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孔子首开私家讲学的风气,而且主张"有教无类",凡是主动向这位老先生送上十串干肉的(这在当时可并不算是怎么贵重的礼物),孔子都可以接受他为学生。因此,当时投在孔子门下的弟子可真不少,而且多是贫贱的"闾巷"、"鄙野"之人。按旧时的说法,孔门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史记》与《孔子家语》说是七十七),虽然可能夸大了一点,但孔门弟子众多却也是事实。在众多的弟子中,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便是颜回(字子渊)。论年龄,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但孔子对他却极为爱慕,每每对他赞不绝口,有时甚至自叹弗如(见《论语·公冶长》)。观《论语》中孔子称赞颜回的长处,在于他的好学深思。更可贵的,颜回还有一种自甘淡泊、不慕荣利,热烈追求知识的精神。在这一点上,颜回与后来的庄子倒有些相似,所以郭沫若等人认为"儒分为八"后的颜渊一派与蒙庄学派有着渊源关系。本章中孔子极力称赞的,就是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孔子的话不长,译成白话文就是:"颜回真是个有修养的人啊!一小竹筐饭,一瓜瓢冷水,住在破败的小巷子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穷苦的忧愁,颜回在此却始终是那么快乐。颜回真是个有修养的人啊!" 原文通共二十八字,而在这二十八字中,"贤哉"二字重复了两次,"回也"二字则重复了三次;而且本为称赞颜回,偏偏要涉及他人,又多出了"人不堪其忧"五字。看来这些重复和增添都似乎是多余的,但如果把这些啰嗦字句删去,结果可就不大妙。按照刘知几和欧阳修主张的"点烦"法,原文可圈去十一字,改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但这样一删繁就简,原文的情味就丧失殆尽。细加琢磨,原文之所以富有文学情味,充分表达出孔子的一番内心情感,就得力于唠叨啰嗦。"人不堪其忧"表面上与颜回无关,而实则是一种反衬,具有加倍渲染的作用;而不厌重复的"贤哉,回也!"不仅逼真地传出了孔夫子的语气神态,而且使全篇摇曳生姿,产生一唱三叹之妙。此章正为能多用复字,又从反面加以衬托,所以情味十分充足,而且越读越觉得涵泳不尽。由此可见,文章的优劣未可一概以繁、简论,该简时当简,该繁处却一个字也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