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研究


  摘 要: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教育显示了积极效果。但是目前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还比较欠缺,需予以重视并加强。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研究,对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给出相关研究路径。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 通识教育 培养路径
  课 题:本文系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基于生活德育理念培育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SJBFDY233)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教育新常态下,关注受教育者生命健康成长、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养成,是职业院校的中心任务。"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的提出,要求职业院校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专业能力,教会学生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实现未来的生存;还要着眼于职业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实现未来的发展。在当下的职业教育中,德育的知性化使得德育时效性不高,成效不显著,很多职业院校过分注重专业和技能的培养,把精力都集中在技能大赛、专业的深度方面,在学生培养方面出现"重技能轻养成"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职校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养成。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研究,为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给出相关研究路径。一、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
  本文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结构界定為: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能力素养等。国内学者姜大源对职业能力素养的界定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在抽样设计方面,运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无锡市藕塘职教园校区中抽取900名学生进行抽查。调查由该校的学生在自习室、宿舍等场所发放问卷,被试者填完试卷后当即收回。
  1.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笔者在2017年12月对无锡市高职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本次共调查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885份,回收率为98.3%。在调查数据中,男生有200人,占样本总数的22.6%;女生有685人,占样本总数的77.4%。总有效样本为885人。
  2.核心定义的描述性分析
  (1)职业核心素养因素(见表2)。职业核心素养因素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能力素养三个层面,由于各层面所包括的题项不同,因而不能直接从平均数的大小来比较,笔者将各层面的平均数除以各层面的题项,求出每题的平均分进行比较。
  就职业核心素养因素来说,其每题得分平均值为1.9093,居于中等程度范围,在三个层面中,以"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层面的得分(M=2.1410)最高,而以"职业道德"层面的得分最低(M=1.7015)。
  (2)职业能力因素(见表3)。职业能力因素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层面,将每题求得平均分。
  以职业能力因素来说,其平均值为1.9191,亦属于中等程度范围,而在三个层面中,以方法能力层面的得分(M=2.0115)最高,以社会能力层面的得分(M=1.7883)最低,可见目前职校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较强,但是社会能力方面仍需要加强。
  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得分最高,而"职业道德素养"层面得分最低。可以看出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职业理想与信念教育"显示积极效果,但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还是欠缺的,需要加强对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从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来说,方法能力层面得分(M=2.0115)最高,而社会能力层面得分最低,可见职校学生社会能力即沟通能力、社会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二、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其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在一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为受教育者培养一种能够终身接受教育的能力,以此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1.通识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通识教育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联通、贯通、融通、触类旁通,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诸如所学专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其他专业取代或者淘汰时有应对变化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自我学习的能力来适应整个社会的变化。通识教育具体意义可概括如下。
  (1)培养人的主体能力。这方面主要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良好的技能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2)培养人的主体性。这方面主要包括人的情感、兴趣、道德和价值观等。
  (3)培养人的社会性。这方面主要包括与他人相处、对自然关怀和对社会的贡献。
  通识教育的特点在于它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个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引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同时,将教育与学生未来的生活相结合,指出教育应该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形成一种活的教育。
  2.职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从职校职业核心素养的调查来看。通过对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职业道德素养层面得分最低,亟待解决;而从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来说,社会能力层面得分最低,说明职校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2)从通识教育内涵来看。通识教育要培育真正的人,主要在于培养人的主体能力(终身学习习惯等)、培养人的主体性(职业道德素养等)、培养人的社会性(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三个方面。
  (3)从职业教育目标来看。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和职校教育自身的性质,通常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上面。按照这个定位,职校要在3~5年内完成培养对象从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培养任务,从这点上看,职校教育融入通识教育意义重大。
  综上,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开展通识教育很有必要。三、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1.职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注意点
  在职校中开展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的目标在职校中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能做事、会做人,有高尚道德素养,同时兼具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技能潜力,它与普通高校着眼于培养学科基础宽广的博学多才的通才教育不同,它立足于足够常识的获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应对社会快速的变化。在开展通识教育也应注意如下几点。
  (1)重通识教育而轻专业教育。职业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并非以削弱专业教育为前提。而是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开展技能大赛的同时,也要对通识教育给予足够重视,二者并不矛盾。因为技能培养或者当下流行的技能大赛而取缔通识教育,或者因为通识教育而不重视技能培养都是不可取的,二者不可偏废,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核心素養的职校学生。
  (2)通识教育培养"完美的人"。职业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并非培养的每个职业人都是具有极高职业核心素养的人,或者说没有培养出"完美的人"就是教育的失败。很明显,这样的理解是机械而又片面的。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融入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
  (3)通识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当下,职业院校都开足马力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技能大赛方面的投入,效果立竿见影。通识教育本质上是非功利的,它对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润物无声,通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体系,厚积薄发。
  2.职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内容
  按照通识教育的意义,职校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涵括如下三个方面。
  (1)人文常识。人文常识在于培养学生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哲学与人生、文学鉴赏、音乐欣赏、艺术类社团活动等。
  (2)社会常识。社会常识主要培养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常识等。
  (3)科学常识。科学常识主要培养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数学、物理、地理常识等。
  这类划分是比较粗略的,具体还是要根据学校所处地域文化、区域经济、学校特点、专业特色来自主选择、组合,开发一些符合自己学校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如笔者所在学校针对学校特点,开发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晨读藕塘》 《"玩"转学生社团》《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等一系列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教材,多年的培育和践行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3.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路径
  为使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达到好的效果,不外乎要让通识教育的开展过程形成闭环,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四种路径培养。
  (1)教学计划。在各个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这类通识教育课程应该与专业教育互为补充,除了必修课外,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经常性地开展通识教育的学术讲座,并且在所有的专业课中渗透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使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完成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识获得,以此达到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提升学生应对变化的能力。
  (2)师资培养。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教学计划,就要为相应的课程配备优秀的教师,不能每年只招专业教师,而德育、文学、音乐等专业的课程仅作为考察或者干脆找非专业的教师代课,这样达不到通识教育应有的效果。所以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引进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客座教授,定期开班讲解,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课程。
  (3)活动体系。如果说教学计划和学校的师资是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路径,那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培育职业核心素养的载体。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这个活动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校系二级管理的院校要根据系部专业特色、职业要求、男女生比例等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培育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逐步臻于完善。
  (4)文化育人。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人性、充满理性和个性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核心素养,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笃定坚毅,海纳百川。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作为培育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引进.通识教育的裂变与重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郑媖.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网站目录投稿:飞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