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种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1.引种背景 我国无此树种。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利用所承担的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先后从国外引进8个品种。1990年,从朝鲜引进一个品种,朝鲜是从捷克引进的。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1个品种。2001年,从美国引进6个品种。目前,我国已拥有了该树种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 2.国内外发展概况 该树种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欧洲已有100余年的引种栽培历史,加拿大、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家都有相当规模的栽培和相关的加工产业。全球品种资源达30余个,分别适用于食用、药用、园林绿化和适生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在育种方面,多倍体良种主要是由欧洲培育出来的,二倍体良种主要是在北美地区选育出来的。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该树种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由果实加工的药品、保健饮料和食品在市场上非常普及和流行。 我国自引种以来,相继完成了繁殖、栽培、区试等方面的研究,繁殖苗木20余万株,营造栽培试验示范园200余亩,布置区域试验点10余个。该树种适应性强、结果早、见效快、经济价值高,无论作为特种经济林栽培,还是用于园林绿化,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该树种已进入推广开发阶段。 3.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树高1.5-2.5米,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公分土层中。花为完全花,白色;小花冠径1.5公分,花萼花瓣各5枚,离生雄蕊15-18枚,花药为背着药,粉红色;雌蕊为合生心皮,5小室,每室1-2个胚珠,子房下位;复伞房花序6-8公分,由10-40朵小花组成。叶片互生,单叶椭圆形,叶缘重锯齿,叶脉羽状;深绿而光滑,大小3×5公分;在秋天,叶色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浆果,果实甜酸略有微涩味,球形,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单果重1-2克,果径1.4公分。种子千粒重4.6克。 4.物候期 在建平试验点,4月上旬芽萌动,4月中旬新梢开始生长,4月下旬展叶;5月上旬开花,花期20天,5月下旬座果;7月末果实变红;8月上旬新梢高生长停止,8月末果实变黑、新梢粗生长停止;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中旬叶变为紫红色;11月上旬落叶,彩叶期20天。营养生长集中于5-7月。从芽膨胀至落叶历时200天左右,从新梢生长至新梢高生长停止需90天左右。从幼果膨大至果实成熟需100天左右。 5.生长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萌蘖力强,春季芽萌动较早,新梢停止生长与同科树比较也较早。新梢在5月下旬生长最快,旬平均长生长7.2公分,径粗生长0.05公分,即生长高峰期。从6月上旬开始,枝条生长逐渐转慢,至8月上旬大部分新梢长生长停止,年平均生长量29.1公分。新梢径粗生长从6月上旬转慢,7月中旬又开始加速生长,至7月下旬又缓慢下滑,8月末生长逐渐停止,年平均径粗0.5公分。 6.开花、结果习性 黑果腺肋花楸的花属两性花,花芽为混合芽,顶芽、侧芽均可结果。定植2年后有部分植株开始座果,3-4年有部分产量,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09k克。定植5年的树平均单株花序可达127.4个,平均每花序结果数为8.1个,最高达36个;结果1-10个的花序占56.9%,11-20个的花序占39.7%,21个以上的花序占3.4%。定植5年幼树结果枝率为83.8%,座果率较高,一般可达80%-90%,单位面积产量可达5.36t/h米2。 果实生长前、中期(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生长量纵径大于横径,后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横径大于纵径。5月下旬果径增长速度较快。纵径从6月上旬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中下旬又呈缓慢上升趋势。横径增长速度则从5月下旬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纵、横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呈高峰期。从7月下旬开始增长速度迅速下降,8月下旬停止生长而进入成熟阶段。 7.抗逆性 该树种具较强的耐寒能力,可耐-40℃低温,达美国3区和加拿大3区。一些品种可耐-46--50℃的严寒。抗旱性较强,在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地区可自然生长,广泛分布于美国中西部地区。 土壤要求:适应从一般到潮湿,从微碱性到酸性的大多数土壤。在土壤pH8.0以上时,出现叶黄化现象。但是有些品种可以在pH8.5的土壤上生长。 8.病虫害 不存在严重的病虫害问题。 9.光照要求 从全光照到部分遮蔽(50%以上)。但在遮光条件下果实品质下降,在全光下生长旺盛。生长量和产量取决于立地条件。 二、应用价值及市场前景 1.食用和药用价值 该树种是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具有保健作用。 果实及其提取物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在欧美地区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功能食品工业。果实中花青素、黄酮(鲜果含量高达0.25%-0.35%)、多酚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果实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物质。多酚是改善毛细血管和血管的结构与机能的非常重要的物质,还有助于刺激和改善循环系统。 花青素和黄酮(及其糖苷)有助于保持尿道健康。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富含Vc和抗氧化剂(Beta Carotene(胡萝卜素)),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功能。果实提取物对治疗辐射病和重金属中毒症有很好的疗效。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功能食品项目的研究人员得出了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含有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特定化合物的结论。果实可用于加工果汁、果酒、果酱、罐头、果脯等食品和饮料。 中国有30%的人口患有高血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该树种的果实及其加工制品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2.园林观赏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树形小而美观,具有四季皆宜的观赏效果,是集观赏花、叶、果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花灌木,在欧美地区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是三北地区苗木公司和广大农户引种的理想选择。该树种花束密集,艳丽芳香,花期较长;秋叶的强烈色彩使其有"秋天魔术"之称;冬季果实宿存于枝头至翌年2月,这在一般花灌木中是不多见的。作为一个新的珍贵的花灌木品种,在家庭花园作为观赏灌木或沿高速公路密集栽植,用于公园和城市美化都是非常好的。加之该树种较强的抗寒性和对土壤条件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在一个广泛的地理区域市场上具有非常可观的销售潜力。 3.生态价值 该树种可广泛用于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在生态的恢复和重建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黑果腺肋花楸会形成灌木群落,可以为野生动物和鸟类提供掩蔽和食物。也可以与其它的乔灌木组成乔灌混交林,增加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提高生态林的防护功能。对于治理和绿化只生长苔藓和蚊子的恶劣的地势较低的湿地,该树种是极好的选择。 4 栽培技术 繁殖:易生根,各种繁殖方式均可行。 立地条件:黑果腺肋花楸喜湿润的酸性或微碱性土壤和生长季节降水充沛的气候条件。在我国三北地区,符合下列生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地区都可以栽培:年降水量>500毫米,极限低温>-40℃,土壤pH5.0-8.0,土层厚度>40公分。 整地:方形栽植穴,40公分×40公分×40公分。 行株距:在降水量<600毫米地区,2米×1.5米;在降水量>600毫米地区,3米×2米。 施肥:肥料品种为磷酸二铵,春季施肥。3-4龄幼树50克/株;5龄以上的树100克/株。 病虫害防治:虫害轻微,没有病害,在其栽培管理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杀菌剂等。 果园管理:6、7、8月各割草一次,用生草覆盖树盘。在降水量<600毫米地区使用秸秆覆盖方法提高果园土壤蓄水量。 修剪:很少需要修剪。但为了控制生长和促进发枝,也可进行夏季修剪。基部萌条可以剪除或留下以形成理想的定制群体。 果实采收: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采收期对果实的有益成分含量影响较大,采收季节应在夏末秋初。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均可。成熟充分的果实颜色更深、更浓,有益营养成分如花青素,多酚,类黄酮等的浓度更大。 三、企业报道 黑果花楸从俄罗斯"移民"到黑河 挺拔的西伯利亚红松、金灿灿的大果沙棘、沉甸甸的黑果花楸,这些原本生长在俄罗斯的优良树种如今纷纷跨越国界,在黑龙江黑河落户安家。黑河市与俄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相近的气候条件与地域环境为黑河发展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林业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绿色生命正在我省黑河的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中生长着,并已创造出千万产值。 中俄合作蓝靛果忍冬"移民" "小蓝果花青素含量高,买的人可多啦。"南极批发市场,蓝靛果忍冬饮料被批量拉走。商贩们说,尽管进入市场一年,不过早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蓝靛果忍冬饮料的原料就出自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主任赵中南说,国内的蓝靛果忍冬大多是野生状态,结果量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自2004年起,黑河境内首个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成立,合作园区从俄罗斯引进的蓝靛果忍冬树种,通过多年引种驯化,已经完全能够人工培育和种植。眼下,3.5万亩蓝靛果忍冬已经悄然生根发芽,结出"硕果"。赵中南还算了一笔账,生果期的蓝靛果忍冬亩产1000斤鲜果,以市价20元一斤为例,刨去成本,一亩蓝靛果忍冬便能盈利5000-10000元。如果加工成蓝靛果忍冬饮料产生的经济价值则更丰厚。 小树苗创造千万产值多品种获自主知识产权 花楸、稠李等绿化作物同样"移民"到了黑河。十年中,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先后从俄罗斯引进品种优良的绿化、速生用材和经济树种58个、品种205个,引进繁育苗木近千万株。"我们目前年繁殖苗木1500万株,创产值950万元。目前黑河市已营造大果沙棘生态林8万亩,沙棘产业年创产值千万元。并且,通过对引进树种的驯化、研究、繁育,已培育出蓝靛果忍冬、黑穗醋栗等多个自有品种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赵中南说。 中俄专家交流种树经验跨国界 这一切得益于"黑龙江·黑河中俄林业生态建设学术论坛"中俄两国专家的交流。2008年起,黑河举办了国内首个中俄林业生态建设学术论坛,并延续至今。借助这个论坛,园区先后开展了俄罗斯良种的繁育和示范推广、引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课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省级科研推广项目或引智项目。 目前该园区面积已从900亩扩大到1800亩,园区年销往上海、北京、新疆、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600万余株树苗。以该园区为"孵化器",黑河已经建成总面积1400公顷的4处高纬寒地优良树种繁育基地,引进的蓝靛果忍冬、西伯利亚花楸、腺叶稠李等优良树种栽培面积达500公顷。其中,全国唯一的蓝靛果忍冬种植基地已初步形成,推广繁育项目获得国家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