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个人一座城五


  一个人一座城(5)­
  眼前浮现遥远的岁月……­
  汉江的水静静流淌。­
  (一)­
  我在16岁的夏末跟随父亲和母亲一起来到这个小城。那时母亲患了眼疾,看东西很模糊,只是忙于农活一直没有去看医生。逢着八月底高中开学报名的日子,他们才决定顺便来医院治疗。我们坐在人民医院的长椅上,过来一个中年男人跟我们跟父亲搭话,他似乎很关心别人开始吹嘘他认识的一个医生如何地厉害,还告诉了我们地址,父亲热情而微笑地听着他说,聊完后那人就走远,父亲的脸色一下沉了下来,对着我说:"别信这些人,都是唬人的……"。我突然地醒悟过来,之前我真以为那是一个多么善良而热情的人。看着那人渐渐走远,心里是多么失望;看着医院门前车来车往,心里顿时凄凉起来。我害怕以后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害怕自己找不到城市的路。­
  一个人站在干净整洁的校园,握着父亲离开时给我的零用钱,看着父亲离开学校的背影,眼泪快要掉下来。这是第一次真正地离开家,独自走在黄昏地校园,还一直想着离开时父亲用责怪的语气对我说的话:"这大了,有什么丢不开的。自己在外面注意身体,放假时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回家一次"。那一次,他说的很直接,走的也很干脆。慢慢的我也就习惯了离开家的日子。­
  ……­
  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天徒步从车站走到学校,只为了了解这个小城的路线;我曾经长久地站在天桥上看车来车往,看城市是什么样的生活;站在大桥的中间,看着缓缓的流水,如自己寂寥的心情。­
  (二)­
  再一次临着半月的假期时,手上的生活费还够用,没有打算回家,于是决定去学校门口热闹的地摊上买些东西满足精神的渴求,再走出去凭着走过的记忆熟悉这里的风景。我在人群中用8元钱买了那个中年男人的一本《散文精品》,再花了30多元钱买了一个小单放机和两盘盒带,一盒孟庭苇的,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盒陈慧娴的,有《飘雪》。为了能够完整地去听记忆中熟悉的那几首歌,为了满足对那些声音的留恋,我一次又一次寻找。­
  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怀抱心爱的单放机听着孟庭苇的声音;在安静的疲惫的晚自习的后放大声音听着刘德华的《今天》,在繁忙无助的学习中从歌声里寻找着慰藉,却望少年的心越来越迷惘。不明白为什么歌声里尽是那么多的伤感,那样穿透心灵的声音竟使我彻夜不眠。­
  我在沉睡的午夜时分,听见关于流星的尖叫——那是一个极度恶心的时代。那些关于流行花园的故事成为那时我最痛恨的东西,后来发现原来这也叫"刻骨铭心",可是直到今天想起,我似乎还要感谢那些人,多年后我竟然还能够清晰地记起这段时光,记起那座小城。那一年我知道什么叫"偶像"。可是多年以来,那些在岁月中奋斗的青春偶像,如同一幕一幕的舞台剧,轰动一时又归于沉寂,我知道:无论他们的表现有多么出色,他们似乎永远也取代不了少年的记忆,取代不了Andy的坚强;取代不了80年代奋斗的足音和90年代纯美的歌词;­
  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偶然地看到萧红的名字:"叛逆者的不归之路"——"年轻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懂得萧红。以为不过是顺应了那个时代的先锋思潮,而未必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和出众的才华。读大学的时候,阅读了《生死场》,甚至从心里生出厌恶的感觉,那种人像动物一样盲目的生死,使我感到窒息。"­
  于是我想起高一那年,那本不知去向的散文集。我在那本书上圈圈点点,摘录了一段又一段挚爱的文字。我看到别人对于萧红的同情、感慨和怜悯,却不明白其中的故事,朦胧晦涩的文字却让我隐隐地知道暗藏的情感,独自黯然。­
  (三)­
  我在高考后灯火的夜色里看清了城市的另一处风景,才知道三年来是禁锢的心。想起父亲期待的眼神,年少的我没有勇气一个人在城市的夜里行走,始终觉得这样是一种放纵。直到三年后的这一天要好的朋友一起行走夜色,看一看闪烁的霓红。­
  那时高考的最后一天,一向觉得和蔼的看门的老爷爷授了学校的指令封闭了宿舍不让我们夜晚住宿舍,我们很清楚他们担心最后一夜我们会疯狂,会砸破玻璃破坏门窗,也许不适合我们这样的沉默的少年,但他们终于还是这样给老爷爷下了通知。我们竟无家可归,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外出找网吧,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竟然再找不到多余的两个位置。将近12点,我们终于决定一人花了10元钱在旅社住一晚。第二天清晨,我们返回学校拿行李,然后愤愤地离开了学校,边走边骂,数落着这些天的不满。­
  (四)­
  我再一次在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久违的校园,来到这座小小的城市,我在刺骨的北风里哆嗦,那时的迷惘和愤恨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怀念,感叹于那时的时光纯净。于是再一次来到宿舍楼下,熟悉的一切,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大门紧琐……老爷爷应该是回家过年去了。­
  冷清的校门前是依旧宽阔的马路,开往武汉的客车飞驰而过……
网站目录投稿: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