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帮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遇事时要怎么做,以帮他们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 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作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作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妈妈对他没有一句责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做哪些事呢? 李开复: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 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者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其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生活上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除了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最直路,孩子只有服从;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