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企业家热衷于参加各种课程,追逐各种流行的概念和成功案例,但这些真的能在企业中运用么?未必! 学海底捞,学华为,学小米……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家都喜欢"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各行各业的标杆企业。各种企业游学项目风生水起,研究这些公司的顾问也成了炙手可热的讲师,甚至这些企业的高管也成了各种培训课程的嘉宾,到处宣扬他们的"成功秘诀"。 笔者理解这些企业家,他们是真的爱学习,比博士们还爱学习。企业要想活下来并发展成长,企业家往往是企业最大的瓶颈,他们不得不比对手成长得更快。于是乎,企业家热衷于参加各种课程,追逐各种流行的概念和案例。有的企业家口味还很杂,不仅读了好几个名校的EMBA,还参加各种培训班,从各种国学课程到互联网思维,从本土的成功学大师到国外的管理大师,有点名头的老师前来讲课都要去听听,什么都要试试。 你要问这些企业家,参加了这些培训课程对企业发展帮助大么?如果他/她还算诚实的话,可能的回答是"有点启发"。他们可能知道了很多新概念,也知道了一些成功案例,但这些真的能拿来在企业中运用么?未必!所以就有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不会"等诸多困惑。很多企业游学项目是走马观花,去企业专门供领导和客户参观的展览室看看他们的丰功伟绩,听听他们的高层和顾问讲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回来后还是该干嘛还干嘛。 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原因有很多,笔者只从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 任何成功企业都有其基因,而这个基因和创始人的愿景和价值观有关,这些价值观后来变成了企业文化。模仿一个企业的产品容易,模仿一个企业的战略比较难,模仿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则是非常难。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包括其员工的态度、能力和治理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杨三角"。组织能力往往是经过多年的磨合,内生出来的。我们经常说企业的核心能力,所谓的核心并不是什么技术专利和战略,而是这种很难模仿和复制的组织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家们的学习方法不对。很多培训和游学,往往停留在概念和案例的知识层面,没有深入到探索内在逻辑和心智的思维层面,更没有转为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行为层面。这也是各种演讲式培训的一大特点,培训师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时髦的概念和案例,加上演讲的口才普遍都还不错,搞得听课的企业家在现场很激动,觉得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但回到公司之后,他们并没有能力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行为,导致很多培训没有任何结果。 培训界有一句著名的话,是"听的时候很激动,事后想想很感动,回到企业一动不动"。 大家听到了一些新概念、成功案例,但并没有理解这个概念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更没有把学到的这些知识转化为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了。衡量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能够提升绩效,同样的道理,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是能否产生行为改变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培训课程效果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