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某中学初三年级英语教师陈某用棍子殴打一名女学生,将水倒在对方头上,还用手按住其头部撞向桌角,给孩子的肉体和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该校回应,双方发生肢体冲突,陈老师流产,双方都存在过错。(4月4日海南在线) 女老师陈某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制止学生上课打瞌睡是正常的职业行为,但动手殴打、羞辱学生,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陈老师应向学生及家长道歉并支付相关医疗费用。学生反抗并与老师发生肢体冲突,致使老师流产,所造成的伤害十分严重,也应向陈老师道歉并支付有关医疗费用。 由此可见,师生发生冲突是一件两败俱伤的事情,无论事后如何处理,都会给双方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教师出于自尊与学生大打出手,这样的"尊严"过于昂贵,实际上得不偿失。面对将要发生的冲突,老师善意地"让"一下学生,未尝不是良策。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来。一次,当小学校长的陶行知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又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采取这种方式。"陶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学生犯错,陶行知如此教育,体现出了他尊重学生人格的一面,也产生出了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近年来师生冲突以及其他一些校园悲剧的发生,有不少与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老师教育学生,不对学生的错误斤斤计较,"让"一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