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就如何将古诗诵读与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古诗;诵读;教学;读写;能力提升;探讨 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风格流派各异,有哲理诗,写景诗,也有咏物诗。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著书教育家于漪指出:现在学生的作文缺少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量小,想像力差,没有体现新世纪学生应有的抱负和气概。因此不妨多读读李白、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诗人的作品,这是同学们补"钙"的最佳方式。让诗走进课堂,能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令教学更精彩。 一、引用诗句导题,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教师要遵循文本所蕴涵的意境,以含蓄、感性的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人意境。而以诗句导题,就能达到一上课就把学生带人课文情境的良好效果。《荷花》一课文质兼美,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教学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诗人杨万里在《小池》一诗中写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齐诵)。诗中,初夏时节荷花池塘的美景,我曾为它陶醉,不觉已到了盛夏,不知这一池荷花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这对于感染学生的情绪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巧教古诗,触类旁通 怎样教学古诗词,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讲深了,孩子很难理解;讲浅了,似乎又很难体现诗词的韵味。单纯的"寻诗源"、"明诗意"、"悟诗情"的程序会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语文课堂中一贯倡导"在读中感悟",但如果没有对诗词本身的感悟,单凭读,是很难找到感觉的。因此,我在教学古诗词时,总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目的是在于引出知识要点,如诗人生平和千古名句,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而且时间上可自由取舍,有前期导入,又有中期渗透,还可有后期补充,让孩子感觉到,一首诗可以幻化出万千风情。 三、指导阅读,变体写作 通过诵读,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这实际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诗、画作为艺术品都在激发人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会有艺术,所以在通读过程中,学生体味涵咏,艺术鉴赏力便逐渐提高,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胸中情感自然如"鲠骨在喉,不得不吐",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1、读古诗,编故事。《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一幅美丽春景,课文的下面还配了一幅优美的插图,这幅图不正是让学生进行景色描写的素材吗?于是我进行了如下引导: A、引导学生由远及近观察图画。先看远处都画了些什么,篱笆是高是矮?是密是稠?篱笆旁边有什么,什么样子?再看近处,有什么,什么样子?什么颜色?B、由物到人。观察完景物后,看看画面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从表情可以看出他怎么样?C、合理的想象。看图写话并不是把写每一种物的句子堆积在一起,还要进行合理的想象,想象它们之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想象画面之前的事情:小男孩为什么跑到这里追蝴蝶?想象画面之后的事情:蝴蝶飞到花丛中,小男孩会怎样做?D、用上合适的词语。在描写每种景物时,用上一些优美的词语会让故事更精彩。我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词语,如:翩翩起舞、忽高忽低、兴高采烈、随风舞动、垂头丧气等,让孩子运用到自己的故事中。E、转换角色。可以把自己当成图中的孩子来写。 以下是几篇孩子的习作: ①在一个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有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芬芳扑鼻。在这一片油菜花地里还有一棵大树,树上的花都落了,树叶还没长成树荫。一个小孩出来玩,他看见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黄蝴蝶,便跑起来追,蝴蝶忽高忽低,这个孩子一直追着,眼看就要追到时,黄蝴蝶一下子飞入了油菜花丛中。小孩东瞅瞅西望望,怎么也看不见黄蝴蝶了,他有点垂头丧气。但是转念一想,蝴蝶是益虫,可以为我们传播花粉,又那么漂亮,老师说过要保护益虫,保护小动物,还是让它们好好生活吧!(骆润润) ②春天来了,柳树吐出了点点嫩芽,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野花也开了。在野外一个小山村的村口,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远方,小路两旁大树的花已经凋谢了,嫩绿的树叶还没有长成像夏天那样茂盛的树荫。树下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地金子,风吹过来飘来阵阵清香,真是美极了!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小朋友的嬉闹声,一群小朋友正在捉蝴蝶。其中一个小朋友追着一只金黄色的蝴蝶奔跑,蝴蝶灵巧的翅膀在空中飞舞,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一会儿停,一会儿飞,好像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孔晨旭) ③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在一个小山村里,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旁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可是树叶不够茂密,没有形成树阴。篱笆旁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花香。一个身穿红衣,头扎两条小辫的小孩高兴地追赶着黄蝴蝶跑了进来,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忽高忽低,一转眼就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东找找,西看看,分不清哪些是油菜花,哪些是黄蝴蝶。(饶子沛) 2、巧用古诗,为文章添彩。运用古诗词或引用古诗词来写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诗词,或者处处皆有诗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于文章的关键的地方,比如开头,结尾,题引,过渡或者全文思路的点题,画龙点睛等等。下面是一些孩子的部分习作: ①四月二十七日上午,我和妈妈去黄鹤楼游玩。据说,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它巍峨耸立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市武昌蛇山之上。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千古绝唱。(王锦期《游黄鹤楼》) ②我们又来到鄱阳湖大草原。这里一半是湖水,湖面很广阔,一望无际,各种各样的船只来来往往;一半是草原,天是那么蓝,草是那么绿,牛儿们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还是不是地发出"哞哞"的欢叫声,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一阵风吹过,让我想起了曾学过的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美丽而又壮观的景色啊!(桂良兴《难忘的春游》) ③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母亲的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之类的小事之中。母亲的爱,犹如狂风中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王学文《父母的爱》) ④听妈妈说:"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他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扬名于天下。"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王勃那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真想快点飞到滕王阁,去领略诗人笔下那动人而又壮观的美景!(曹宇《难忘的生日礼物—游滕王阁》) 让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作文的练习中真正感受到写作的独特乐趣,领略语言的美感,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 古人云:"读遍唐诗三千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而今,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在文学中已经不是占有主流形式了,而且在教育领域中它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重要位置。然而,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的儿童诗,它的教学形式的展开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意义仍在延续,而且,可以预见诗歌教学的潜力的挖掘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