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Ŀ¼ 第一篇:关于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第二篇:对某县红十字会发展情况的调查第三篇:关于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第四篇:某县畜牧业发展典型材料第五篇:**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关于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我们通过听汇报、座谈等形式深入县畜牧兽医局、高楼镇、围龙镇、蒲吕镇、太平镇等单位对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畜牧基础工作扎实有效,为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构筑起一道牢固的防护墙。一是动物防疫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兽医工作定点联系责任制》、《挂牌兽医责任制》、《散养农户兽医包片负责制》等8项防疫工作制度。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畜牧兽医站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及责任,严格奖惩。二是注重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兽医和畜牧养殖户动物基础免疫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近几年来,畜牧兽医部门印发了《动物防疫法明白纸》、《告全县规模养殖场(户)业主书》等技术宣传资料60万份,宣传告知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开展了2次防检人员和养殖业主技能培训,以及移民和妇女的养殖技术培训,xx年对186个村级防疫员开展培训。三是畜牧防疫全面到位。县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五不漏"的原则,逐村逐社逐户逐头(只)进行集中"拉网式"防疫,做到强制免疫、圈舍消毒与疫情普查"三个同时"。现牲畜疫情普查面、应免密度、圈舍消毒面、生猪驱虫面均达100%,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密度均达农业部规定的70%标准。组建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对疑似动物重大疫病等能及时、果断、准确采取措施,做到了"有疫不流行,发病不成灾",确保我县无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四是动物检疫工作常抓不懈。产地检疫报检点设置合理,产地检疫报检程序规范,动物产地检疫率达100%;动物屠宰检疫率达100%,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维护了我县正常的防检秩序,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肉食品。五是兽药饲料等畜禽投入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到位。据调查,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收缴和销毁了假冒伪劣饲料及原料达1.5万余公斤,货值3万余元,罚款3000元;收缴和销毁了假冒伪劣和违禁兽药货值达1万余元。协调解决了兽药饲料喂养过程中的各类纠纷35件,为养殖户挽回损失达30余万元。 (二)措施有力,上级各项政策落实较好,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呈现新局面。一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三年来,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10处,新建兽医服务点6个,配置了摩托车42台,各站配置了计算机,基本实现了网络办公。二是加强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人员技能培养。据调查, xx年改制前只有40人拥有大专学历,占16%,56人拥有中专学历,占23%,有145人还只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经过三年培训,208人拥有了大专学历,达到了88%,县畜牧兽医局19人拥有了高级职称,130人拥有了中级职称。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管理新模式。设置了干部作风监督岗,群众投诉举报箱以及效能监督小组;创建了畜牧兽医工作"首接首问"责任制。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卓有成效。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内部管理新机制,开展了干部管理数字化的试点,今年全系统实施数字化管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榜样、效能考核变模样"的瓶颈,这一模式,是我县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首创。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年来,我县共争取并落实国家惠农项目资金共达2800万元,是前20年总和的3倍多。 (三)畜牧业科技水平得到提高,承担的科技推广项目全面完成。xx年以来,我县推广了科技含量较高的pic、洋三元、dly、dyl等生猪,推广面达到50%以上。推广了波尔山羊和简阳大耳山羊,这些新品种的推广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承担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扩繁场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等20多个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市级和国家的检查验收。我县的家禽出栏量和水禽饲养量分别名列全市第一位;肉兔出栏量名列全市第三位;生猪出栏量由xx年名列全市第十八位上升到了xx年第十六位;土桥奶牛养殖小区获得全国"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奖";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我县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先进集体;获得市农委(农业局)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等5个市级一等奖。标准化规模饲养,生态养殖推广较快。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场(户、社)达到5000个,比xx年的3051个增长63.8%,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有310个,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4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据调查,目前,我县生猪规模养殖场达520个三年来,新建或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95户,其中生猪养猪场65户,肉牛养殖场15户,畜禽-沼气-渔或畜禽-沼气-种植业等形式的生态养殖场110个。 (四)我县畜牧业发展势头较好。一是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据调查,xx年我县生猪出栏62.4万头,比xx年增长7.5%,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出栏40万头,比xx年增长33.3%;肉兔出栏157万只,比xx年增长15.9%;土桥奶牛饲养量达到了458头。二是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据统计,据现行价网点测算,xx年,我县畜牧业产值达14.91亿元,比xx年的10.39亿元增长43.5%,农业人平增收645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52.41%,比xx年的50.93%提高了1.48个百分点。畜牧业商品产值达13亿元,其商品率达87.2%,比xx年的78.8%提高了8.4个百分点,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一)生猪价格跌幅较大,养殖效益下降。xx年是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的一年,12月份达到顶峰,仔猪价格达到28元/公斤,肥猪价格达到20元/公斤,猪肉价格达到28元/公斤。期间虽有波动,但波幅都不大。从xx年2月起,我县生猪价格出现持续下跌,到2月达到最低点,仔猪价格达到12 元/公斤,肥猪价格达到11元/公斤,猪肉价格达到16元/公斤。而玉米和猪饲料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猪粮比由 10:1降至5:1,已经跌到盈亏临界点以下。农民出栏一头肥猪减收500多元,规模养殖户出栏一头肥猪亏损80―120元。据统计,全县有20%――30% 的生猪养殖户因3亏损严重而放弃生猪。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影响,生猪产品外销受阻;二是受猪蓝耳病冲击后,生猪生产规模扩大,生猪量饱和,生猪价格进入回落期;三是受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人们对吃猪肉产生了忧虑,购买量减少;四是发展畜牧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畜牧业生产、销售、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调,生产环节利益一直处于整个链条的最低点。 (二)畜牧业基础仍较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但对畜牧业这项基础产业来说,现有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投入的比重相当的低,以至于畜牧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畜牧养殖观念落后,科技投入不足。我县畜牧养殖观念还保持在传统模式上,偏重于养殖的数量,对科技的重视运用不够,畜牧产品品质不高,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养殖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二是畜牧加工业滞后,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我县上规模的畜牧加工企业现只有益星食品、沙星食品、赛龙食品厂等,其它加工企业规模小。这些畜牧加工企业设备基本都处于加工白条肉等初加工、腌腊制品等粗加工阶段,全县没有一家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畜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三是经济实力不足,畜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实事求是地说,我县畜牧业现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与全市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兄弟区县相比,我县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显得微不足道。畜牧养殖户受现有金融体制的束缚,无力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以至于我县畜牧在产业化、规模化上难实现新的突破。 (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呈现"一大一低一少"局面,力量严重不足。我县现在的畜牧兽医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大多是以前跟师学、父带子模式出来的,科班出生的人员占的比例相当的低。畜牧专业上仅仅只有兽医,没有营销、规划等方面的人才。据调查,我县畜牧队伍中畜牧专业毕业生(前学历)仅占3%,畜牧队伍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达42.76岁。近几年来,我县没有进一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畜牧兽医队伍人员年龄严重老化。现有人员对畜牧业呈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够,解决方法不多,信息掌握不够。 三、对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和其他副产品的有效转化,以此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二)继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政府要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出台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龙头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把企业做大做强。要加大县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良种繁育、饲料和疫病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强畜牧业职业教育、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有技能、有经验的科技推广队伍和一大批能运用先进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队伍,全面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产业管理上做文章,真正确立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以产业化改变畜牧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以科学技术改变畜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 (三)充分利用资源,做好我县畜牧业发展规划。 我县有着非常丰富的饲料资源,政府要尽快对我县畜牧业发展进行规划,坚持以资源为前提、市场为导向、企业为支柱、农户为基础、政府为后盾、加工为龙头、科技为手段、品改为突破、效益为目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养加销相结合、技工贸一体化综合开发。结合我县实际,从蔬菜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及短期育肥等关键技术着手,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畜牧产品的生产性能、出栏率和商品率,实行适度规模、规范化的科学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不断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链;通过饲料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山林草畜生态环境构建相结合的路子,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篇:对某县红十字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 践 课 题对某县红十字会发展情况的调查 对某县红十字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5月 调查地点:某县红十字会 调查内容:县级红十字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走访座谈为主 红十字会是一个秉着"爱的奉献"的精神,"将救济款和物资尽快发放给那些需要的人"的一个慈善组织机构。据调查显示,红十字会作为中国的一大慈善机构,在受访的人当中,高达75%的人对红十字会有所了解。由此可见,红十字会对中国国人有巨大的影响力,且将"爱的奉献"精神传达得很深入,这种无偿奉献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厚的脚印。 一、县级红十字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表述被放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之前。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发展问题上提到四个"更加注重",其中两个与民生直接相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报最后还对去年以来全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表达了关注,这又与民生直接相关:"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很繁重,中央有关部门、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这些精神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民生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党执政的最终目的,也体现了未来五年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重点,一切发展与改革都是为了民生,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红十字会作为专业的社会人道救助团体,肩负着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助手的重要使命。红十字会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如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他们通过各级红十字组织的工作得到实惠。 首先,红十字会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了解群众愿望、顺应群众要求、关心群众疾苦,并积极争取、善于谋划,顺势而为,才能使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真正成为 "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人道工程"。 其次,红十字会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人民群 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求,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实力和活力上下功夫,最终实现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县级红十字事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坚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努力开展救灾备灾、博爱进万家、卫生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及防艾宣传等公益活动,为灾民和特困群体提供救助服务。开展汶川大地震、抗旱救灾、玉树地震等募捐活动,募集款物;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发放物资;协助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白血病的贫困儿童家庭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申请了医疗资助;组织红十字志愿志愿服务活;组织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可以说,县级红十字会作为县委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县里的民生保障、城市文明、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县级红十字工作离现实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宣传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红十字会工作面相当广泛,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社会普遍的认知仅仅局限于募捐救灾,其实还涉及到救济、救助等人道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人道主义精神、禁毒防艾、卫生救护等知识技能的传播,还包括"三救"、青少年健康服务、义务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组织工作以及日常的备灾工作。尽管每年县红十字会都作了很多宣传工作,仍有很多群众甚至是机关干部对红十字会缺乏了解。主要原因是缺乏工作经费,县红十字会每年的工作经费只有1-2万元,连正常运转都难于保证,宣传力度自然无法加大。 二是备灾、救灾、救助能力亟待加强。县红十字会无力建设自己的办公地点,更不具备应有的备灾救灾设施,平日大多只能靠上级拨付的物资开展部分工作。基础设施的薄弱也极大地制约了县红十字会工作的发展。 三是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按照要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应该进入卫生、学校、厂矿、社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但到目前为止,县仅有红十字团体会员单位、团体会员较少,且都集中在卫生系统,服务宗旨无法得到保障。 四是专职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尽管大家充分发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但县级红十字会人员配备较少。加之新进人员对红十字会工作了解不多,又缺少到上级学习提升的机会和经费,只能靠日常学习提升政治业务素质,往往事倍功半。因此,缺人、缺经费是制约县级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县级红十字会工作的发展思路 尽管红十字事业任重道远、困难重重,但人道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县级红十字会必须紧密围绕中心发展思路,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切实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 红十字精神,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做好红十字会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红十字精神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联系协调,开展中国红十字会法的普法宣传和执法监督检查。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展开红十字的宣传工作,积极协调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红十字工作的宣传,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红十字会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源,寻求社会各界的合作,组织策划有影响的大型主题公益活动,增强红十字精神的感染力,扩大宣传效果,以进一步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社会公众对红十字事业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是持续抓好红十字会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除了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增编增人外,要切实加强现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努力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救灾备灾工作的开展。 三是切实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工作经费,认真组织开展会员活动,增强红十字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强红十字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有号召和社会影响力、受群众欢迎的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进红十字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节省开支,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及有关规定,尽快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是广开筹资募捐渠道,继续增强救助实力。依法加大募捐筹资力度,克服困难,广开渠道,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坚持以社会募捐筹资为主,争取政府配套为辅,结合实际,针对群众需求的热点、政府关心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造福更多的弱势人群。 五是深入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中国红十字总会关于"四统一"的要求,确保培训质量,继续深入推进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力争每年培训红十字救护员3000名以上,救护及防病知识宣传普及3500人次,"十二五"期间卫生救护培训1.5万人以上,救护及避灾知识宣传普及30000人以上。 六是继续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组织工作。大力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社会意义,积极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禁毒防艾"工作。 总之,县级红十字事业困难重重,但形势严峻,县级红十字会必须克服困难、多方协调,使有限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才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服务。第三篇:关于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畜牧产业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使农业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xx是一个农业大县,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xx生猪、南沙黄牛、南沙 牛肉干巴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和品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因此,把畜牧业建成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力争到"十一五"末期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最终实现xx畜牧业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xx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辖14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5%,全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财政总收入802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截至2014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3.78万人,广大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境内一般海拔高200―1900米,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113毫米,无霜期271天。总幅员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在海拔1600米至800米的地区,全县有大小河流上千条水面达50万亩,且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有利于畜禽业的发展,可建成人均出栏一头生猪的中半山畜牧业经济带。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把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从而使全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2014年,全县生猪存栏24.07万头,同比增长4.09%;肥猪出栏21.11万头,同比增长26.67%。大牲畜存栏8.14万头,同比增长0.57%;肉牛出栏1.35万头,同比增长10.09%;肉类总产量20149.7吨,同比增长29.9%;禽蛋产量922.1吨,同比基本持平。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50.59%,实现畜牧业产、供、销良性发展。 (一)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畜牧业优势主产区 根据海拔、气候、畜牧业资源等条件,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养殖区域,即在高山区重点布局以梯田养鸭、田棚养鸡、山地鸡养殖等家禽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中半山和低谷地区建立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重点布局仔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在低热河谷地区红河流域建立本地小黄牛、杂交牛、山羊等大牲畜养殖基地,实行厩养与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建立四角田猪场,南沙镇呼山村、黄草岭乡麻粟寨、俄扎乡地盘中寨、攀枝花乡保山寨、上新城乡复兴村、沙拉托乡牛倮村等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南沙镇排沙禽苗培育基地、牛角寨鸭苗孵化室、牛角寨乡梯田养鸭、马街乡乌湾山地鸡养殖、呼山山地鸡养殖等家禽养殖小区。依托产业带动畜牧业发展,重点以南沙宏运牛肉干巴厂、信达牛肉干巴厂为主,对牛肉进行深加工,推动肉牛养殖的发展。 (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多轮驱动加快发展 全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形成了多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建立培植畜禽养殖大户44户,其中:养猪重点户5户,生猪存栏352头,出栏肥猪515头,户均103头,创经济收入44万元,户均收入8.8万元;养牛重点户15户,肉牛存栏543头,出栏肉牛124头,户均出栏8头,创经济收入28.52万元,户均收入19013元;养羊重点户10户,山羊存栏1561只,出栏799只,户均出栏80只,创经济收入28.764万元,户均经济收入28764元;养鸡重点户12户,家禽存笼11820只,家禽出笼16150只,户均出笼1346只,创经济收入40.375万元,户均收入33645元;养鸭重点户2户,蛋禽存笼2100只,产蛋18.2吨,创经济收入14.61万元,户均收入73050元。在抓好龙头企业的同时,全县各乡镇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成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渠道和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全县把加强良种 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冻精改良、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提升了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2014年,全县生猪、黄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85%、100%,畜禽生产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按照动物防 疫法、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防疫监督管理、产地检疫、市场准入检疫、疫情报告、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管理等多种动物防疫制度,使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做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14个乡镇成立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强领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制定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根据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县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进行了印发,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进行了完善,使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有效地防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三是强化免疫预防工作。近几年来,全县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动物免疫预防工作,通过统一供应疫苗、免疫注射和多种消毒措施,使免疫密度逐年提高,畜禽死亡率逐年下降,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 (五)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全县畜牧业发展坚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方针,突出猪禽业、奶业、肉牛业、肉羊业四个重点,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猪、肉牛羊、奶类、禽蛋原料基地,促进了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4年实施了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无(危)房乡镇兽医站建设、牛冻点建设完善、农田种草养畜、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生猪扶持发展、优质商品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地方小耳朵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肉鸭养殖小区,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家畜品种改良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畜牧科技推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为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项目区年出栏山羊50只、出栏优质仔猪300头、出栏肉鸭1.8万只、出栏肉牛0.5万头,实现项目经济效益达302.8万元。 (六)坚持依法兴牧,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了畜牧业依法管理水平 全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近年来,围绕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畜产品不安全因素上升等问题,依法加强了动物防检疫工作,在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生产企业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兽药、饲料违法案件,没收销毁非法产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 (七)"十户一体"联带帮扶建设,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针对农村家庭经营分散、生产劳动和经济利益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影响力的发挥,通过"十户一体"联带帮扶党群齐致富活动,发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扶持本地小耳猪母猪养殖户94户,投放母猪120头,投资2.4万元;扶持11户肉牛养殖户的科技培训、疫病防治、肉牛冻精改良、牧草种植等技术培训,投入资金0.5万元;扶持山羊养殖户2户,饲养山羊230只,投入资金8.05万元;扶持禽苗培育基地1个,投入疫病防治、技术指导经费0.35万元;投放3个村,80户饲养鹅、旱鸭、鸡,投入经费0.9万元;投入扶持资金4万元,建立鸭苗孵化室1个,年孵化禽苗1万只,可投入梯田养鸭500户。通过"十户一体"联带帮扶活动,年可出栏仔猪1200头,出栏肉牛69头,出栏山羊104只,出笼家禽1.2万只,年创畜牧业经济收入66.71万元,687户户均经济收入971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一)农户养殖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还比较低 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还没有真正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组织化程度很低,缺乏养殖能人、经纪能人及管理能人,没有意识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一方面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观念仍束缚着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手脚。"牛"在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心目中仍然只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发展商品牛生产、靠养牛致富的观念和意识在干部群众中仍很淡薄。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小农意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耗精力、风险大的养殖业了。 (二)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近几年来,全县对发展畜牧业的经费尽管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投入仍然不足,有的地方的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由于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乡镇一级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农民对生猪、肉牛和家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期仅为1年,信贷资金少,又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目前,全县还有30%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无房或危房,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监测等设备,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幅射能力不强 全县在发展畜牧业上培育了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二是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开拓市场的能力、产业化程度、科技含量等方面,都显得比较弱,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如何分享加工、销售的平均利润,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四是扶持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四)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方面,尽管这几年有较大进步,但总体上看,尚未形成品种改良和良种畜禽的繁育体系,特别是大牲畜、山羊的品种改良发展缓慢,这对于解决我县畜产品结构性矛盾,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问题极为不利,这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五)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形势依然严峻 县级虽然建立防疫机构,但力量薄弱,设备不足,乡镇一级动物防疫机构尚未建立健全,有的地方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还没有完全落实,基层经费不足,设施简陋、防疫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村级兽医员的工资报酬偏低等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xx地处山区,对动物防疫工作难度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形势仍然十分严重,这是全县发展畜牧业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六)缺乏技术,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虽然比较健全,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服务重点是生猪、家禽,绝大多数技术人员对牛羊养殖技术的研究比较粗浅,不能对牛羊养殖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导致牛羊品种落后,管理粗放,发展缓慢。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要彻底扭转被动落后局面,加快xx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调整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在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上,全县要形成稳步发展牛羊禽,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共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引导干部群众彻底打破"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政府要把发展商品生猪养殖当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农户要把发展生猪做为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来发展,畜牧技术部门要为生猪养殖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生产发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要成立由农业、畜牧、财政、发展计划局、扶贫办、银行、工商、税务、林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并固定领导对畜牧业重点项目实行包干。同时,对畜牧业的发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将任务目标量化分解到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硬帐硬结,以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要出台激励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实行"以奖代补",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继续实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每年每头补贴资金50元;对农户建盖标准猪厩、牛羊圈的给予补贴;对年出栏牛10头以上、羊20只以上、生猪5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承包发展畜牧业商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在资金上给予重点优先扶持。三是要疏通流通渠道。严格税费征收标准,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以宽松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县内外客商参与畜产品营销,搞活市场,激活流通,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好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安全工作 依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动物产地、屠宰、市场等各个流通环节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常规疫病的防制,做到依靠科学、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制工作方针,采取"早、快、严、小"和"五强制、两强化"的措施。认人民吃上"放心肉",确保全县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一是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防疫站的建设,认真做好动物卫生防疫工作,要采取措施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帮助乡镇兽医站解决设备简陋、防疫和检疫手段落后以及工作条件差的问题,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真正成为动物防疫的主导力量。还没有落实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政策的乡镇,要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抓紧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县政府及乡镇政府专题研究村级兽医员补助偏低的问题,研究畜牧科技推广队伍的体制改革问题,进一步稳定基层畜牧兽医科技队伍。三是各乡镇要认真贯彻农业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加大工作力度,高度重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工作,建立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兽医、兽药、饲料的监管工作,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充分发挥xx优质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特色畜产品的优势,使全县的畜牧业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 进一步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和牛冻精改良技术,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实施好"科技挂钩帮扶工程",加强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解决畜牧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五)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确保中央、省、州和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积极争取财政支农资金要适当向畜牧业倾斜,协调相关门增加对畜牧资金的投入,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畜牧业。建议从明年起,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畜牧业的比例,县财政在今年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上百万元资金用于畜牧业工程的建设,确保到2014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以上的目标得以实现,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第四篇:某县畜牧业发展典型材料 **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向城市,背靠牧区,属农牧交接地带。全县总耕地面积19.2万亩,人均0.99亩,是一个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贫困县。近年来,**县立足本县实际,充分发挥畜牧业生产的传统、市场、饲草资源、民族区域等四大优势。坚持川区搞育肥,山区搞繁殖的路子,紧紧围绕牧业增效、农民 增收、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和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任务,通过育、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模式,促进了全县商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出了"民营经济强县、种养劳加富民"的发展路子和"四线战略",通过项目投资、规模养殖贷款、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促发展等措施,加强了对畜牧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畜牧支柱产业的地位。截止目前,大牲畜存栏3.64万头;绵山羊存栏12.4万只;鸡存栏38万只,出栏牛3710头;出栏羊18640只;肉类总产量1036吨,禽蛋产量3500吨,牛奶产量99.83吨,绵羊毛产量17吨,畜牧业已成为富县、富民,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规模养殖蓬勃发展,"四大基地"成效显著。**县始终把畜牧业发展放在以牛羊快速育肥为主的规模养殖上,以兰郎公路沿线两乡四镇为重点,采用"养殖场带规模户、规模户带育肥户"的模式,以专业村为依托,养殖场为龙头,规模户为骨干,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牛羊育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快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全县规模养殖场现已累计发展到70个,牛羊快速育肥专业村发展到28个,育肥户发展到5360户。实施"三甲集镇白庄头村千头牛"、"城关镇大杨家村十万只鸡"、"排子坪乡马家湾村万只羊"、"庄禾集镇官坊乡万只草鸡"等"四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三甲集镇白庄头扶持了金良奶牛养殖场、富华奶牛养殖场两大龙头企业,引导和构建了肉牛养殖的"回坪"模式,按发展规划已完成奶站扩建、标准化圈舍扩建、道路硬化、场门修建、干酪素生产线上马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销奶难的问题。城关镇大杨家村现存栏鸡11.5万只,有规模养鸡场20个,其中万只以上规模的4个。齐家镇马家湾村政府扶持建设了2个龙头企业,扶持重点贩运户加育肥户9户,发展育肥户40户,使全村存栏羊达到2532只,2014年羊出栏1.8万多只,该村被列为"省列《无公害优质羔羊肉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示范村"。万只草鸡基地建设在庄禾集镇马浪、大庄、新民和官坊乡的山庄、槐沟、河滩等村进行,重点扶持22户农户,依靠草山独立饲养,以山庄村马维国封山放牧的饲养管理为模式,由庄禾集畜牧站创办的实体绿源养殖场统一提供鸡雏及饲养、管理经验,落实政府扶持资金,提供紫花苜蓿草籽,同时注册了"官坊草鸡"品牌,基地建设2014年共计出栏草鸡1.2万只,创收8万元,效益明显,在抓紧抓好"四大基地"建设的同时,该县还引导组织建设其他养殖场,规模养殖如雨后春笋,遍地拔地而起,全县规模养殖场累计发展到71个,新增1个,牛羊快速育肥专业村发展到29个,新增1个,育肥户发展到5380户,新增20户,建设养羊小区1个。这些规模养殖场的建办,为全县畜牧产业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二是畜禽市场分布广,交易量大。全县境内有城关、祁家集、三甲集、齐家、庄禾集、买家巷等六大农贸市场,兰郎公路横穿全境,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对牛羊及畜产品需求量大,销路广阔,每年县内饲养和外地贩运上市交易的肉牛达5万多头,肉羊20多万只,年牛羊皮交易712.1万张,羊毛91356吨以上。全县肉类需求量250万公斤,蛋类需求量100万公斤,乳品需求量40万公斤。同时,每年外销牛羊肉数量达8000多吨,远销西安、广州、深圳、西宁、拉萨等地,仅销往省城兰州市场的牛羊肉每天达10吨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穆斯林群众与中东阿拉伯等国家商贸往来不断增加,外商对我县的清真肉食品十分青睐。因此,肉品加工销售的前景非常广阔。 三是畜牧生产区域化格局清晰。畜牧业生产既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又迎合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择业发展,各具特色,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方一品的格局,三甲集镇头家村、白庄头村,买家巷镇曾家村是**县的奶牛养殖区;以兰郎公路沿线的川区是全县牛羊快速育肥的主产区;城关镇大杨家村在甘肃凯西明达养殖场的带动下,全社已建成了20个养鸡场,是该县的养鸡基地,随着市场的影响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鸡产业短期内异军突起,饲养规模逐年增大,规模养鸡场遍地开花,并且以高度规模专业养殖为主体取代以传统的分散农户普遍散养模式。从养禽分布状况来看,养鸡业重点分布在41个 养鸡场和50户专业户中,养鸡场分布于城关镇大杨家村十万只养鸡基地,官坊乡庄禾集镇万只"草鸡"养殖基地等两大基地和城关镇潘家村、祁家集镇寺后子村和谢家村、庄禾集镇司家坪村、三甲集镇东关村等五大专业村之中,专业规模养鸡数量为270000只,占全县总存栏数的71%,养殖规模达2014只以上的养鸡场36个,规模达万只以上的有12个,养禽存 栏比2014年净增290000只,比2014年净增157000只,鸡存栏中蛋鸡数量304000只,占80%,肉鸡数量76000只,占20%,2014年家禽出栏293800只,禽蛋产量5700吨,禽肉产量633.6吨,养禽业产值1584.61万元,农民人均养禽业纯收入21.19元,养禽业不但安全抵御了全球禽流感风险,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养鸡业已是全县畜牧支柱产业中的一支新生主力军,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齐家镇、水泉乡干旱山区是小尾寒羊养殖及牛羊育肥的产业区。高寒阴湿山区的庄禾集镇、官坊乡是细毛羊繁育基地,同时又是"官坊草鸡"品牌产业的主产区,全县畜牧业生产已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 四是畜牧新科技推广成效明显。一是以饲草青贮氨化为主的草业发展有了新突破。2014年制作青贮氨化饲料2万吨,机械进行了更新换代,全贮比例提升到30%以上,所制作的青贮氨化饲料节约了精饲料,降低了饲喂成本。二是狠抓畜种改良。在良种改良工作中,今年该县重点加大对黑白花奶牛、细毛羊、蛋鸡的品种改良工作。根据市场要求,订购对本地适应性强,改良效果好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荷斯坦奶牛细管、冻精颗粒1530粒,调进纯种早胜种公牛9头、纯种萨福特、美利奴种公羊19只,通过采用本交和冻配结合的办法,已(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完成牛品种改良1832例,其中冻配1400例;完成细毛羊杂交改良授配4.2万只,肉羊杂交2.6万只,引进优良蛋鸡9万只,完成冻配1080例,完成细毛羊杂交改良5.05万只,使牛羊的良种率达到85%和80%。三是大力推广暖棚养畜等牛羊育肥新技术。扣棚面积达7.6万平方米,改建圈舍7000间、总计扣棚养畜23.5万头只(次)、扣棚养牛1.5万头,养羊7.5万只、养鸡14.5万只、推广多种兽药新品种。在中介服务方面,我县加入了"甘肃省牛羊肉产业协会"和"甘肃省畜牧业协会",组织成立了"**县养牛协会"、"**县养羊协会"、"**县养禽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充实了协会人员,确定了工作职责,为全县畜牧业搭造了和谐发展的平台。在科技培训方面,组织在职业务技术骨干6名,分三批进修,参加了省、州业务部门举办的"饲草加工利用","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化验室工作","州畜牧科技委派特派员"等培训,从而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组织技术骨干,对全县的养殖重点村开展了科技培训,共举办牛羊常见病防治、羔羊育肥、饲草加工利用等培训班6期,培训800多人(次)。四是强化防疫体系建设,狠抓疫病防治。县政府每年下拨防疫专项资金,保证了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2014年共免疫w病23.16万头(次)、注射w病苗牛5.92万头(次),羊17.24万只(次),使牛羊的w病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6%、94%。并认真做好疫病检测工作,在城关、三甲集、祁家集、庄禾集四乡(镇)抽取鸡血清200份,完成了对巴氏杆菌病、禽流感等的检测工作;检疫各类活畜60.4万头(匹、只),各类皮张201.2万吨,消毒车辆4125辆(次),市场消毒9处74.8万平方米,有效的杜绝了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在我县的传播流行。 五是不断注入畜牧贷款资金。金融部门为畜牧贷款极力支持,特别是县信用联社,近年来千方百计拆借资金实施小额信贷、信用村建设等畜牧扶持贷款,拓宽贷款面,加大贷款额度,为群众基础养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14年发放畜牧贷款1527万元,2014年发放畜牧贷款2537万元,2014年发放畜牧贷款2721万元,2014年发放畜牧贷款3204万元,通过小额信贷和畜牧专项贷款的支持,增强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后劲。 六是皮毛加工企业众多,畜牧产业空间延伸丰富。全县有皮革加工企业17家,有固定资产7599万元,流动资金8105万元,年产值24050万元,税金329.6万元。毛纺企业26家,有固定资产14235万元,流动资金5960万元,年产值30561万元,税金416万元。 **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畜牧扶持,畜牧部门每年争取项目,其中2014年上报项目11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项目2个;2014年上报项目6个,在建项目6个,完工项目4个;2014年上报项目7个,在建项目2个,完工项目2个;2014年在建项目为《**县动物冷链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80万元,现已完成了设备购置、安装和**县畜牧兽医卫生化验中心楼土建工程;07年上报项目有六个,分别是《**县齐家镇马家湾、黄家湾村养羊小区建设项目》、《**县三甲集镇白庄头、上集村养牛小区建设项目》、《**县庄禾集镇司家坪、田家村养牛养羊小区建设项目》、《**县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县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资金为畜牧基础设施建设、牛羊品种改良及草场改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能。 畜牧业也是**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有很好的基础和一定的实力, 特别是**县穆斯林群众有饲养牛羊的传统习惯和经验。近几年,经过不断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 使**县的畜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牛羊清真肉食品生产和绿色草鸡基地雏型。但是, 畜牧业发展相对处于低层次,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县畜牧养殖潜力很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饲草利用率比较低,饲养量还小,缺乏具有产加销综合功能的带动性龙头企业,畜产品深加工方面仍处于卖活畜、售原料、粗加工的落后状况,没有技术密集性和民族品牌的生产厂家,加工增值手段落后。因此,在今后建设中,**县计划积极利用和发挥好传统优势, 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面向全国和中东伊斯兰市场,大力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 产业化方向发展。在继续巩固发展千家万户牛羊养殖的基础上, 重点培育畜牧牛羊养殖龙头企业和"官坊草鸡"品牌产业生产企业, 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冻配改良、暖棚养畜等技术, 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质量。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中的中枢产业,其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其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其畜牧业所占农业产值比重很大,因此,**县也十分重视发展畜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提出和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了大力扶持。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保证扶持措施向畜牧产业倾斜。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巩固发展畜牧支柱产业,进一步认清畜牧产业的主导性地位,培育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好、发展好畜牧支柱产业。在引导广大群众投身畜牧生产和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向畜牧业投入的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畜牧扶贫、小额信贷、项目拉动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给畜牧业生产以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扶持切实提高畜牧基础水平,加快产业化发展。 二是制定畜牧发展规划,明确生产区域布局。进一步拓宽奶牛业、养鸡业、牛羊育肥业、繁殖加育肥业生产空间,制定出生产区域布局的计划与措施,量化细化发展目标,继续巩固发展"四大基地"生产成果,突出"川区搞育肥、山区搞繁殖"这个重点,明确奶牛业、牛羊育肥业、养鸡业、草鸡业等生产区域布局,抓好措施落实,按区域化生产促进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加强畜牧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乡站建设。站所是畜牧专业人员的工作平台,要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以改善工作条件,结合《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计划对祁家集镇、买家巷镇、城关镇、官坊乡畜牧站进行彻底维修。充实各乡镇畜牧专业技术力量,组建农民防疫队伍,努力实现每个村有一名畜牧防疫人员并给予一定报酬,形成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 四是依托饲草资源优势,加大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力度。**县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为10万亩,仅玉米秸秆就达42万吨,全县秸秆总量达50万吨,如果仅玉米秸秆全部制成青贮饲料,一亩玉米的秸秆可创造价值475元(一亩玉米产鲜草5吨,青贮后相当于625公斤精料,价值625元,除去劳力费和建窖材料费计150元),10万亩玉米秸秆可产生7250万元的经济效益,新增加饲养量15万个羊单位,人均可增收321元。假若不实施"绿色革命",首先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污染,秸秆堆放影响交通、村容,易引发火灾等等。特别是经十多年的推广工作,该县群众普遍认识到饲草青贮氨化工作的重要性,规模养殖场和奶牛养殖户,已经实现了饲草的青贮化,青贮季节,场户购草制窖,每亩玉米秸秆可使群众直接出售收入达200元,草产业市场已成雏形。因此建议多实施饲草青贮氨化技术推广项目,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增加群众收入。 五是坚持科技兴牧,加强服务管理。重视加大科技推广应用的力度,提高科技在畜牧产业发展中的含量,进一步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暖棚养畜,牧草种植,特别是畜种改良技术,引进优良牛羊品种、先进技术设备,开展好牛羊冻配、胚胎移植等畜牧新科技业务,并加强技术指导,促进畜牧科技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加强服务管理。要加强宣传培训,搞好市场预测,提供产、加、供、销信息服务,减少农民养殖的盲目性,提高经济效益。(马效鹏)第五篇:**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加入wto,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畜产品生产制度和质量管理体制上与国际接轨,实现畜牧业的二次创业?带着这一问题,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2014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万头,出栏9.5万头;猪存栏50万头,出栏65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50万只;鸡存栏362万只,出栏410万只,肉类总产7.6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 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饲养量大。全县25.3万户农民,牛、猪、羊年出存栏达198万头,户均7.8头;鸡年出存栏量730万只,户均29只。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四大养殖区,即以太清、城郊、观堂、王皮溜等乡镇为主的养牛区域;以枣集、贾滩、穆店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郑集、高集、城郊、唐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马铺、张店、城郊、任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饲料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45户,养猪专业户146户,养鸡专业户194户,养羊专业户34户,涌现出了像枣集养波尔山羊、涡北五门养猪、马铺三路口养鸡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使其转化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我县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00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二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三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2、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3、畜产品质量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个别养殖户滥用违禁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等),也不坚持休药期制度,难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对此,**县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收购时常不注意查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免疫标识、消毒等证明,对货源质量把关不严。4、防治体系不完善。由于机构改革,21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有发生。2014年1月5日我国所有疫病将向全世界解密,全县一旦出现疫情,疫区畜产品将会限制外调,甚至被销毁,这将是**县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5、畜牧执法力度不够。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 三、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在畜牧业发展上,**县具有明显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县气候及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花生、油菜等作物,年可产农作物秸秆63万吨,可提供饲料粮30万吨,饲养资源充足,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很多畜种都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二是龙头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县有以鞋城皮革集团为龙头的皮制品加工业,以四通食业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张店刷料公司为龙头的尾毛加工业,以及试量狗肉、孔集卤鸡、中原牛肉等畜产品加工特色项目,都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县的四通食业、粮食局万头猪场两家企业已初步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体系认证。另外,**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多,又实施过世界银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省生猪基地县建设项目等,发展养殖有成功的经验。三是人力资源充足。21个农业乡镇都设有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站,从业人员380名,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3名,有中级职称者40名,涉及畜牧、兽医、饲料、卫检、养殖、加工、市场营销等十几个专业的人员,可为发展畜牧业从规划、选种、生产、品种改良、疫病监测防治、饲料搭配、产品加工、质量鉴定、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网络服务。 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市畜牧局畜牧服务网为依托,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立**县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组织建设,积极发挥龙头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鞋城皮革、四通食业、尾毛加工等加工型和流通型企业上来,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二是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使孔集烧鸡、试量狗肉、中原牛肉等特色加工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 4、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全县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三是积极开展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养殖场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 5、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唐河、新野两县种草养畜的经验,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举办牧草种子购销洽谈会,国内知名草种子公司与种养大户签订合同,确保草种质量和售后服务;乡镇政府和村组负责协调种草的土地,帮助群众解决连片种植的问题。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6、突出规模饲养,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 一是立足实际,建立养殖基地。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大中小场一齐上,以场户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扩充饲养总量。二是加强规模饲养场建设。坚持发展民营畜牧企业,支持、鼓励农户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饲养场,建议各乡镇每年新上3―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三是加快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兴建各类养殖小区,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养殖小区全部达到"四统一、四配套",即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环保、生态、市场、公益设施四配套。四是培育龙头,抓好订单。因地制宜、依托优势,从县域畜牧业资源优化配置、辐射带动作用发挥的角度,以鞋城集团为龙头发展肉牛饲养,以四通食业为龙头发展生猪生产,以枣集养羊公司为龙头发展波尔山羊、槐山羊的饲养。发挥企业与协会的作用,拓宽市场,在与京、津、沪、深产销联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通与中南、华东等地区大中城市的直销渠道,取得市场准入资格。 默认推荐相关范文: **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诸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光山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某县铸造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