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茗以前是个特别容易生气的孩子,每天大大小小的愤怒有至少有十几次以上,一件很小的事都会引爆她的怒点。在夏令营之前,6岁多的女儿从未自己一个人单独睡觉过,而5天夏令营期间,有4晚是她自己独自睡觉的,虽然她也感到害怕,也会在半夜醒来时呼唤妈妈,但是很快就平静下来重新入睡,倒是做为妈妈的我,因为担心隔壁的女儿而辗转反侧。 如今的茗茗已经是一位一年级的小学新生,现在每天早起、吃饭、做作业、洗漱、自己洗澡、睡觉都很自觉,一般提醒都不需要超过两次;不仅做事专注,而且每天愤怒的次数不超过三次,几乎都在15分钟内平静下来。 每天看到她跟我说话时笑嘻嘻的脸庞,学习时专注认真的神态,我不禁感慨海蓝幸福家的神奇魔力。 我女儿最大的变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她自己,一个是做为母亲的我。在此记录下女儿成长中的事件和总结,供其他的爸爸妈妈们参考: 1. 坚持静观 从北京回到家的那晚,我就带着孩子开始静观,很神奇的是,在夏令营期间看起来对静观没什么兴趣的女儿在家里做静观居然很乐意很享受,有时做完问她感受如何,她都是笑眯眯的回答"很好"。难能可贵的是,期间有四天我去外地出差,女儿仍然每晚坚持静观,如今,她已经能较高质量的与我一起在晚上睡觉前静观5-15分钟。我们一般在入睡前静观,静观后女儿能在5分钟内就睡着,而女儿以前是个很难入睡的孩子。 2. 在实践中教会孩子处理不舒服的情绪 回家后的第一天,因为女儿认为我不让她吃她喜欢的麦当劳,而爆发了第一次的愤怒哭闹,当时我引导她用自己想用的方法缓解情绪,但惯性力量使然,孩子不愿意,又像从前那样哭闹,当时我感觉自己脸上发烧,大脑发热,一种悲愤的情绪涌了上来——"为什么刚学完抗挫力才回家又回到老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也回到老路上了么,我想起课堂上的话: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想到这里,我起身出门到小区里走了一下,坐在小区的凳子上平静了10分钟后再次回了家,再次和女儿对话时已没有那种对抗的情绪,当我情绪平静时发现女儿的情绪似乎也有所缓和,她抽泣着说"那我做仰卧起坐好了",接着她做了31个直腿仰卧起坐,做完后她长长的呼了口气,脸上的表情也舒展了不少。 然后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交谈。我问茗茗刚才的愤怒情绪有多少分。"9分",那现在的愤怒有多少分。"5分",接着我问她为什么给外婆和爸爸买麦当劳没给她买。她回答"因为外婆刚下火车还没吃晚饭,爸爸去接外婆也没吃晚饭,我和妈妈已经吃过晚饭了",刚才哪里不舒服。"喉咙不舒服,头不舒服",这是什么。"我生气了",老师说生气了可以做什么。"可以打枕头被子、可以做蹲起,还可以做仰卧起坐",做完了感觉咋样。"挺好",那刚才生气是因为什么呢。"我想吃点薯条和可乐,我怕妈妈不愿意",那你问过妈妈吗。"没有",那现在可以怎么做。"妈妈,我想吃点薯条和可乐"。 我告诉她这几天她挣的分数,可以拿来换些薯条和可乐,不过前提是交换双方都乐意,我们让茗茗自己提出拿多少分交换,她考虑了下,最后提出拿8分换爸爸10根薯条,5分换喝五口可乐,爸爸也同意了。 之后,她非常信守原则的只喝了五小口可乐和吃8根薯条,当外婆提出她可以拿多点分换多点薯条和可乐时,她想了想说"还是不换了,我已经吃过了,再说我的分还要留着呢"。当我再问她此时愤怒程度还有多少分时,她高兴的答"0分"。 这一天,是她第一次用了自己愿意的方式疏泄情绪,虽然过程颇为艰难,前后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总算是尝试了第一次。第二天中午,因为午休的问题茗茗又开始发脾气,这次她选择了做蹲起50个,前后持续时间约20分钟就平静下来,情绪从蹲起前的7分到做完蹲起后只有2分。之后的几天,明显感觉女儿每天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少。 开学后的某一天,放学回家的她突然跟我说,"妈妈,我觉得不开心的时候我还可以画画,画了画我就觉得没有那么不开心了",这一次我狠狠的表扬了她,表扬她自己又找到一种可以随时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 有一天,我带她和外婆去超市,在超市里她推着小车当玩具撞了外婆的腰,情急之下我赶紧按住她的推车,并且语气严肃的批评了她,要是以前,女儿是受不得半点批评的,一批评她就生气,嘴里还会不满的叫唤,而那天她居然没有不满的叫,只是有点生气和内疚的走到一边。5分钟后,她突然主动开口询问我超市里某一个物品是不是很好看,此时她平静的脸上已经没有任何不满的神情,反而看起来心情不错,好奇之下我问她为啥能平静这么快,茗茗兴奋的对我说,她觉得不开心时就不再去想不开心的事,而是去看超市里她喜欢的东西,她就能很快忘掉不开心。 那一刻,我实在觉得女儿真是太有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