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晓燕 华之慧 网络狂欢下的消费者之痛 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移动终端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中国大陆大中小城市乃至广大农村地区,纷纷热情地拥抱了这个基于网络的消费时代。 然而,就在消费者因网购的便利而消费狂欢的同时,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明显增大,许多人为此拼命工作努力赚钱,其结果是,在精神上倍受压抑,在人际互动上状况百出,从而导致身心痛苦不堪的人数量骤增,其中包括青少年、年青人、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这与他们的收入、社会地位、工作职位、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性别、年龄、家庭角色无关。人们在笑对人生的同时,忍受着内心的迷茫、痛苦与挣扎。 这些问题在过去的营销理论和实践中,很少能够成为研究和关注的课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商家正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营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来加剧或麻醉着消费者的痛苦体验;而普通消费者则是在不知不觉中,由于消费这些产品或服务使得内心的挣扎更加剧烈,等到一定时候,就会遭遇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承受的伤害和伤痛。 在众多案例中,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在5年前,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好好学习,通过全家人不看电视等方法避免或约束孩子看电视;现如今,大家又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未成年的孩子远离手机、iPad——而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父母自己就很难不在孩子面前使用这些移动设备。甚至,有些父母自身就沉迷于这些移动设备上的游戏,有些游戏虽然看起来无害,殊不知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孩子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成长的,他们会从小就注意到手机等移动设备能够带来的短暂快乐,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或者父母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善巧方便,将可能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矛盾的连锁反应,甚至出现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和精神压抑的父母。 事实上,还有无数的涉及精神需求的案例需要加以思考和探讨,而在这个过程中,营销者如果能够不仅仅是停留在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表面上的感知价值上,而是进一步探究在满足顾客物质需求的同时,还给予顾客人文关怀,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及产品文化,那么这样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能够冲破重围独树一帜。 机遇属于少数觉醒者 比较而言,谷歌公司已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有禅修时间1500小时以上经验的老师,指导自己的员工坐禅,而且还在公司总部设有专门的禅房(国内已有一些公司这样做了),禅修时间长度与员工获得的奖金成正比,而员工因坐禅获得的奖金将直接转给由这位员工指定的慈善机构。另外,谷歌公司也正在寻找一种新的产品,能够帮助那些难以集中精神,总是被琐事吸引的消费者保存精力,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事情上。我们相信,这样的技术和产品,一定能让像谷歌这样关注消费者精神健康的公司领先一步。 幸运的是,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也不乏默默无闻却以关注人们精神健康为己任的机构和老师,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入手,努力帮助那些在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陷入困境的消费者。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开始走向内心觉醒的消费者,开始寻求在精神老师的指导下"向内看",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生活,尝试打破传统的概念或观念框架,寻求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从营销的角度看,这种精神需求所打开的市场潜力无限,但却非一般的企业家或企业能够在这一新兴市场立足。这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课题。 某些充斥负能量的商家招牌、广告画面、宣传口号、产品包装、产品名称、电影、儿童玩具、游戏、游乐及休闲场所、儿童书画等等,目前似乎还能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生存,但是,将来一定会走向末路。 对于营销者来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依然只停留在表面上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尝试去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和刺激需求,那么即便再漂亮的报表、业绩都无法给企业所有者和员工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甚至营销者自己也可能与所服务的消费者一样,陷入精神压抑、身心不和谐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尝试,通过研究涉及经营者、生产者及消费者的精神层面的需求问题,来探索如何"营销美好"。(作者:杨晓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教授,女性消费行为研究学者;华之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然疗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