院派和实战派专家的统筹选择。二是鼓励校企联合办学,走"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办学之路,推进高校与企业人才合作。三是积极引进高校到晋江市办学,积极推动"211""985"高校到晋江市设立二级独立学院,重点构筑与晋江市产业发展需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实用型职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统筹专业设置,重点培育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到专业对接岗位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五是开设网上继续教育培训系统,重点将非公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纳入培训范畴,构筑企业终身教育体系。 (三)注重整体规划,以更宽的视野在忧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上求突破 1.优化政策体系。按照"突出业绩体现能力"的原则,采取多元评价要素,进一步细化优秀人才的认定标准,形成一个覆盖广泛,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优秀人才认定体系,努力建设人才政策洼地,充分集聚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在晋江市创新创业。 2.优化生活环境 结合城镇化进程,探索通过租房补贴购房优惠建设人才公寓等方式,解决来晋人才"住房难"问题;结合户籍改革进程,完善人才居住证制度,让外来人才享有市民同等待遇,结合企业上市进程,倡导企业建立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多元化分配体系,鼓励人才以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让人才安居晋江,长留晋江。 3,优化人文环境。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参选参评党代表、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荣誉市民"美丽晋江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社会荣誉,使外来人才人才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 4,优化学术环境,进一步完善专家活动中心服务功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条件,探索成立晋江市职业经理人协会,为职业经理人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分享经验沟通交流学术研讨的平台。 5,优化服务环境。完善市领导联系挂钩优秀人才制度,成立市镇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设立人才工作联系点,构筑市、镇企业(行业协会)三级联动,横纵贯通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议事决策、协作落实。挂钩联系等各项工作制度,统筹抓好人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