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周晓青咨询案例保存希望


  爱灵心理咨询中心——感受阳光,从心开始
  心理热线:020-85509447
     原创:爱灵心理咨询 周晓青
  她来了,按照预约的时间走进了我的咨询室。距离上次见面已经快半年了,当我再次在电话里听到她声音的时候,竟有一种陌生感。是我遗忘了她吗?还是那愈加沉重的忧郁和不安模糊了曾经的印象?
  所有的情绪就像倾泻的洪流,屋子里弥漫的是压抑已久的哀伤。我无法插话,她的泪水让任何话语都显得几近苍白。时间仿佛也被这份难以承受的痛苦所感染,竟迈不开步子。每一分种的回忆带出的是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经历,事件的细节依旧鲜活,但真正刺痛人心的是内心的煎熬。
  "以前也是这样的吗?"我问到。这个具有现实感的问题一下把她从情绪的泥沼里拉了出来,现实的回溯不得不迫使她将故事复述。我总认为这是一个残忍的过程,我们必须重回情境现场,因为重建的前提是解构。她的脑海中开始上演无数次被欺凌的场面,重温被漠视的话语。无一例外,生命轨迹的强迫性重复都在所有经历着痛苦的来访者身上呈现。为何她沦为了一名受害者?为何她无力反抗?无论是和先生、家人、孩子,还是下属,她都是被怪责的对象。"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多少次,她无助地看着我,从心底里挤出了这句话。努力付出却永远不被认可,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怎么办?"所有进入咨询室里的人,不都在寻求着答案吗?所有咨询室以外的家人不也渴望着这个答案吗?这个答案或许早已被赋予了魔法,因为那是心灵解脱的钥匙,更是新生的象征!
  看着眼前几乎虚脱的她,我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人生的不易。这是一群脆弱的人吗?不,不,他们是我眼里坚强的人!他们用各种方式走到了今天,从未放弃过。他们忍受着内心无数个日夜的折磨,哭醒了就安慰自己,发脾气了就怪责自己……在他们的生活中,孤独是常态:没有倾诉的对象,没有分享的朋友,没有可信赖、可依靠的家人。在他们的生活里,充斥着要求、指责、谩骂或忽视。究竟是什么促使他们挺到了今天?"我想过死,真的,很多次,我都想到过死!我连怎么死都计划好了……可是,当我想到孩子的时候,我……我……犹豫了……如果我真的死了,谁来照顾他呢?"谁来照顾他呢?谁又来照顾这些孤独的生命呢?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贫瘠,竟还惦记着自己的孩子。是的,孩子需要妈妈,也需要爸爸。是父母把孩子带临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将他们置身于物质世界就不闻不问。孩子需要食物,更需要情感的回应,那是真正赋予他们活力的脐带。
  那么,是孩子为母亲保留了最后一丝希望咯?那被母亲视为存活的唯一希望。当这份希望负荷过多的时候,难免令人忧心忡忡,不是吗?倘若希望破灭了,作为希望的象征物——孩子,他们又将肩负多少无法承担的期望、梦想和欲望呢?一个极度绝望的人会如何对待他仅存的希望?"我从未在意过他的考试分数,可是,这次他丢了2.5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心里好凉,好像我的希望就要破灭了。""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我还能坚持多久……我真的想一死了之了……"无法想象,悲剧的诞生往往就在"希望"被自我毁灭的那一刻!
  生活需要希望,哪怕是一丝微弱的灯光。可是,如何保存希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考虑的。希望绝不应成为绝望的救命稻草,那是自我毁灭的路径,也将伤及无辜。2.5分,或许仅是孩子一时的粗心,或某个知识点的缺漏,它与母亲的希望毫不相干。2.5分,是孩子从中寻找原因的起止点,它不应被并轨到母亲的宿命循环中。如此,孩子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事件中学习反思、总结;而母亲也得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守望成长。
  她走了,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我不知道是否还会相遇,但我知道她来过,倾诉过。我们以一种彼此独立又相互关爱的姿态共处过。
  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立的,我们会相知、相遇,甚至相爱。即便我们终将走向生离死别,但真正的希望已存留在彼此相望的时刻——那希望保存的时空,其实正是人们基于自身的接纳和对他人的确认。
  心理咨询师
  周晓青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南方分级阅读专家顾问、EAP高级培训师、多类杂志及报社特约心理专家。擅长两性情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调节;成人及儿童依恋关系、儿童青少年学习与行为问题;个人成长体验。
网站目录投稿:尔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