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辨水 "茶神"陸羽嗜茶﹐更講究煎茶之水﹐這可以從元和九年(814年)考取進士第一的張又新之作《煎茶水記》中得知。 《煎茶水記》引述了一位"楚增"的《煮茶記》記載的故事說﹐唐代宗時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爾與陸羽相逢。李季卿因傾慕陸羽已久﹐一朝相逢﹐倍感欣喜﹐便邀陸羽一起到揚子驛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為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豈能虛度﹗"於是﹐命隨軍中一位可信之士帶瓶坐船去取南零之水。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候水至。 過了一陣子﹐那人取水來後﹐陸羽馬上用勺取水﹐但看了一下後用勺揚了揚水說﹕"這水江是江水﹐卻不是南零之水﹐應該是臨岸的江水。" 那人答道﹕"這是我划船取來的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怎敢說謊﹖" 陸羽沒接話﹐默默地將瓶水倒出﹐至一半時忽然停住﹐又用勺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 那人聞聲大為驚駭﹐低下頭說﹕"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可船回岸邊時搖晃得厲害﹐瓶裡的水灑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於是就在江岸邊將水盛滿。處士您的鑒別力真神了﹗" 李季卿和賓從數十人聽罷都大為駭愕。 這則故事也讓今人吃驚﹐這種鑒別力確實到了神奇的境地。我們姑且不論其真假﹐哪怕是非科學性的﹐但此事卻充份說明在茶的品飲中﹐擇水﹑鑒水已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把陸羽視為茶神﹐當作茶博士來崇拜的這一事實。 《新唐書?陸羽傳》也記載此事﹐說李季卿見陸羽時﹐"羽衣野服(不合禮節場所的粗衣)﹐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陸羽猶如神技的鑒水本領並非只有分辨南零水一例﹐其鑒別廬山谷帘泉之事可謂是"好事"成雙﹐無獨有偶。 李季卿在親眼目睹陸羽辨別南零水後問道﹕"由此看來﹐您所歷經過的水可以判定出其優劣來了囉?" 陸羽回答說﹕"可以這麼說﹐天下以楚水(長江以南流域)第一﹐晉水(山西黃河流域)最下。"陸羽當即排出水的二十等級來﹕"廬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無錫惠山石泉水第二……" 廬山康王谷又名廬山壟。《星子縣誌》記載說﹕"昔始皇併六國﹐楚康王昭為秦將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康王谷深山有泉﹐發源于漢陽峰﹐中道因被岩山所阻﹐水流呈數百縷細水紛紛散落而下﹐遠望似亮麗晶瑩的珠帘懸掛谷中﹐因名谷帘泉。 陸羽曾應洪州(今江西南昌)御史蕭瑜之邀前往做客。兩人閑談中﹐蕭瑜對陸羽判定谷帘泉為天下第一名泉而不以為然﹐他說﹕"天下名泉甚多﹐何以要評谷帘泉為第一呢﹖"陸羽為了讓其信服﹐請蕭瑜命士兵去康王谷汲取谷帘泉來親自品評。 過了兩天﹐士兵汲水而歸﹐陸羽便親自以此水煎茶。在場眾賓客品茶後頻頻舉盞﹐連連讚嘆﹐都認為品嘗到了佳泉美味﹐還有人說﹕"鴻漸兄真不愧為評泉高手﹐谷帘泉果然名不虛傳﹗" 陸羽聽後甚為欣喜﹐可當他自己舉盞啜了一口﹐便皺眉驚問﹕"咦﹗這水──恐怕不是谷帘泉吧﹖" 眾人聞言全愣住了。蕭瑜急忙把汲水的士兵喚來詢問﹐可那人一口咬定是谷帘泉。 正在這難以定奪的尷尬時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張又新趕到﹐他早就得知陸羽最愛谷帘泉﹐自己對煮茶也頗感興趣﹐特地扛了一壇谷帘泉前來助興。 陸羽便用張又新之水煎茶請眾人重新品評。席上很快傳來陣陣笑語﹕"不怕不識貨﹐祇怕貨比貨﹐這水才無愧于谷帘泉之名。" 一旁的士兵早已嚇得說不出話來。原來﹐他當時確實取到了谷密泉﹐但在返回途中經過鄱陽湖時﹐因風浪甚大﹐一不小心把滿壇的谷帘泉給打翻了。為了不因誤時受責﹐他便汲了一壇鄱陽湖的湖水來交差。不料卻被陸羽一"口"識破。 就真實性而言﹐此事與分辨南零水一事相比﹐似較可信﹐因為兩種水分貯于兩個容器中﹐而能夠鑒別出不同來﹐比較令人信服。但兩種水貯于同一個容器中﹐卻要鑒別出不同來﹐這就有點玄了。 可是如果比較一下歷史的說法﹐這谷帘泉一事則只能算是軼事趣聞罷了﹐不必盡信之。因為據歷史記載﹐陸羽卒于804年﹐而張又新要到814年才考取進士﹐其後才被遷為江州刺史﹐張又新焉能以江州刺史的身份與陸羽在一起品評谷帘泉呢﹖這則故事因與分辨南零水之事一樣﹐應該看作是當時人們敬陸羽為茶神的一種"說法"。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