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春捂秋冻有道理吗为什么时间多长比较合适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季和秋季刚来临的时候,不要着急因为天冷或天热就加衣服减衣服,还是要将原本的穿衣状态多保持一段时间,这样更不容易在换季的时候生病。很多人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什么依据呢?如果要春捂秋冻,那么需要多长的时间比较合适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春捂秋冻什么意思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2.春捂秋冻有科学依据吗
  春捂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秋冻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3.春捂秋冻到什么时间
  一般来说春捂到3月份,秋冻到10月份。"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我国一般以3—5月为春季,9—11月为秋季。春季最高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秋季,而春季的最低气温平均值却反而低于秋季。
  凡事皆有个度,我们不能一味地"春捂秋冻"而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适当的"春捂秋冻",但是要保证自己的体温经常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而且,"春捂秋冻"一般也只适用于初春与初秋,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因此,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适当地"春捂秋冻",这样才有益身体健康。
  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对应的气候特点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阳气在运动变化的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会波及整体。人体阳气变化同样要与之相适应。
网站目录投稿: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