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丁戊奇荒,不知道大家对这段历史有没有了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大饥荒,发生于1875年至1878年期间。这场饥荒波及面积非常广,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等就个省份都有,受灾人口达到2亿人,占了整个大清人口的一半。当时北方九省的景象是一片荒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根据史料记载,饿死的人不低于1000万人,另外死于瘟疫的人也高达1300万人。 1、饥荒起于旱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丁戊奇荒早在两年前(绪元年,1875年)开始。 这一年,北方多个省份先后遇到干旱,持续了将近一年。在没有电力灌溉设施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听天由命。 而老百姓家里的存粮,充其量只够几个月食用,所以灾区百姓非常无助,他们只能祈祷来年春天,老天爷开恩,早降甘霖。 谁知道到了光绪二年(1876年),老天依旧无情,旱情继续加重,受灾范围也不可避免地向四周扩大,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向东北西北和苏皖地区蔓延,神州大地赤地千里。 连年的旱灾,造成粮食大面积歉收,而旱灾跟蝗灾往往结伴而行,让灾情雪上加霜。 不知道来自何处的蝗虫迅速聚集,遮天蔽日杀向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几乎片甲不留。 老天好像是诚心要灭天下苍生,旱灾之后,华北多地洪灾又接踵而来,北方的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漳河、卫河同时暴发洪水,河水泛滥,淹没了万顷良田,63个州县遭遇洪涝灾害。 2、瘟疫结伴而行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灾必有大疫,这似乎成为自然规律。 在连年旱灾之后,多地出现洪涝灾害,而洪涝又导致瘟疫流行,仅仅在河南,感染疾病的就达到90%以上,史料记载"河南省几乎十人九病,陕西省灾后继以疫疠,道馑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达十之二三"。 当时的医疗条件,疫情根本就无法控制,可怜的灾民只能自生自灭。 3、饥荒到人相食 连年灾荒,让百姓没有粮食维持温饱,只能吃草根、树皮,大树体无完肤。 有的地方状况稍微好点,人们"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再后来粮食用尽,就只能或"掘观音白泥以充饥"。 当所有的树皮被剥光,观音土吃尽,草根也看不到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抢大户,吃大户;当大户也吃干的时候,为了生存人性就泯灭了,兽性开始显现,具体表现就是吃人,交换着孩子烹食充饥。没有孩子交换了怎么办,掠杀路上的行人,不顾一切地杀而食之。在山西一代,人们外出都要结伴而行,唯恐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不过吃人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人人性尚存,他们不会袭击同类,又不甘心饿死,只能踉踉跄跄逃荒到外地。 可是无论走到哪,都是死路,因为受灾面积太大了,他们不是死在家里,就是死在逃荒的路上。 4、天灾伴随人祸 平心而论,在灾荒面前,清政府不但没有隐瞒灾情,而且还积极应对,对饥民实施各种形式的赈济。 据清史记载,自光绪二年到光绪五年的三年间,清王朝平均每年都调拨给灾区十七万石漕米和五十万两白银用于救灾减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清政府是灾荒的制造者,一切灾荒都不是偶然的,天灾往往来自人祸。 首先吏治腐败,贪官污吏遍地,他们侵吞朝廷兴修水利的拨款中饱私囊,以至于灾害到来的时候,河道失修,无能为力,只能任凭洪水泛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其次,清朝多地官员为了经济利益,强制、默许和纵容百姓种植鸦片,受灾严重的关中和西北地区,多地百姓种植鸦片,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粮食大幅度减产,面对灾荒,官仓没有可用之粮,百姓甚至没有隔夜之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饥荒。 还有,由于制度弊端,朝廷发放的救灾粮款不能如数发放到灾民手里。大量救灾款被贪污、挪用,救灾粮被高价倒卖牟取暴利,加剧了饥荒蔓延。 更叫人气愤的是,在饥荒蔓延的时候,清政府一边进行赈灾救灾,一边加紧对百姓盘剥,横征暴敛。 在饿殍遍地、易子相食的时候,朝廷征用的酿酒粮食有增无减,大量可以救命的粮食,成为统治者餐桌上的美酒。 而且当饥荒蔓延的时候,国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但是为了大清江山的稳定,国库里的粮食一粒都不能动,必须留足让大清官员和军队吃五年的粮食。关于这一点,历代统治者是一脉相承的,隋朝的时候遭遇大饥荒,饥民遍地,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了暴君统治,打开官仓的时候,人们发现,里面堆放的粮食太多、不少都糜烂了。 总之,这场大灾荒受灾州县多达955个,受灾人口将近2亿,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1000万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