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话说孙权一雄略人生楔子


  读者朋友,当你拿起这本小书时,也许你交错着两种相互矛盾的心情:你对人生问题很感兴趣;但面对孙权这个一代帝王英雄,你又觉得相距甚远,不知他的人生于你有何相干。
  实际上,在我看来,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同我们毫无二致的人。虽然有历史和地位的距离,但在作为一个人上,跟我们是相通的。我起初也有这种障碍,我对帝王一向是十分隔膜的,我的写作过程就是不断地排除这种障碍,并对种种史料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意识予以洞穿和把握。
  说实在的,刚开始我接这个题目是有所犹豫的。一同写这套从书的朋友听说我接的是孙权,也都说,你这个题目不好写。
  但我又想,文坛如战场,文战如武战,有时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和出奇制胜。正因为它不好写,如果写好了,才更有意思。拿过这个题目,也就等于接受一个挑战。
  说孙权不好写,是因为乍看起来,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给人们的印象,他除了会用人(如周瑜、吕蒙、陆逊)外,其余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点。如果换一个三国人物,如曹操,很有特点,奸雄人生或英雄人生;如诸葛亮,智谋人生或智慧人生;如刘备,仁德人生或仁义人生。但孙权是什么人生,用哪两个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呢?──还真找不出这两个字来。也许他太没有特点了。
  我仔细翻阅了有关孙权的资料,当然是以《三国志》为主,同时凡是能找到的其它材料也都看了。我对孙权有了一个可以说是全新的看法。总是印象是,其实他也是复杂而很有个性的。只是由于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其倾向是褒刘贬魏轻视吴──褒贬都可突出人物形象,唯独轻视则使人物黯然失色──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才使得孙权变成一个没有什么性格光彩的人。
  举一个例子:小说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赵子龙的忠勇,虚构了一个刘备招亲东吴的场面:周瑜为孙权设了一条条羁系甚至杀掉刘备的毒计,都被诸葛事先一一识破并化解,最后东吴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描写,是对诸葛亮、赵云等的美化,同时也是对周瑜、孙权的丑化;后者被写成器量狭小,靠耍小手腕、小计谋取胜对方的庸俗不堪的人物;孙权为了杀刘备,甚至不惜下令同时杀掉他的妹妹。
  史实的真相是,刘备来见孙权、拟借荆州,周瑜建议将他软禁起来,给以美女玩好,同时把关羽和张飞的队伍分开,由东吴的人逼迫他们协同作战。孙权不同意这样做,而是采纳了鲁肃的意见,把荆州借给刘备。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吃惊得把正在写字的笔都掉到地上了。由此可见孙权的度量和雄才大略。这与小说演义所敷衍的内容正好相反。
  把小说或人们的先入之见同史实两相对照,这样被歪曲的情况比比皆是。孙权的光彩和特点就很难发现,因此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孙权十八岁当江东领袖,至去世,在位五十三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方霸主。曹丕曾问东吴使者赵咨,"吴王是什么样的一方之主?"赵咨回答说,"他聪明仁智,是雄略之主。"曹丕要他解释一下。赵咨说,"从平民中起用鲁肃,是他的聪;从士兵中提拔吕蒙,是他的明;俘虏于禁却不杀,是他的仁;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据有三州而虎视天下,是他的雄;屈身而奉事陛下,是他的略。"(《三国志·吴主传》)赵咨的这个回答,虽然不一定十分全面准确,应该说是有一定根据的总结。
  因此,我取了赵咨的说法来概括孙权的一生:雄略。孙权的人生是雄略人生。雄,指其素有大志,从一开始就有兼并天下之心;略──比赵咨所指较广──指其有达到这个目的的气质、能力、谋略和手段。而所谓聪明仁智,都是为达到称雄天下的目的而具有的气质、能力、谋略和手段,都可归结到雄略二字中去。
  读者朋友,如果你想了解这样一个人,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志向,并能够坚韧不拔地朝这个目标迈进,那么孙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随我来,让我们回到那个群雄割据、战乱不已同时又是异彩纷呈的三国时代,在孙权人生长河中漫游一番,领略一下他的人生体验和境界,也许你最后会伸出大拇指说,值!
  以上算是一段开台锣鼓。下面言归正传。
网站目录投稿: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