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追求完美,却总是一事无成? 我喜欢给自己定计划,然而实际中总是完成不了,而我是这种只要一项完成不了我就其他的也不想做了,比如我要自己八点起床,结果没起成,那么我那一天接下来的任务也就不想完成了。 1:
我小时候常在游戏厅打街机游戏,最让人上瘾而刺激的游戏莫过于街头霸王。要是有个人在玩时,大屏幕里不断发出"阿杜跟!耗油跟!"的怒吼,他身后一定会围上来一片看他玩的小孩子、随着他的打斗发出"哇哇"、"啧啧"的叫好声。偶尔来了高手,能一滴血都不废就过了一关,看游戏的小孩们会激动地跟着游戏里的声音说"二百"。而玩的人,自然沉浸在被膜拜的荣耀之中,洋洋得意。也有个别很酷的人,神情刚毅、旁若无人,仿佛在说"这算啥?还有更厉害的老倌等着呢",这更让我们肃然起敬。 后来上中学学英语,随着老师念"perfect"时,我有种亲切而激动的感觉。突然意识到,原来小时候我们崇拜那些牛人喊得"二百",其实是"完美;极好的"的意思。虽然这个谐音,谐的比较远。但丝毫不影响回荡在我心中的敬意。 能顺利的完成任务、克服困难,并体验到完美感,对于每个人都是巨大的享受。在这种感觉里,似乎自己是无忧无虑的、充满了力量感,对自己充满了接纳与骄傲,还享受到了被人敬仰的感觉,好不痛快。所以无论考试答题、打电动游戏、完成工作任务、找到对眼儿的恋人··· ···只要能染上完美的色彩,都是极致的满足。 但是完美状态如此被叫好、被赞美,正因为它实在很难得。题主体验到的沮丧,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受过的、"我不够好"的糟糕感觉。 人对于完美的渴望有两种形式;完美的结果和完美的过程。每个人对此的偏重不一样,显然题主在问题中表达了对于过程的在意,而结果的糟糕也影响到了题主的自尊感。 分开来说:完美的结果表现为一段舞蹈、一副字画、一段旋律、一首歌乃至一部电影、一部小说,这些结果在呈现给别人看得之前,已酝酿了很久、呕心沥血又经过几番修剪才拿出来。而且做出作品的人,还的是本来就技术娴熟、才智过人的老手才行。而艺术家以外,我们日常的学习成绩、工作业绩、言行举止,乃至人格的健康成熟,都可能在不断付出与忍受挫折下,得到的尽可能完美的状态。 完美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没有犯错地、没有走弯路地解决了某些问题。比如玩街头霸王没有废血的过一关、篮球赛场上临场出色的发挥赢得胜利。最经典的事迹,当属于曹植的《七步诗》,在时间有限、主题既定、生死攸关的当口,能念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句子,曹植真是极其完美地解决了问题:保住性命、讽刺了兄长、表达了愁闷,顺带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一段佳话。 但是等等,曹植虽然即兴创作了诗歌,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这首诗并不完美,甚至达不到语言锤炼和意象精巧的水平,远远不是曹植文学作品的最高水准,只能说是主题贴切、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的应急之作。 可以说,完美的过程与完美的结果大多时候是难以矛盾的。在更关注结果的情况下,少不了一次次的摸索、尝试,甚至忍受推倒从来的苦闷,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单独的点上,并不完美。而在更关注过程的情况下,必然要放低质量要求、放低可接受的标准,自然得出来的结果不是最高水平,但是能有效、得体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本身是完美的。 2:
回到题主的苦恼,在自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本来可以追求很多目标、度过完美的一天,但是第一个小目标——八点起床没能实现时,对这个暂时不完美的结果的关注,导致了剩余的工作没法去做。 从较浅的层面看,似乎在睡过头那一刻,眼前小小的挫折带给了你糟糕的感觉,而这感觉击碎了你当下的自尊——"我连这么点儿事都搞不定,还能搞些什么大事呢"——于是破罐子破摔,当天剩余的目标都不完成了。其中的负向循环是:有完美实现目标的渴望、但是出现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对这个不完美结果的关注威胁到自尊、自尊的受伤带来了崩解的糟糕感觉、导致了既定的目标没力气去做,自然整个过程也无法推进,更遑论完美了。 就现实层面看,想改善这个问题,你可以在遇到事情不完美、有糟糕感觉时,做以下区分:眼前是结果的不完美,还是过程的?并有意识地提示自己,"我要的是既然是整个事情可以完成、以整天为单位解决更多的问题,眼前的小事不甚完美是必然的代价,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以它为第一目标的"。 从较深的层面来看,我们要谈谈;为什么你承受不了眼前小小的挫败?在你自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愤怒和不满的感觉?乃至,为什么你需要让自己完美?等等,而这些也许与你通过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来掩盖自己的某些情感体验有关。 3:
完美主义的人,常常迫于真实和想象中的人际压力,而要求自己做出没缺陷的事情、或者做事过程要完美。因为只有在完美状态中,自己才会被别人和自己接受。 一个人对待自己是否友善、是否接纳的态度,来自于一个人对父母(及其他照顾者)对自己态度的内化。显然,完美主义的人对待自己是不够友善、接纳的。可以说,完美主义苛求自己、胁迫自己做各种高难度的事情,来自于对于别人不接纳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恐惧。内心有个声音总在提示,自己只有多做一些、多完美一些,会唤起别人的接纳与喜欢,让自己体验到被接纳的舒畅感。而可以远离那种不被接纳、不被喜欢的无价值感。 我们的确可以通过勤奋和努力,来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阶段性的胜利,让自己和完美靠近一些,以赢得赞许和膜拜。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我们不断试图通过压抑自己的平庸与乏味,来企望别人以及内心自我的接纳时,内心渴望我行我素、渴望自在、渴望放松与欢乐的另一半也开始反抗了。它会驱使我们,不要按照外在的标准来、不要听从于别人、甚至不要听从自己从别人那儿学来的、自我管理的诡计,就做原来的自己!有种天高皇帝远、占山为王的脾性。 被人接纳是好事,能做自己也是好事;能完美地完成目标是好事,能自由自在、睡到自然醒也是好事······只是这两种需求在题主的体验里无法兼容,反而处于掐架状态——"你害得我没法完成目标,害得我总是灰头土脸""你害得我不得安宁,没有舒坦日子过。"——落得如哈姆雷特一般,既渴望为父报仇,又不想偷袭叔父、不想送叔父上天堂,只得按捺住内心的冲动、忍受内心持续的冲突,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题主外在与完美追求相关的困扰,其实在内心有很多心理冲突和强烈的渴望值得思考。从浅层好给出建议,而到了深层去看,反而给出建议要难一些。 首先,题主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做事不完美,谁会不高兴? 那还用问?当然是自己不高兴了!?不,我上文说了,你对待自己的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来自内化与认同。想想这种对自己态度的源头是谁,也许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师、及其他的重要人物。 其次,想想为什么你的表现,他会不高兴?你们的关系如何?你害怕他不高兴(或者高兴)吗?你真的希望他高兴(或者不高兴吗)? 再次,需要反过来想一想,假如你做事完美,让他高兴(或不高兴)了,你对这样的自己喜欢吗?这样的自己是你渴望的生活方式吗? 我想虽然你的提问中没有说起这些,但能反过来去看看自己内心的活动,体会和理解了内心的想法,必然可以缓解一些外在的冲突。 "完美是优秀的敌人",我们追求完美,却往往因此束缚了自己的表现。 当然了,也许我们是想要种种束缚来避免外界的风雨,所以选择了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