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名网友日前在街头进行"绑架儿童社会实验",假扮绑匪在街头强掳儿童,观察路人反应。不料路人对抢掳儿童毫不动容,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4月5日中新网) 发生在大街上的绑架属于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和对惯常事件的应对与处理有着根本的不同。从实验的结果来看,路人的表现确实应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这更多地暴露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 事情突变时,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捕捉与筛选就困难得多。实验中大部分人反应冷漠的原因就在于此。即使有些人知道社会上有抢掳儿童事件,也不一定能把它和眼前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绑架事件的瞬发性和恶劣性,更是容易引发大众的恐惧,而心理上处于恐惧状态的人常常无法做出正确选择。一般人在事件突发时,都会大脑一片空白,本能地选择逃避,事后才恍然大悟。 笔者并非主张冷漠有理。冷漠背后暴露的是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缺失。 公共安全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持续加大对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宣传,培养公众应对能力。以近日发生的"女生深夜遭遇劫持"为例,女子呼救,酒店工作人员竟以为是两口子吵架,没有丝毫警觉意识。公共安全部门须及时总结并宣传这些事件,及时更新大众的安全常识,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部门,学校也要改变安全教育形式。当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多是苦口婆心的说教或漫无边际的恐吓。"不准"、"严禁"成为安全教育的主要词汇。学校安全教育应突出理性和实践性,即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选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或真实案例,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 只有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后,才能成功自保与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