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数学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能力。如何通过数学科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亟待研究和解决课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早已倡导了几十年,但而今的数学教学,仍然是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仍由教师支配。就数学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相关性、逻辑性和整体性,教师要认清每个章节在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晓其"横向"和"纵向"的内在联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并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明晰的只是"链条"与"网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知识规律和儿童年龄认识的问题 。 教师让学生回答的问题、讨论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好的,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渐渐地,学生的学习也习惯于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从小养成对教师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逐步发展,就成了学习的惰性,以致于学生不会、不想、也想不到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个性、学习的创造潜能就是在这种呆板机械教学模式的侵蚀中逐步被抹杀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大多数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则较差,他们记忆的特点是:有无意识记忆到随意识记,由机械识记到理解识记。教师熟悉学生的这些特点,了解到他们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学生思维点火加油导航铺路,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发展,促进创新意识。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霸占"着。这种满堂灌的现象很值得大家深思。课堂上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自己独立的活动,总是跟在教师后面,让教师牵着走。在课外时间,学生们又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这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呢?所以,必须努力抛弃教师本位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三、巧设问题,鼓励质疑,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以带有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2、求异思维的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应用题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识。这种思维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就需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框框,运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大胆进行猜想,是一种较好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形式。 总之,学生的创新是自我激励的过程,而数学又是重点学科,所以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可为。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