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岁入青楼岁嫁督军岁离婚逆袭成商界


  13岁入青楼15岁嫁督军,35岁离婚逆袭成商界女王,家财捐国家!13岁入青楼15岁嫁督军,离婚后将单身进行到底,财产全部捐国家!
  地处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的淮海中路上,有座地标性建筑——上海锦江饭店。这座始建于1929年的饭店,早已饮誉海内外,从开业至今已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近3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众多商贾巨富。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是位与世纪同龄的传奇女子——
  她本是一个洋车夫的女儿,由于家境贫寒,13岁时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15岁时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并成为督军夫人。因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35岁时离婚出走,被称为中国的"娜拉"。她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从一家小川菜馆做起,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创建上海锦江饭店。解放后,又将饭店及自已的全部积蓄无偿捐献给国家。她的名字,叫董竹君。
  1/长三堂子里的"不笑姑娘"
  董竹君是江苏省海门市人,1900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父亲是下苦力的底层贫民,靠拉黄包车挣钱养家。父母虽穷,但是还是把她送到了私塾中念书。后来,由于父亲患了伤寒症,无奈之下,她只有中途辍学。由于父亲身体直落千丈,再也不能上街拉活,家中时时断炊。
  董竹君13岁那年,万般无奈,病重的父亲,只能向长三堂子老板借钱,300元要抵押两年,条件是卖唱不卖身,陪客人清谈。这样的人称"小先生"或"清馆人"。小先生长大以后正式接客了,称"大先生"。
  长三堂子就是清朝的青楼,又称书寓。书寓里的姑娘称女校书,又称艺妓,懂得琴棋书画。长三堂子这种高等的场所,姑娘未成年是不接客的。这不是老板心善,而是他们要等姑娘卖唱红了,接客时才能开出高价。这是老板的经营之道。
  董竹君天生丽质,嗓音又好,水牌总是写得满满的。一张局票唱一曲,堂子收一块银元。第一天晚上就有30张,后来每天增加,每天客人不断,成了青楼老板的摇钱树,经常要唱到嗓子嘶哑。有的客人,只是慕名专门来看她,虽然不唱,但是每天上下楼不计其数,等客人走了,她也累得两腿酸麻,精疲力尽。
  董竹君本是个心气很高的女子,突然陷身于这种污淖之地,心情十分抑郁,她从来不笑,就连照相的时候也满面愁云,于是,她在客人们中间赢得了一个"不笑的姑娘"的绰号。
  堂子里的红姑娘有专门的人伺候,为她们梳头打扮。董竹君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阿姨,姓孟,是一个颇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孟阿姨经常给她讲青楼女子的悲惨命运。孟阿姨告诉董竹君,要尽快找一个好人,在接客以前嫁出去。
  孟阿姨的这些话,一直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要等待机会,跳出火坑。于是她开始仔细地观察那些来堂子里的人。
  2/"不笑姑娘"邂逅四川都督
  孟阿姨的这些话,一直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要等待机会,跳出火坑。于是她开始仔细地观察那些来堂子里的人。可是这个地方好人太少了。令人欣慰的是,当时有的进步青年,为避风头也常到这里来聚会,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董竹君也明白了不少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从内心佩服他们的救国志向。
  1914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下,15岁的"清馆人"董竹君邂逅了革命青年、青年军官夏之时。夏之时,四川合江榕山镇(今虎头乡)人,1904年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军事学堂,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回川参加新军,成为新军一名步兵排长,从而走上救军图强的进步之路。1911年11月,夏之时在成都市亲自领导并取得了龙泉驿起义的胜利,随后东进重庆与张培爵等人会合,建立蜀军政府。1912年3月,成、渝两军政府合并,他任重庆镇抚府总长。辛亥革命后,夏之时任北伐军四川总司令,参加反袁、护国、护法运动,是四川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进步人士。
  1888年出生的夏之时,年长董竹君12岁,在与董竹君相识前,曾有过一次婚姻。夏之时的原配夫人阎氏,已于一年前(1913年)病逝。24岁时就担任过四川都督的夏之时,见到清丽可人的董竹君后,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董竹君的眼里,身材高大,性格豪放的夏之时,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董竹君的心中对他也有了好感,夏之时成了她心中的英雄。当他吐露爱慕之情的时候,董竹君被感动了。
  3/从"清馆人"到都督夫人
  正当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时,却遭遇时局突变,老袁想复辟当皇帝,大抓革命党,逮捕、暗杀,无所不用。夏之时是坚决反对袁称帝的,所以老袁也不会放过他,并悬赏3万银元捉拿他。为了躲避来自复辟魄力的迫害,夏之时决定流亡日本。临行前,他也忘给董竹君一个交代,在流亡日本之前,他提出要为董竹君赎身,和他结婚。没想到,却遭到董竹君的拒绝。
  董竹君说:"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作了夫妻,哪天你一不高兴就说,你是我花钱买的。那我可受不了。你一个铜板都不能花,要是花钱买,我就不跟你结婚。如果你答应我几件事,我会想办法跳出火坑。"
  并且,董竹君还提出了三个条件:
  1.不做小老婆;
  2.到了日本,送我求学;
  3,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组织一个好的家庭,你管国家大事,我管家务,当你的内助。
  董竹君的条件,夏之时都答应了。他冒险留在上海,等待董竹君自己逃出火坑。董竹君偷跑之事,三长堂子的老板也有所觉察,就派人盯梢,使她难以脱身。外面风声很紧,夏之时连去日本的船票都买好了,再不走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一天夜里她终于设计装病、骗走了看守她的人,逃了出来。
  逃出三长堂子后,两人就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就这样,15岁的青楼姑娘,一翻身就变成了时年27岁夏之时的都督夫人。婚后几天,董竹君就随新婚的丈夫去了日本。
  4/"娜拉"的中国式出走
  到了日本,她开始补习日文。一年后,大女儿国琼出世。又要学习,又要带孩子,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夏之时和董竹君,也该是真心交托给彼此过的。在夏之时的家人鄙视董竹君时,夏会支持自己的老婆。在其他军阀任意玩弄女人,亦或是家里有各种小妾时,夏之时也是一丝不染的。时间虽然不言不语,但是,却能改变很多东西。
  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临行前,他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他还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无非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1917年秋,董竹君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后,原想补习法文,前往巴黎留学,但夏之时一定要其返回四川合江。
  1919年,由于夏之时在四川派系斗争中错跟了人,被解除了公职。于是他吸食了鸦片,脾气越来越坏。慢慢的,当董竹君在料理家务时,夏之时终日打牌、抽鸦片;当董竹君学了一手新的琴曲时,夏觉得这是毫无用处的;当董送女儿去读书,给她们打扮时,夏的重男轻女思想跑了出来,认为女孩子不用费那么多钱。
  再到后来,董竹君的父母,因为夏之时的坏脾气忍气吞声,暗自淌泪。董竹君自己也被仕途不顺的夏之时打骂,甚至夏之时还拿起了刀。在董竹君患肺病避居的三个月里,他从未去看望她。在苦闷的心境下,董竹君依然自强不息。她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后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惨惨淡关门。
  1929年,董竹君,终于决定带着4个女儿离开夏之时,上演了一出中国版的娜拉出走。董竹君与夏之时离婚,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当时还有报刊还以《夏之时家中难督军,将军街出走娜拉》为题,对于他们的情感纠葛大加渲染。
  5/"娜拉"的第三条路
  "娜拉"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为世界读者刻画了一位有着那时代特色的女主角。《《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娜拉出走"的影响是世界级的,所以,鲁迅先生也曾撰文对娜拉出走后的出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人,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但是,中国版的娜拉董竹君,却又在鲁迅先生给出的两条路之外,闯出了一条更加辉煌的第三条路,那就是成功逆袭,华丽转身。
  1934年,分居5年后,董竹君与夏之时正式离婚。离婚时,董竹君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及情分,培养4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予以拒绝。
  离婚后的最初几年,董竹君去得最多的是典当行。1930年春末办起了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董竹君经过高人指点,远涉重洋,招回了一万元股资。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群益纱管厂遭到炮击,被迫停工,生活前景一片黯淡。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董竹君打开了困境中的一扇希望之门,那就是在上海开一家独具特色的川菜馆,靠美食改变人生。1935年3月15日,一家名为"锦江川菜馆"的小馆子正式挂牌营业。在锦江川菜馆开业初期,董竹君日夜操劳,总是清晨到店,深夜才回家,到家以后还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终积劳成疾,了严重的胃溃疡。
  由于她年轻时在日本读书,受到日本人酷爱整洁的影响。加上她天性爱美、爱艺术,因此,她对锦江茶室的环境布置十分考究。那里有荷兰的风景画、西班牙的蜡烛吊灯、法国的壁灯,颜色和采光都别具匠心,十分优雅。每天都有鲜花放在门口迎接客人的到来。
  1936年初,董竹君又创办了锦江茶室。锦江茶室开业不久,就成为在上海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期间,上海滩青帮、洪帮的头面人物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这里的常客。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此品尝了香酥鸭子。
  1940年冬,董竹君前往菲律宾,后与大女儿国琼被误认为日本间谍,幸亏友人相助,才脱离险境。1945年初,董竹君回到上海,但是当时的锦江两店已被代理人张某某弄得面目全非。董竹君战战兢兢,见机行事,方才化险为夷。
  6/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
  上海解放后,她遵照上海市公安局和市委的指令,以锦江两店人员为班底,创立了锦江饭店。董竹君将自己含辛茹苦16年所赚得的15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她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董竹君也因此连续多年当选为政协委员。
  1953年秋天,董竹君母女还受到总理专门邀请到家里吃饭,总理向董竹君敬酒时说:"身为都督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难得"。饭后,总理还陪同她们母女俩去怀仁堂看戏。
  在此期间,董竹君前夫夏之时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合江解放后,夏之时也离开成都回到故乡合江居住,担任合江县治安委员会委员。1950年,土匪暴乱,受副县长之命,写信动员匪首夏西夔投诚。但随后夏之时却在镇反运动中被逮捕,1950年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被枪决,枪杀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直到1987年11月,夏之时才得到平反,并恢复其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1967年,董竹君被冠以"特务嫌疑分子"的罪名,无奈入狱5年(被先后关押于秦城监狱四个月、功德林监狱九个月、"半步桥"监狱四年)。很多人都在那场灾难里自杀了,董竹君选择坚强的活下去,她把自己的大脑"真空",任凭它浪涛滚滚,静以待之。70岁生日的时候,董竹君在监狱里还写下这样的诗句,以表心迹:
  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
  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
  出狱后的董竹君,仍没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期间,开始撰写个人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她在书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1997年,与世纪同龄的董竹君97岁,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董竹君在栏目中说:"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什么样的事情,大大小小都会遇到的,看你怎么去对付它。随心所欲做不到,随遇而安不会做不到的。"主持人感佩她坎坷一生、屡经磨难却一直健朗如初。1997年12月6日,在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因病不治去世,享年98岁。
网站目录投稿: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