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优秀品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人健康、文明和成熟的标志。宽容不仅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更是一种养身之道。拥有宽容的心态,能使人身心健康。同时,宽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宽容思想逐步地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并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宽容是企业长寿之道。经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提出过"宽容型管理"。他认为,宽容型管理是在新经济形态下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也是世界上许多企业能保持旺盛而长久生命力的原因。他从自己在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公司38年的工作体验以及对世界上能幸存并寿命很长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能长期生存的公司都是宽容型公司。德赫斯发现这些公司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公司领导者允许脱离常规的"边缘事件"发生,允许核心事业之外的活动发生;公司有一种宽容的环境,使公司在重要转折关头,那些有创意的人,甚至在采取"疯狂之举"时,不仅不会有压力而且往往会受到决策层、管理层的重视与鼓励。 宽容增强企业凝聚力。在企业中,由于员工的性格、兴趣、习惯、年龄等不同,自然会形成相互间的个体差异,在工作中产生分歧、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就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和学会宽容。宽容是增进团结、化解矛盾、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同事间有了宽容,才能发现相互之间的优点,包容相互间的缺点,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企业施展聪明才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宽容激发员工创造力。创新意味着怀疑甚至否定传统,是向权威的挑战,需要员工具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同时,创新过程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伴随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挫折甚至失败。因此,要提升企业创新力,就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相较于大多中国企业严格的教条式管理和僵化的等级制思维方式不同,拥有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是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之道。如:苹果公司推崇个人主义;微软特别强调平等文化,任何人都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也可以发邮件给任何人。GOOGLE为员工提供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并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等。实践证明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中,员工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 宽容实现跨文化融合。目前,随着国内企业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与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所有制的企业打交道,相互间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等差别十分突出。同时,企业体制、产权模式、员工组成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国家、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的碰撞、冲突。因此,就需要以相互理解、尊重、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多元化文化,通过兼容差异,汇集各种智慧,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企业、不同员工间的和谐相处。 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喜欢聚集在具有开放、平等、自由与包容的地方。首先,企业应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心情舒畅、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其次,要营造一个宽容失败、允许失败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在目前的制度中,失败就意味着失责,就要有相应的人来负责,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下,谁会去冒险?因此,要从健全体制入手,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培育一个允许员工失败的空间。同时,企业要有包容的个性。西方管理大师德鲁克在谈到企业家的修炼时说:"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企业应尊重、包容不同人的个性和特点,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管理者应学会宽容。国内一些企业特别是国企大多实行的是等级森严的层级制度与教条化管理方式。企业领导的薪酬、福利甚至养老保险高出一般员工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些管理者官气十足,高高在上,喜欢搞一言堂,听不进下属的意见,久而久之必然拉开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因此,企业领导必须抛弃等级观念,自觉放下架子,与员工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平等协商,建立一个领导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平等的氛围。其次,管理者要有一个宽容大度的胸怀。充分信任、欣赏和重用自己的员工,包容部属的不足或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和变得成熟的,尤其是那些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失败更是不可避免的事。 关爱你的员工。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梦想的完整个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员工对自我实现、尊重、品质生活等需求越来越强烈。法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因此,企业要充分尊重、关爱每一个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个人需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民族拥有海一般的气度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国家拥有宽阔的胸襟才能长治久安。同样,一个企业只有学会宽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优做大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