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豌豆菌核病如何防治


  豌豆菌核病有什么症状?豌豆菌核病发生原因是什么?豌豆菌核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豌豆菌核病症状及危害 豌豆菌核病主要为害本地豌豆茎蔓及荚果。患部早期长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生鼠粪状黑色菌核。引起茎蔓萎蔫,荚果腐烂不能食用。
  二、豌豆菌核病传播途径 豌豆菌核病的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及种子中越冬。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随风传播。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成为再侵染源扩大传播。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宜温度5~20℃,最适温度为15℃。菌核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时菌核只能存活1个月,而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以上。发病在开花后发生,病原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营养后才能侵染健部。 三、豌豆菌核病发病原因 1、菌核萌发前,需要休眠至少4周。菌核还往往混于种子中传播。 2、病害侵染也可发生于地下,由菌核直接萌发出的菌丝进行侵染。 3、此病在凉爽潮湿气候条件下发生,流行。适宜病害发展的温度范围为13-18℃,夏季气温升至25-27℃以上,病情停止发展。菌核萌发适温为16℃。土壤PH5.5时最适于此菌生长,但病菌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很广。 4、砂壤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尿素可抑制菌核的形成。 四、豌豆菌核病预防措施 1、收获后深耕,把菌核埋在土表3cm以下的土层中,能遏制菌核的萌发。勤松土、除草,摘除老叶及病残体。 2、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盐水当种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残体时,在播种前用10%盐水浸种,洗去菌核和病残体后,再用清水冲洗播种。 3、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水稻、禾本科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4、选择排水良好地块,不宜密植,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 5、发现病株及早处理。收获完后及时拉秧,清理烧毁病残物。 6、在子囊盘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闭棚升温,利用高温杀死部分菌核。 7、棚室栽培要控制好湿度,通过控湿、保温、通风等生态防治措施,能达到较好的防病目的。 8、育苗床如用老病土,在播种前3周每用40%福尔马林处理土壤,用塑料膜覆盖4~5天,晾2周后再播种。 五、豌豆菌核病防治农药 1、在发病前半月内,每5天撒干草木灰1次,每亩每次撒施20~30公斤,重点撒在土面和豌豆豆茎基部,连续3次,可大大压低病情,防止蔓延。 2、成株期在花后开始喷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 5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3~4次。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豌豆菌核病如何防治? |豌豆病虫害防治
网站目录投稿: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