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九片之瓦的读后感大全


  《九片之瓦》是一本由冯杰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324图书,本书定价:45.0元,页数:20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片之瓦》读后感(一):形散神不散——《九片之瓦》有感
  散文,在古代文学中包括古文、骈文和辞赋,在现代文学中则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现代文学中的散文又分为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就单纯的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以上信息摘自百度百科等相关网页。这本《九片之瓦》就属于散文题材,而且属于狭义性散文。
  本书一共收录了39篇散文,不得不说作者冯杰的散文功底相当深厚,在其散文中不仅仅达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而且语言优美。例如在"九片之瓦"一文里,作者通过写瓦脸,瓦的籍贯,瓦的方言,蓝瓦,红瓦,如果瓦们都在天空飞翔,无瓦的年代-小瓦大作,瓦痣,瓦魂这九片‘瓦’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对亲人的思念的这种主线一致通过描写这九片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例如在写‘第一片 瓦脸’ 里时,这样写道:"瓦的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他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的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村里。"这一段文字直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瓦片的聚集形态比作亲人,瓦片是没有感情的,这里面其实透露出的是作者的感情通过小小的瓦片传递开来。又如后面‘第七片 无瓦的年代-小瓦大作 ’一节中:"无瓦的年代就是一个无遮无羞耻的年代,无瓦的年代是框架式的结构主义,只要柱子与形式。不要草木,不要婉约,不要简朴,不要含蓄,甚至不要人性中宝贵的‘羞耻’。"这段话不是说现代房屋没有瓦片房舒适安逸,而是表达了作者对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的反感,相比起来以前的瓦片时代更有人情味在里面。
  这短短的一篇散文我就讲了这么一点点我的体会,书中其他散文其实文采等各方面都很精彩,只不过我习惯先重点看和书名一样文章,建议在压力无处释放时可以看看此书,从其中优美的文字可以领悟到得到人生的感悟。
  《九片之瓦》读后感(二):《九片之瓦》之瓦之一角
  《九片之瓦》之瓦之一角
  读冯杰《九片之瓦》兼析《一把碎银——读银记》
  文/方木鱼
  冯杰用文字造了一片瓦,又用这些瓦营造里一片鳞次栉比的世界。我的眼光落在这片瓦的一个角落上。
  首任河南省文学院院长、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荪在序言中的第一句话这样说:冯杰在文坛上一直是和诗连在一起的。这句话一下子解释了为什么冯杰的散文具有铿锵的节奏和郎朗的音韵。
  把每篇文字当作初见一般来读,像小学生一样虔诚。
  在孤陋寡闻的我看来,冯杰和他的散文集《九片之瓦》似乎是横空出世,但他在散文界的名气却早为业界所知。他卖过菜,种过地,做过银行小职员,这一点,和新疆作家刘亮程有相通之处。美国华文,散文作家王鼎钧,说他是文学中的新荷:一挥师造化,众卉出凡尘,无复池中物,惊为天上人。冯杰斩获了台湾几乎全部重要的文学奖项。台湾散文家林清玄说冯杰的散文符合他所认为的散文的四个要点:一是文字优美,二是境界高超,三是观点独特,四是情感丰润。另一位台湾散文家张晓风说:很久没看到有人用如此精雕细琢的文笔来写作了,让人仿佛在快节奏的舞厅里乍闻古琴,泠泠七弦,松风送寒,令人在愕然之余,不免说一声"久违了"。
  读他的第一篇文章《一把碎银——读银记》,很是有种惊艳的感觉。第一部分《纯度•为臣的表白》,他在开头写到:与黄金相比,银显得低调。金是高贵帝王,即使沉默也处处闪耀,银有点儿像金属里的丞相,典雅淳朴,谦卑做事。冯杰这样一个书、画、诗、文精通的才子,讲起化学居然也头头是道。他说:化学老师说:皇帝就餐前,必放一枚银牌在汤里,戒备投毒。
  第二部分《穿越和镶嵌•银的另一种简史,他写到:银元在人世间穿梭,像银河里的彗星,穿越无数故事,带着手温、体温,一块块饱经沧桑,满脸心事。他在写过祖母以全部家当换成100块银元救祖父的古时候,以这样一句话作结:世间每一块银元都镶嵌着一个传奇,就像现在每一张钞票上,都坐着上亿的细菌。
  第三部分《银子的声音》,他写:银子就是土地,赋税,房屋,财富,威信,尊严。……银化妆后可以开始启程,现在转变成纸钞、英镑、欧元、美金、信用卡、数字,但功能和2000年前银子一样,可以用于运作、进去、工程、赌博、军火、等等。
  第四部分《伪银时代》,开头一个比喻句:银子继续在一条长河里自由漂流,状若月光下闪耀的鱼鳞。结尾一个拟人句:世上老虎吃不完人,只有人多被银吃掉,从骨殖到思想。世上每一块碎银都比人永恒……
  第五部分《银碗盛雪》:如果把语言放在银器里,语言同样保鲜。时间一长,语言生枝,银碗里开出一朵朵白莲。
  如果可以,每一篇文字都是文字优美的诗,需要我这等心思粗糙的人像小学生学课文一样,字字句句,条分缕析。
  《九片之瓦》读后感(三):将生活变成诗
  将生活变成诗
  y/大巧若拙
  冯杰的《九片之瓦》实质上市一本散文集,九片之瓦只是其中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本书共计39篇佳作,每篇都别具一格。
  读冯杰的作品,我的耳畔不禁回响着这么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的文字优美,令我有种飘飘欲仙之感。在他写瓦的语言时有这么一段话:你只有在雨夜,才能听到房脊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语言,像鱼群一样游过,不时荡起唼喋之声,那不是鱼或鸟的唼喋,而是方言的唼喋。
  上中学那会我就很喜欢散文,我那时写的最多的便是所谓的散文式议论文。记得那时老师在文章后面的批注是"形散而神不散"|。允许你天方夜谭、南辕北辙却只要你的灵魂作伴。此处的灵魂在我的理解层面应该指的是写作者的某个观点,所谓一篇有思维的作品。这样一篇文章,在读者品鉴其语言文字优美之后更会去思考生活。
  每篇文章的立意也是十分新颖,比如"在纸上飞行"。实则讲的是地图,可谓别出心裁。作者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触及人文地理,见解独到。他的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文字似乎都在跳跃,你完全不会搭上枯燥无味地阅览。
  一个很简单的实物,比如瓦、井,作者都可以在谈笑风生间讲述属于他们的历史、故事以及其他一些想象和思想。这或许与他的生活经历有极大的关系,他卖过菜、种过地,做过银行小职员,可谓一个草根的逆袭史。丰富的生活阅历再加上博览群书的超广知识面,演绎了一篇篇能够走进草木心灵的佳作。
  我佩服他热爱生活,更敬佩的是在他见识到生活的苟且之后仍旧有诗和远方。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到处都是喧嚣嘈杂,人们的心灵也开始变得浑浑噩噩。冯杰心守故土,另僻一方纯净之土挥洒手中的俊逸之笔让我们还原生命的本质。
  于点滴论点中见立意之新颖,在谈古论今中持一方闲鱼野鹤的姿态。他的语言文字优美同时也铿锵有力、字字见针,醒脑之余更能乐脑,实属现代不可多得之文才。
  豆瓣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CocoJiang1988/
  此文为本人原创,若有转载或他用请联系本人豆邮 或QQ邮箱:714737314@qq.com,谢谢
网站目录投稿: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