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时占学生总课时的比例较大,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必考科目之一。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领悟哲学思想,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初中数学教育。本文对初中数学中的哲学作了简单分析,论述了渗透哲学思想的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哲学思想;领会 一、初中数学中的哲学 1、认知哲学的数学思想概念。从某一个角度而言,哲学可以说是数学哲学的母胎,数学是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一门学科。纵观数学教学史,能够明显看出数学教育事实上就是一种哲学数学教育。数学教育的内容、方式、教育价值等经历了无数次变化,如今数学教学已经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思想几乎对数学所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初中老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无意识渗透哲学思想,把哲学思想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对数学问题进行哲学分析与思考。从而初中数学老师就通过哲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数学教育。在这种哲学思想影响下进行的数学教育通常就被称之为哲学的数学教育。而初中老师首先需要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正进行的哲学数学教育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如此才能更好地让自己领悟到的哲学思想,并反作用于数学教学。 2、哲学思想与数学教育的联系。从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将哲学思想运用于初中数学教育中,一般而言,对其中的哲学思想都是无意识的,是不自觉的情况下将其运用于初中数学教育中。然而,数学教育哲学则是有意识从哲学角度思考数学教育。如今,数学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使得数学教育有了质的发展。数学教育也愈加需要对数学教育本身从更高层次作出反思,以此才能保障数学教育发展道路健康有序。从哲学的数学教育逐渐转变为数学教育哲学这一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出数学教育共同体在研究数学教育问题层次上的提升,可以说数学教育哲学是门尚显年轻的学科。 3、初中数学与哲学。初中数学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大多是来源于实践生活,初中数学之中包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也因数学受到内部与诸多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初中数学与哲学之间密切联系,二者联合推动数学不断发展。数学来源于人们生活实践,又反作用到人们实践生活中。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相互转化、运动变化的辩证法与方法论等等关系。比如在初中数学知识中"有理数的运算"、"分式"、"二次根式"等等相关内容中,就可以通过解释"加减法"、"乘除法"、"乘法与开方的对立"等等进行相互转化。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 1、重视初中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初中三年级阶段的数学总复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通常都是根据初中生的学生知识体系,将所有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及图像、四边形、圆等等知识专题或者是知识单元。紧抓其基本概念、性质、基本技能与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目的就是达到让初中生成功在自己脑海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初中数学网络知识结构。老师多是根据不同初中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薄弱环节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精题练习。 2、发挥初中生主体地位,坚持实践规律与认识规律。现在许多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初中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开始逐渐引入"趣味教学法",让初中生充满轻松乐趣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初中老师对于数学讲解更多地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力求少讲多练,亦或是精讲精练。还会对初中生进行一些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并且也开始不断避免让学生盲目机械式练题的行为,开始主动对练习题的选择,达到"六性"的练习题给学生练习。"六性"也就是指目的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典型性与综合性。 比如说,初中数学"角平分线定理证明与应用"这部分知识点,亦或是"圆证明题中圆心角、圆周角等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数学老师给初中生作的练习题通常都会考虑到其常考的综合性问题。老师在"教与学"视角中反复练习,力求讲练结合、重视选题"六性"问题等等过程中可以领悟出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 3、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比如,初三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一次函数"知识复习教学时,通常会联系乘法公式类比考察。老师在给初中生研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的时候,通常会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作类比考察。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以此推动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这些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具有普遍性。老师深刻领悟这些哲学思想后,就能更好地运用"矛盾的观点"全面揭示数学问题,对数学有更深刻的剖析,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与哲学是紧密相联的,众多数学问题中无不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因此初中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刻领悟到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并以此正确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 黄继彬.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2011,07. [2] 盛红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