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晚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李商隐年少成名,赚钱养家,习文弄墨,天才少年!长大后,凭借出色的文采得令狐楚赏识,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以用典繁多和瑰丽奇幻为名。 然而,李商隐空有一身才华,却因不擅长写应试文屡试不中,后来还卷入党争,在"牛党"与"李党"之间辗转飘零,最后病死在郑州,葬于故乡荥阳。不得志的经历也极大地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中,如他那首《泪》所写,"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世间眼泪,哪能比得上那青袍寒士去迎送那达官贵人还要遭受白眼讥讽来的痛苦? 而义山的名声,多来自他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那首莫衷一是,引得文人墨客争相猜解的《锦瑟》,当然,也少不了那句痴男怨女津津乐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恋人之间,最美好之事也不过如此了,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也不及这心有灵犀能给人长长久久的欢喜。这句享誉千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便是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首诗是窥见贵家姬妾所作,有人说是宴会游玩时所作,千年来也没个答案,诗更是没有题目,难于猜解,但是,即便我不知为谁而作,也能感受到它的美,这正是李商隐的魅力,朦胧却又美不胜收,令人神往,倘若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哪里还能算是李商隐呢? 读罢全诗,可见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佐以冷与暖的对比描绘了一副清冷孤寂、怅然悲哀的画面。正是那星夜下的宴席间,我与佳人相遇,本是幸事,可我却被这不由自主的命运所牵制,不得不离开这宴席,离开心上人,去做无聊的工作。这是一种悲哀,李商隐将对命运的悲哀并入相思情中,通过华丽的词章反衬失意的情怀,营造出一种情采并茂、婉转悲哀的艺术境界。 古往今来,郁郁不得志者不在少数,有如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破罐子破摔地发牢骚,亦或是苏东坡"月明多被云妨"那样抒发对妨月乌云的愤懑,可李商隐不同,他所擅长的,是将极致的悲哀绵绵不绝地流淌出来,让人读来似心中堵塞,久久不能平息。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诗人对于时间地点的交代毫不拖泥带水,昨夜习习凉风,满天星辰,雕画楼阁西边,桂木厅堂东侧,不去写具体细节,只点染以星空,映衬以楼阁,一副星空静谧、清风泠然的画面便呈现出来,余者,皆留在想象之中。 首联描绘出昨日美丽的画卷,颔联转而写今日相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流传甚广,皆因它以细腻的笔触将恋人之间那敏感复杂的心思刻画得惟妙惟肖,相思之人,恨不能立刻飞到所思之人身边,身不能接而心相通,这一"无"一"有",一悲一喜,矛盾交织,苦闷中有欣喜,寂寞中有慰藉,不正是相思的滋味吗? 读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义山那奇特的想象。彩凤双飞翼,常是美满爱情的象征,诗人却说"身无彩凤双飞翼",用以暗示相恋之人的阻隔,颇有变陈熟为生新之意味,正如黄庭坚那句"寄雁传书谢不能",点铁成金,不落窠臼。下句"心有灵犀一点通",犀角在古代是灵异之物,中央有白线贯通上下,以这灵犀作喻,来说相思之人的心意相通,乃诗人自己所创,不仅贴切,更是新奇至极。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前面所描绘,静谧星空,泠然清风,皆是清冷与惆怅;彩凤双飞翼,灵犀一点通,即为矛盾纠结的相思苦。而此联景象,却转为热闹非凡,猜钩和射覆,宴席上游戏不断,酒暖灯红,一片欢声笑语。可诗人真的是要写宴席多欢乐吗?并不是,这一句与前面所描绘的画面形成对比,用以突出诗人的寂寥。景乐然情哀,以乐景写哀情,是诗家常用手法。猜钩射覆的游戏中,"暖"与"红"的乐景下,诗人的悲哀却是显得更加突出,为何悲哀呢?尾联给出答案,原来是那晨鼓敲响,我不得不离开宴席,离开佳人,而去做那枯燥无味的差事了,宴席的热闹依旧延续,可那都是他们的,我如蓬草,只留孤单。 比之经典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尾联的知名度可真不够高,然而,我倒更喜欢它,这一联的感叹何其深,悲哀何其浓,在这首字字珠玑的无题诗中,也不至于失了光彩。"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嗟,叹息之意,对于我这蓬草一般的命运,我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呢?鼓一敲,我便是身不由己,骑着马跑去秘书省,做那枯燥无味的校书工作,纵有"凌云万丈才",此生虚负何其哀! 好的文学作品,即便相隔千年,也能与作者心意相通,即使今时今日,我们也能感受到当时作者的寂寥感,就仿佛我们亲临宴席,亲见那相思,亲见义山听闻晨鼓后,在暖酒红灯之中,独自一人离席时落寞的背影,匆匆忙忙跑到秘书省,继续着他的碌碌无为。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与他很多作品一样,延续了他那诡异奇特的构思,朦胧幻丽的美感。旁人作诗,多是有个主次,或依先后,或依远近,李商隐则不然,只以内心所感,随心之想而交错呈现,起笔便是回忆昨夜,颔联似乎该承接上,但他却是转写今日之思,颈联跳到描写已经没了自己的热闹宴席,最后回到自身,抒发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叹。这样由意识主导的顺序,加上朦胧的描写,奇特的意象,让这首无题诗显得断续无端,变换迷离,真不愧是李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