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今鉴之四】 喜 传 语 者,不 可 与 语 好 议 事 者,不 可 图 事 来源/竹窗隨筆 编辑/潜移默化 【 原 文 】 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 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 〖 译 文 〗 世上的人白日里尽讲些梦话,倘若能在睡梦中讲清醒时 该讲的话,这人可说是能常常保持觉醒的状态了。 【 原 文 】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 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 译 文 〗 能放下尘世的纷扰,心中就不会像火炙一般焦灼渴望, 也不会如履薄冰一般不安恐惧; 除去心中的卑鄙与吝啬,已然可以感受到 如同清风明月一般的心境。 【 原 文 】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 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 〖译 文〗 有才能的读书人,若能安居在茅草搭成的屋子中, 那么,他就足以担任朝廷的官职。 美丽的女子能不嫌贫爱富,肯嫁到贫家的, 那么,她就值得令人为她建造金屋。 【 原 文 】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 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译 文〗 喜欢把听到的话到处说给别人知道的人,最好少和他讲话。 一天到晚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要和他一起计划事情。 【 原 文 】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 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 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译 文〗 人生在世,若能有书可读,又能有空闲的 时间读书,同时又不缺钱买书; 虽然读了许多书,却自我修养得丝毫不被文字、 学问所拘限,就可说是善于读书的人了。 能享世间清闲之福的,恐怕没有超过这个了。 【 原 文 】 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 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 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 〖译 文〗 有人说,老天不禁止人富贵荣达,却禁止人过得清闲自在。 其实,只是人自己不肯清闲下来罢了。如果能安于 所处的环境,不图谋将来,不追悔过去, 也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那么,哪有不清闲的道理呢? 【 原 文 】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译 文〗 若是因他人的话而领悟事情的道理,将来一定还会再迷惑, 总不如由自己亲身领悟来得清楚分明。 由外界环境而产生的意趣和兴味,将来还会再失去, 总不如自得于心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原 文 】 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扳援。 浇花种树,嗜好虽清,亦是道人之魔障。 〖译 文〗 招呼、款待宾客,虽然大家十分欢乐,却是无法了断尘情的攀缘。 喜欢浇浇花,种种树,这种嗜好虽然十分清雅,但也是修道的障碍。 【 原 文 】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 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译 文〗 眼中没有一点成见,才可以广涉众籍。 胸怀中对人对事能不生不满或执情,处世才能圆融。 【 原 文 】 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 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什么铜床铁柱,剑树刀山也。 〖译 文〗 没什么事却烦忧不已,对着良辰美景一点也不快乐, 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这样的人生如同 活在地狱中一般,何必再说什么地狱中的热铜床、 烧铁柱,以及插满剑的树和插满刀的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