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有点"特殊",这所甘肃省的重点高校不在兰州市内,而是在国家级贫困县榆中县。在这里上学的大学生不仅要为大学学业忙碌,还要忙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建设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大学生们各施所长扮靓这片黄土地的同时,这片黄土地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社会实践天地。 上面这段话是2008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通讯报道《一所大学和国家级贫困县的融合中》中的一段。这则报道看似普通,也会有人觉得它没什么特别,但是却让我这个靠读书从农村走出来并且还在继续读书的人生出许多感慨。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从理论上来讲是生来平等的。但是由于先我们而来的各种因素,比方说我们初生的环境、家庭存在的差别等等。有的孩子生在城市,他们从小就享受着人间的荣华与温馨,而有的孩子一旦降生在农村,特别是西部的贫困山区,伴随他们的将会是无尽的艰辛与贫困。按照社会学家的理论,这些差别如果不靠社会机制、机构主动加以弥补的话,他们之间的财富"沟"、知识"沟"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宽、加深。贫困和愚昧往往会伴随着那些贫困和愚昧的人一辈子,并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获取财富和知识的能力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那些家境良好并且有机会受到良好素质教育的孩子。而要想阻止这种财富和知识"沟"的不断扩大,只有靠社会系统主动去弥补融合。 现在很多已经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研究生,常常因为就业、物价、治安和国家落后等原因习惯性地指责政府部门的无能,并因此对社会生出许多不满和牢骚。殊不知,与其站在一旁评判社会,不如投身现实共建社会。与那些农村里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或者虽然上得起学却无法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们相比,他们已经在社会起跑线上占尽了先机。而解决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和国家落后等一些列问题应该靠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去主动解决问题,去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发展来化解这些难题。等待和袖手旁观式的指责、谩骂无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任何问题。消除差距、共建和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责任。作为社会的"骄子",他们也有责任去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发展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社会学理论认为:贫困与资源分配的不均等是产生系统性社会冲突以及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要想获得持续性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主动地消除贫困,缩小贫富的差距。在这个方面,建在国家级贫困县榆中县的那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学子们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可贵的榜样。他们走进大山、走进农村、走进贫困群众家里,也走进儿童救助站和强制戒毒所,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认识社会、建设社会,升华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流传甚广,每每听到这首歌,都会给人一种震颤。不仅是它优美动人的旋律,还有那激励人奋发向前的歌词。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困苦的人,往往会泪流满面。一些人在博客上写道:"这是一首让人流泪的歌。"其中一段歌词这样写道:"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每一个经历过困苦或者还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能有一双这样的"翅膀"带他们去飞,给他们希望。兰州大学那些甘心到农村支教、扶贫的学子,他们给贫困地区带去的就是这样的"翅膀"。我们每一个脱离了农村、远离了贫困的人也都应该做这样的一双"翅膀",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其实,这种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抓住了贫困这根缰绳,我们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种决心和一次付诸实际的行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