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有一次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我们总是强调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其实孩子自然产生的直接兴趣总是有限的,大量的学习内容还需要父母培养和调动孩子的间接兴趣,就像这位老农喂牛,鲜美的嫩草总是有限的,为了吊起牛的胃口,他把一些草质不好的草做了一点"技术处理",牛便能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了。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内容和目标不变,教育方法得变化多端。如果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犯懒,简单化、直来直去地提要求,孩子执拗起来可能像"牛"一样,是不容易配合大人学习的。 东东4岁,妈妈给她报了一个幼儿电子琴兴趣班。开始,东东跟着老师练琴还挺配合,回到家就不喜欢弹了。这怎么办呢?有一天,妈妈在窗户外面看孩子们学琴,发现老师很会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弹完几首曲子,老师夸张地说:"哎呦,你们弹得真好,我要晕倒了!"然后身体就往一边倒,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整节课下来都兴趣盎然。 妈妈很受启发,回家就把孩子平时玩的布娃娃玩具找出来10个,整齐地码放在电子琴旁边的桌子上,东东弹完一首曲子,妈妈就让布娃娃晕倒一个,孩子特别高兴,有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她就自己弹,然后自己"帮助"布娃娃晕倒,东东很快成为班里乐感发展最快的孩子。 幼儿的学习是很难达到自觉自在的状态的,特别依赖外在的兴趣调动和精神鼓励。要想使小孩子爱上学习,就得把学习游戏化。然而学习毕竟不是游戏,特别是上了小学后,学习与游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要想保持孩子对学习如游戏般的好奇与快乐情趣,父母就更要动脑筋了。因为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仍然是轻松快乐的"阳光少年",他们还不能进入到刻苦、勤奋、钻研的成熟学习状态,那么怎样让孩子快乐与学习两不误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琢磨老农的养牛之道。 牛习惯于吃地上的草,屋檐上的草是什么样?这无意唤起了牛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已经有了这种"第六感觉",牛费了心思终于够着草了,尝一尝,嗯,吃起来果然味道不错,这是因为牛产生了越禁止越想知的心理效应。 有一个小男孩上学之后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喜欢语文,长大想当幻想小说家,他认为能够编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样不是也挺好吗?爸爸妈妈给他讲过许多道理都没有说服孩子喜欢数学,强迫他学习更是下策,怎么办呢?爸爸经过咨询尝试了一个策略。他准备了一个带锁的小日记本,命名为《儿子成长记》,他每天都写上一两段文字,儿子过来了,他赶快把本子合上,儿子要看,他不给。 有一天,爸爸故意把锁落在桌子上,儿子果然偷偷地打开看。原来爸爸写下了儿子不喜欢学习数学的焦急和无奈心情,还摘抄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儿子一口气读完了,很受震撼。爸爸回来以后,故意跟儿子说:"日记是不许随便翻看的,我今天忘了带锁,你没有看我的日记吧?"儿子心虚地点点头,但是从此他学习数学的意识增强了,自觉性也提高了。孩子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这样被父母的教育艺术启动了。 就像老农喂牛那样给孩子设置一点好奇心和神秘感,孩子就会重新提高学习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