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伯光,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人物。原为采花大盗,外号"万里独行",后被不戒和尚所逼当了和尚,号"不可不戒",并要求他陪在仪琳身边保护她。旨因轻功卓越,刀法出众,但其人又好色成性,所以又被武林正派中人称之为「采花大盗」。武功甚至能与青城派掌门余沧海互角。人倒不坏,与令狐冲斗了几场,武功虽胜过令狐冲,却不逼之过甚,亦能识得令狐冲是英雄,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可谓是竖子可教也。奇怪的是田伯光掠了绝色尼姑仪琳姑娘,既是采花大盗,不但没采了这朵花,反让令狐冲从中搅弄得倒认仪琳为师。 田伯光人物经历 江湖人称「万里独行」,旨因轻功卓越,刀法出众,但其人又好色成性,所以又被武林正派中人称之为「采花大盗」。 武功甚至能与青城派掌门余沧海互角。 本来田伯光好色成性,有一次,田伯光欲轻薄恒山派仪琳,却因当时华山派令狐冲所救而不成功。又因令狐冲的捉弄,田伯光成为了仪琳弟子,这时田伯光却不承认。 爱女心切的不戒和尚曾胁迫田伯光去华山请令狐冲到恒山见仪琳,田伯光上华山找到令狐冲后,却因当时令狐冲得到隐居华山的风清扬所授的"独孤九剑"而剑术大增,田伯光因而无法战胜令狐冲,亦因而无法令其上恒山见仪琳。经过这些事后,田伯光与令狐冲的友谊大增。 令狐冲当上恒山派掌门后,不戒和尚知道令狐冲被人家背后讥笑,欲迫田伯光与之一同加入恒山派,却怕田伯光调戏恒山派的尼姑,再迫其当和尚,取法号「不可不戒」,再与其一起加入恒山派。田伯光最后成为一个乖巧的弟子。 第二十九回掌门中提到田伯光摇头道:「太师父是另有道理的。他说:"你这人也太好色,入了恒山派,师伯师叔们都是美貌尼姑,那可大大不妥。须得斩草除根,方为上策。"他出手将我点倒,拉下我的裤子,提起刀来,就这么喀的一下,将我那话儿斩去了半截。」田伯光也摇了摇头,说道:"当时我便晕了过去。待得醒转,太师父已给我敷上了金创药,包好伤口,命我养了几日伤。跟著便逼我剃度,做了和尚,给我取个法名,叫做『不可不戒』。 他说:『我已斩了你那话儿,你已干不得采花坏事,本来也不用做和尚。我叫你做和尚,取个‘不可不戒’的法名,以便众所周知,那是为了恒山派的名声。本来嘛,做和尚的人,跟尼姑们混在一起,大大不妥,但打明招牌‘不可不戒’,就不要紧了。" 怎么评价田伯光 金庸把这个采花淫贼写得不但可敬,而且可爱。这个效果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拆穿了也不难明白。 首先,田伯光虽然是"著名"的采花贼,读者看遍全书,也未见过田伯光做什么采花行为。(我记得岳不群下山就是为了对付田伯光,至于有否真的有什么,就不记得了,因为原书竟然给朋友弄丢了。连对什么妇女色迷迷的样子也未见过。他捉了仪琳"欲"施强暴,始终留在"欲"的阶段,何止碰也没有碰过她的肌肤?简直对她十分客气。金庸说他是采花淫贼,他的言行举止不但不像淫贼,简直一点也不贼头贼脑。这个采花贼定是冒牌货无疑。 田伯光可敬之处是他的君子风度:不肯乘人之危,见令狐冲无力回招,便宁愿收手;还有就是他的光明磊落,遵守诺言。可爱之处是他一直对仪琳十分好,对令狐冲很有义气,三番四次相帮,读者喜欢仪琳、喜欢令狐冲,田伯光对他们好,自然博得读者欢心,但一般而言,他重视友谊,是他可爱之处。 此外,田伯光坦白,自承"失威"事迹,不但好笑,而且令人感到可以信赖。 但金庸为什么要耍弄出一个冒牌采花贼?一来是衬托出令狐冲的不羁:不怕与诸色人等来往,及令狐冲的不凡:只有他看得出田伯光的气度;二来自然是藉此讽刺"正派人士",论操守行为,那许多伪君子远不如这一个最下流的采花贼,我们又回到正邪是否黑白分明的主题上来。 不过,金庸这一证题是不成立的,因为他把田伯光写得太好了,田伯光根本不是坏人,他不是什么"真小人",他是"假坏人"。 相关人物 令狐冲任盈盈东方不败任我行岳灵珊林平之岳不群宁中则林震南林远图左冷禅刘正风向问天杨莲亭余沧海仪琳田伯光不戒和尚桃谷六仙蓝凤凰平一指方证风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