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155首读记之(097) ---杜甫七律《秋风二首其二》读记 原文: 秋风二首其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晴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笔记: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天。(此年11月后为大历元年)。时杜甫55岁,客居夔州西阁。 首联:"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吹我衣:《悲愤诗》(汉-蔡琰):"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归去来兮辞并序》(魏晋-陶潜):"舟以,风飘飘而吹衣。" 东流:东去的流水。亦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庄子·徐无鬼》:"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金陵歌送别范宣》(唐-李白):"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武昌怀古》(唐-栖一):"长江日夜东流水,两岸芦花一钓船。" 西日:《感遇》(唐-张九龄):"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登敬亭北二小山…》(唐-李白):"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秋尽》(唐-杜甫):"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微:衰微,衰落。《李舍人山园送庞邵》(唐-沈佺期):"握手凉风至,当歌秋日微。"《送舍弟之鄱阳居》(唐-刘长卿):"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大意:秋风飒飒,吹动我的衣服,一阵凉意。我感到了又一个秋天到来,如同江水滚滚东流,时间又过了一年,还感到了如同夕阳西下,自己也老了。 颔联:"天晴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捣练:捣洗丝练。家人为远行人赶制寒衣。《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石古:石头已经很古了。《九日》(唐-李白):"地远古,风扬弦管清。"《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唐-白居易):"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细路:狭窄的路径。《山寺》(唐-杜甫):"野寺残僧少,山园高。"《远归别墅》(唐-李昌符):"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 行人稀:《送韦司马别诗》(南北朝-何逊):"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同王主簿有所思》(南北朝-谢朓):"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黄草》(唐-杜甫):"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大意:晴朗的天空,小城(应指巫山附近的某小城或即指夔州城)里传来急促的捣洗丝练的声音。铺着古旧石头的小路上行人稀少。(此处用"之外"两个字颇感意外,我们初学者都喜欢写成"江水东流西日微"之类。) 颈联:"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大意:不知道今天的明月如此明亮是为了谁,反正只会让我望月思归,平添愁绪。但早晚有一天,我会在某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孤帆归乡。(上句中杜甫对待明月的态度有点像对待梅花的态度。下角有点暗自下定决心的意味。参考:《宿府》(唐-杜甫):"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尾联:"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庭树:庭院中的树。《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徘徊庭树下。"《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最先闻。" 池台:池苑楼台。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姚开府山池》(唐-孟浩然):"主人新邸(dǐ)第,相国旧池台。"《殿前曲》(唐-王昌龄):"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大意: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倚着故乡的庭树,(欣赏天上皎洁的明月)。可是故乡的庭院楼台今天或许已经面目全非! 此诗前二联写在秋风中作者看到的(东流之水,西下夕阳、古石细路、行人稀少)、听到的(捣练之声、秋风之声)。一副秋风中江边日暮山路的景色。似有凄冷落寞孤寂的感觉。多个意向(如东流、西日、捣练、秋风,还有颈联的明月)堆积一起,强化了作者暮年漂泊的心里感受。后二联写在秋风暮景中的思归之情。好像是坚定了归乡的决心,甚至在想象归乡后的自己以及那历经战乱的家园。 此组诗"其一"由秋风伤乱世,作者似乎在担心夔州能不能久留以及"要路"能不能通畅。"其二"由秋风而叹暮年叹飘零,表达急迫的归乡之情。似乎在说,无论如何也要回乡了。 此诗也不合律。但对仗符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