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睡眠委员会统计数据,70%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建议的8小时,这让肥胖、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几率大大增加。近日,360常识网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助眠小窍门,常睡不好的朋友可以参考。 1、冥想。通过意向、冥想或呼吸练习来放松,有助于身体进入休息状态。正念冥想强调专注于呼吸,让人把思想集中到现在;它能在多个层面上促进健康,其中就包括改善失眠症状。 2、生物反馈。生物反馈疗法是指睡眠治疗专家,把人连到一台装置上,失眠者在这台装置上可以观察到自己的生理信号(如心理、脑电波和呼吸模式)。然后,人们可以在入睡前训练自己利用这种技能来放缓上述生理信号。 3、多相睡眠。这种方法是指在一天中用多次短暂的睡眠代替一段长时间的睡眠。有些失眠者可以早点上床睡觉,醒来后起床做点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躺下睡觉。这是一种完全正常且有益的疗法,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4、挑战不良想法。有些人躺在床上并确信如果不能很快入睡,第二天就会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如车祸或被裁员)。一种挑战这些不良想法的方法就是询问人们这些可怕的事情实际上发生了几次。通过假想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人们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念头了。 5、刺激控制。在入睡前做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事情,如锻炼和看电视,这些与入睡困难无关。有睡眠障碍的人应当建立一种"上床就等于睡着了"的观念。上床后如果睡不着,不妨起身做点其他事情。这么做的目标是增强身体与把床作为睡眠地点之间的相关性。在某些情况下,练习刺激控制方法的人,可能会在头几周里感觉有点睡眠不足,因为他们不得不下床好几次之后才能睡着。然而,这却是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核心部分,它的治疗靶向是在思想和行为层面上促进睡眠。这种疗法既简单,又有效。 6、睡眠限制。虽然听起来有些讽刺意味,但它超级有效。睡眠限制是另一种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即有睡眠障碍的人,要限制他们待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时间。如果你尝试每晚睡眠8个小时,但只有5个小时睡着了,其余的3个小时都保持清醒状态。利用睡眠限制这种技术,医生会告知你只在床上待5个小时,然后就起床。减少在床上待着的时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不足,但却有助于在第二天的晚上感觉更疲劳。随着睡眠质量的逐渐改善,他们可以增加待在床上的时间。然而,在运用这种方法之前,要征求医生意见,因为它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7、睡前吃猕猴桃。研究人员要求失眠的志愿者在睡前一小时吃两个猕猴桃。四周后,志愿者们睡得更快、更香、更久。猕猴桃含有较高的叶酸和抗氧化剂,可能是助眠原因。 8、勤换床单。床单吸收汗液和身体分泌的油脂,也藏匿着脱落的皮肤细胞,这些都是尘螨的食物,而尘螨会引起过敏并扰乱睡眠。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人在干净的床单上睡得更舒服。 9、戴琥珀色的眼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要求失眠症患者睡前2小时戴上琥珀色的眼镜,坚持一周。结果显示,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了30分钟。 10、晚上九点洗个温水澡。洗温水澡会让血管扩张,散发热量,这有助于体温的调节,鼓励大脑生成褪黑素,促进睡眠。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发现,与较早洗澡的人相比,晚上九点洗温水澡的人入睡更快,深度睡眠时间更长。 11、按摩面部。一项研究显示,睡前做20分钟面部按摩会使血压下降,增加嗜睡感。 12、工作期间靠着窗户。发表在《临床睡眠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坐在窗户旁边的上班族,比在封闭办公室工作的人平均每晚多睡46分钟。这是因为接触自然光有助于生物钟与昼夜节奏保持一致。 13、听古典音乐。一项研究显示,受试者在入睡前听45分钟古典音乐,坚持三周,入睡更快、睡得更好,且抑郁症状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