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无障碍设计盲人愉快玩智能手机的秘密


  若你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去设计一款可供盲人使用的智能手机,你会怎么设计?
  盲人用手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诺基亚还在主宰传统手机的年代,他们通过实体按键和提示语音,可以把手机玩得和正常人一样溜,听音乐打电话完全不成问题。即使拥有着庞大的基数,盲人仍作为一个边缘群体,难以和正常人一样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乐趣。
  市面上的盲人手机五花八门,手机厂商在遵循"少即是多"的产品理念,去掉无用的模块,凸显核心的功能,无屏幕、多按键成为了盲人手机的"标配",就算拿着一个丑如电视遥控的手机出门,Who care?反正都看不见,能用就行呗。
  但单依靠语音播报方式去进行简单的信息交互,解决不了盲人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专用机功能单一的矛盾。而智能手机中的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一声炮响,为他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啊不,是送来了"一双眼睛"。用咱们产品的行内话来说,盲人专用机就是表层需求——一匹更快的马,而智能手机中的无障碍服务,则是火车汽车,解决了他们更深层次的需求。
  一、无障碍服务介绍
  无障碍是相对于"有障碍"的人士而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残障群体。从盲人专用机时代开始,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始终围绕着语音辅助这个核心功能发展,盲人通过触摸实体键,获得语音反馈,从而指导进一步操作。但现在的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按键越来越少,没有个全面屏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大家恨不得将屏占比做到极致的100%。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盲人的忧伤,但是更牛B的信息无障碍技术,却将这块"无用"的屏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安卓的TalkBack和苹果的VoiceOver这两大功臣,使盲人终于也用上了手机屏幕,而且越用越顺!盲人通过触摸屏幕,使用不同的交互手势,以通过屏幕朗读识别当前内容及进行功能操作。
  重新定义手机交互操作
  不用精巧绝伦的视觉动画,也不分扁平立体的设计风格,交互的重点落在了物理手势中。例如正常人在手机上进行的"单击进入"、"长按拖拽"、"滑动切屏"等交互操作,在无障碍辅助模式下,通通都被重新再定义,盲人们无须再依靠手机的实体按钮,却能更深入地使用各项程序服务。
  以苹果手机为例,在"设置–通用–辅助功能"即可打开或关闭VoiceOver服务,开启后手机的交互手势将会发生变化。以打开APP为例,正常操作是直接单击APP的图标,但在该模式下,为防止盲人误触操作,单击桌面APP的图标只会朗读该APP的名称,盲人通过语音反馈,在逐个摸到需要打开的APP时,用双击屏幕的方式打开该APP。单看这个文字描述,已经觉得操作繁琐,但是这些新交互,却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可能。
  二、使用场景分析
  虽然主流审美与盲人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但是得益与无障碍设计,盲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丰富起来。从场景和用户画像出发,解决了盲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痛点,也相当于解决了他们生活中大部分的痛点:
  出行困难——盲道设施不足,受天气影响大,导盲犬稀缺;
  对应方案:出行类APP(如滴滴、神州专车,使用快车专车等出行方式)
  社交困难——交往圈子狭窄,日常只能听广播获取资讯,信息渠道单一;
  对应方案:新闻&社交类APP(如微信、QQ、各类新闻客户端,进行语音聊天或听新闻)
  购物困难——难易识别钞票真伪,购买商品容易被偷龙转凤,以次充好;
  对应方案:购物类APP(如淘宝、京东,通过语音搜索,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各种物品,解决支付问题)
  ……
  不必通过走访用户,调查市场,揣摩竞品去找准产品定位和方向,随便一分析都能挖出一大堆盲人生活上的痛点,每个痛点似乎都有对应的APPs去为其"镇痛"。但无障碍服务也不是盲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万金油",往往会存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场景。
  三、无障碍路上的"小"障碍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一来的体验(本人视力正常),把手机无障碍服务使用过程中的坑给大家分享一下
  天书一样的验证码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张图片头都要发晕,更别说视力有缺陷的人群了。而验证码往往会出现在网站、软件或服务的入口处出现,作为校验身份的工具, 在入口处就被卡死的盲人就等同失去了正常使用的资格, 而图片的不可读性使得读屏功能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最著名的案例是12306网站的验证码(不解释你懂的)被盲人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虽然最终以盲人败诉为终结,但是困扰着盲人操作的验证码问题实在不容再被忽视。
  语音验证码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虽然它的初衷不是为盲人而设,像某些外卖APP注册的时候会使用到,限制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该服务没有大规模地被使用。另外一般的手机短信验证码,也满足到系统的读屏要求。PC端和移动端的用户体验差异,也促使更多的盲人越来越依赖手机。
  总比大脑"慢一步"的输入法
  受制于自身身体条件, 盲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输入法也成为他们使用智能设备的一道门槛。没学过五笔,不会拼音,只会手写一些简单字,导致他们在使用传统输入法的时候,总是磕磕碰碰,输入的过程困难重重,输出的文字也错漏百出。在模拟体验过后,我顿悟到原来"女神"的聊天模式就是这么一回事:别人说了十句,你才慢悠悠地回复一句。
  自从像微信的语音聊天类应用横空出世,和各式智能语音识别输入法的崛起,这个痛点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除了方便了大部分"懒人"之外,也舒缓了盲人的燃眉之急。我在使用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试着朗读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同步输入及语音识别的速度非常快,文字准确率也有99%以上,当然这也限制于朗读者的普通话水平,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得语音输入法越用识别率越高。
  被阉割的系统服务
  安卓系统是个任人打扮小姑娘,大型手机厂商都会内置自己的定制安卓系统,网上各种ROM包也是满天飞,有的为了追求系统的精简与流畅,往往阉割了包括无障碍在内的大部分内置服务,在满足绝大部分目标群体的同时误伤了这小部分弱势群体,使得盲人拿到了一个经过精心"优化"后"砖头"机,得物无所用。而苹果在系统这方面尚算没有失守,保持着应有的良心。
  四、让产品设计更具人性的温度
  对于正常人来说,即使有无障碍服务这条金钥匙,经过实际操作,发觉需要跨过的坎其实也不少,实在难以想象盲人怎能够和我们一起愉快地玩手机。大家都在戏谑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但看完一组真实数据,我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其实是被偏见限制了。
  根据2016年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秘书处(CAPA)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中国有1300万视障人士,受调查视障者用户中,有92%在使用智能手机,而其中有22%的视障者使用过滴滴、快的、优步打车等互联网软件打车,有33%的视障者在手机安装了11~20个应用程序,83%的视障者在操作手机、电脑的时候可完全依赖读屏功能。
  可爱可敬的产品和技术人员并没有把自己的想象力限制在主流设计中,而是变"废"为宝,把原本对盲人无用的手机屏幕变成享受智能服务的最佳入口。虽然在无障碍产品体验中还有很多的坑,但越来越多的厂商逐渐意识到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像BAT的产品,无障碍的各项细节细微地融入到QQ、支付宝中,对于正常用户可能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因为我们不是"目标群体"。
  虽然在我们产品分析过程中,目标群体总是默认排除了盲人用户,而对于一款满足99%正常用户的产品,1%的特殊用户创造的效益似乎也是那么微不足道,但随着发展,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水平在逐渐进步,更多的产品开始审视自身的无障碍用户体验设计,为视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开辟出一条信息绿色通道。
  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位盲人过来跟我说:
  "嘿,你的产品我用过,真不错!"
  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实现了产品的效益,还履行了社会的责任,作为产品人的荣光,这该多Cool。
  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
网站目录投稿: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