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零售有风险那先拿便利店来小试一下牛刀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实体零售的处境一直有些低迷,百货、大卖场关店的消息频传,加上电商的冲击,企业们都在纷纷寻求新的出路。目前,除了转型升级成为零售企业们的救命稻草,便利店业态也成为它们重要的发展新方向。
  由于投资成本低,门店成熟周期短,更贴近购物者等特点,便利店逐渐成为表现低迷的零售市场上新兴的增长动力。根据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便利店在2015年实现了超过13%的增长,几乎是2014年增速的两倍。
  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的中国便利店增长率超过20%的城市占所调查城市总数的47.5%,品牌已达到262个,仍然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元,但更振奋人心的数字也许还没到来:在日本,便利店和超市的市场份额比例约为54%:46%,中国这一比例目前大致是8%:92%。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过去的2016年是理性开店、主动关店的一年。在全国范围内,门店越开越小俨然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到了2017年,便利店变得更加火爆,不仅街角的很多小店被便利店所替代,走在街上还会发现两家便利店挨着开这样的景象。
  作为中国零售市场上目前增速最可观的领域,除了7-11、罗森、全家等老牌便利店品牌加快了扩张的速度,便利店业态也吸引了各路资本的注意力。
  近日京东宣布未来5年要开100万家便利店;国内知名快消B2B电商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商惠民)日前对外宣布完成对号称"掌上7-11"的爱鲜蜂战略投资并实现控股;去哪儿网前两大高管杀入便利店领域:创始人庄辰超3亿美金重仓便利蜂,前副总裁张泽做了面向全国零散小杂货店的比价平台货圈全;家乐福在华成立投资公司聚焦便利店……各路资本的热捧,让人感受了便利店业态的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随着"新零售"概念受到业界热捧,便利店也被零售业视为实现新零售策略的重要场景。国内外零售巨头、电商大咖和互联网新生代中坚力量都看中了这块蛋糕。一时间,小小便利店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有业内人士认为,便利店受到重视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使人们对即时消费需求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小型门店的价值被重新评估,搭载了诸多互联网项目的便利店成为零售的新体验形式。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经营了十余年的外资连锁如全家、7-11、罗森等品牌能实现盈利外,大多数国内便利店还处在前期投入阶段。2017年的便利店市场,将呈现各品牌百花齐放的景象,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现在便利店不赚钱,在风口到来前,现在也要先"跑马圈地"。
  趋势1:各路资本强势进入抢占新零售新风口
  在国内便利店市场仍处于品牌混战的现在,各路资本纷纷看好这一新风口,提前跑马圈地。
  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3亿美金重仓便利蜂,使其成为北京便利店市场的新秀。与传统便利店不同的是,便利蜂主打"自助购物",鼓励顾客通过下载APP或者使用微信小程序自行扫描商品条码进行结算,在店门口进行核验后便可离去。
  便利蜂在北京中关村地区的"五店同开",加上其自助购物的新玩法吸引了业界的瞩目。便利蜂预计在今年开设160家门店,其主要战略为在线与线下同步、坐镇实体店反攻在线,使用一种在线下单、实体门店提货的方式。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玩法前期推广成本相当高,而且其店内陈设也不太符合传统便利店的一些规律,在优惠券等利好消失后,是否能够长期留客并达到盈利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希望在新零售的风口中抢占先机的,不只有便利蜂,国内的电商巨头也已经开始纷纷布局。有人笑称:"在中国便利店行业领域,战斗从未停止,但是玩法已经不同。"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淘宝便利店继杭州、上海后借助三江进驻宁波。今年2月20日,阿里巴巴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表示将把上海作为"新零售"的试验场。
  4月11日,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宣布,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出炉,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在此次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之前,今年2月京东宣布年内将开设1万家家电专卖店。另外,京东2015年以43亿人民币入股永辉超市,2016年还将1号店、沃尔玛等拉入"新零售"战局。
  近日,国内知名快消B2B电商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商惠民)也对外宣布完了成对号称"掌上7-11"的爱鲜蜂的战略投资并实现控股。
  与此同时,传统零售企业也瞄准了便利店这块蛋糕,争相布局。2016年年底,家乐福在华成立家乐福(中国)超市投资有限公司,本次新成立的公司将主要致力于便利店业务的投资及管理。
  实际上,2014年家乐福已经在中国开出了便利店业态——Easy家乐福,其定位为"商品数远超普遍便利店的便利超市"。其他同业巨头也没有闲着,大润发也进军便利店业态,而常年主打B2B零售业务的麦德龙在中国区也悄然尝试便利店模式,永辉超市旗下"永辉优选"社区门店从去年开始营业……
  众多资本的热捧,使得便利店已经俨然成为新零售的新战场。不过,就目前整个便利店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即使是老牌便利店品牌也才刚刚实现盈利不久,新入局的"玩家"们要想实现盈利显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便利店要扩张发展,投入是摆在它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要在短期内做出一定的数量规模,对于资本的需求量会相当巨大。
  便利店要能真正覆盖中国市场,除了要顾虑前期与后期的资本来源,还得有一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体系架构来支持,从整条供应链的统合、运营标准与专业的团队,存货周转率高的便利店必须要做到各步环环相扣、标准偏差最小的一套体系。
  与此同时,由于便利店体态小,门店多,与消费者的距离最近,而且和商场、购物中心相比,在便利店尝试新生事物的成本与影响因素都更低廉,便利店也成为众多企业测试零售新技术、新场景等新事物的"试验田"。
  在未来,中国便利店与"互联网+"的统合将会是着重发展的方向,便利店若能够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并克服上述的投入问题与运营模式问题,那将会是电商与实体零售业相符成功的业态,能够给社会带来更高的便利性、更有价值的时间利用性。
  实体店的未来不仅仅是一间卖货的店,还可以延伸成为渠道、平台、快地点、生活方式服务站等等。只要达到终端零售,就有生意可以做。
  趋势2:本土品牌迅速崛起密集布局深耕区域
  除了日系便利店品牌外,近年来,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强势崛起也相当有看点。与日系便利店品牌重点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发达省份和内地的省会城市相比,本土便利店品牌更多的是进行区域"作战"。
  虽然7-11、罗森等日系品牌知名度相当高,但实际上在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却是一个本土品牌——位于东莞的美宜佳。公开数据显示,东莞市糖酒集团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下称美宜佳)的门店数比上海农工商便利集团(拥有好德、可的)和7-11(内地)的总和还要多出近千家,是中国最大的便利店系统。
  美宜佳目前有门店9300家,去年增加了1700多家门店,是中国最大的便利店系统。2016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整体业务增长26%,高于国内近几年14.8%的复合增长率。
  此外,美宜佳正在与阿里巴巴密切合作,每个月有200万个快递在美宜佳取件,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在接近10年的时间里,美宜佳一直都在深耕南方区域,并没有像全家、7-11、喜士多这样跨区域广泛布局全国。
  从1997年创立到2014年,美宜佳深耕于珠三角社区,单在深圳居民社区就落地了1300家便利店,即平均每7000人就覆盖一家美宜佳门店,与7-11在日本总体密度接近;2014年以后美宜佳开始涉足包括湖南、福建、江西、湖北等邻省市场。直到2016年,在美宜佳的9300家门店中,超过8000家布局在了广东。
  美宜佳的门店主要是以加盟店为主,要想保证这么多加盟店的盈利情况,美宜佳采用的方式其实并不新奇,具体而言,美宜佳采用统一配送、部分直营采购、定期促销、增值服务等方式实现。在配送上,美宜佳在深耕区域自建常温配送和冷链配送中心,门店常温商品两天一配,冷冻冷藏商品一天一配;直营采购率达40%,可以降低供货价格;定期帮助门店促销,减少库存。另外,美宜佳覆盖600多个品牌资源、4000多种商品,提供居民日常所需新鲜食品、日常用品、粮油副食、个护化妆品、冷藏冷冻品等消费品,以及金融服务、充值缴费、代收代寄、便民支付等20余项的生活服务,这些资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进而实现门店盈利。
  与美宜佳类似,天福便利店、步步高连锁零售店的方向也是深耕区域市场。天福便利店深耕南方市场,与美宜佳策略接近,近年来保持了500家门店的增长速度。而步步高连锁零售店深耕西南市场,避开西南区域以外的零售市场,在实体店出现倒闭潮之时,步步高零售店去年在西南地区增加了48家门店,并计划在今年新增50家实体门店。
  在迅速扩张的同时,本土便利店品牌也在努力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以全时便利店为例,全时计划在2017年推出自有品牌,首批产品将从耐用的日用杂货开始,比如打火机、雨伞、袜子等,统一打上全时的logo,成为移动的小广告牌。全时透露,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了高品质的供应商,比如一家为奔驰和法拉利定制雨伞的工厂。与此同时,全时也在布局全渠道经营。据悉,全时微信端店铺将在2017年春节后上线,七八百种品类将从线下门店的2000多种中挑选。此外,全时与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合作也将深入。据全时相关人士介绍,"最终的引导,是希望线上和线下卖不同的商品。比如生鲜、比如单价更高的限量款商品,都可以放在网上。"
  趋势3:日式便利店稳步扩张自有品牌成特色
  谈到便利店,人们通常想起的就是7-11、罗森、全家等日系便利店,可以说,它们是便利店行业的标杆性品牌。
  作为便利店行业最经常被模仿的对象,7-11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其实并不快,就北京而言,目前共有200多家门店。据悉,7-11一直以来都在贯彻密集型选址战略,以便提供合理有效的采购及物流制度,灵活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提升品牌效应。相比分散的"点",连锁店应以"面"的方式覆盖,在位置上毗邻现有的门店呈网状发展。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行政本部本部长吴萌曾表示,7-11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快速开店,以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的速度增长,北京地区每年会保持新增门店30至40家,别的城市也差不多。
  7-11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认为,与其他便利店相比,7-11的优势就在于鲜食。"鲜食是我们最具差异化的商品。7-11在中国经营也有差异,北京是发展最好的,有旺洋,香奈维斯这样的专业寿司、便当及烘焙类商品专业工厂,这些都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直接建设的工厂,与日本工厂基本是同一个技术水平。先进的日本便当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冷冻面团发酵技术也会让我们的烘焙食品保持优良风味,不含更多添加剂,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放心。"
  内田慎治表示,便利店运营的核心必须是提高鲜食商品的品质。"我认为7-11最强的是日配工厂、专用工厂,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在内的供应链。其实中国大多数的超市、便利店在选品上考虑更多的是商品厂家的返佣、促销等优惠条件。条件好的,才会给好的陈列位置。而7-11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不会考虑厂家给什么条件,而是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因为如果是畅销商品,肯定不会给卖家很优惠的条件,我们对畅销的、顾客需要的商品都会选择。"
  罗森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以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罗森便利店连锁网络覆盖中国主要优势市场。不过,罗森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也并不快,进入内地市场20年,目前仅有800家门店左右。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三宅示修认为,目前中国的中坚消费群体是户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月至8000元/月的"新兴中间层",和1.2万元/月至2.2万元/月的"中上层"。未来10年,中国"新兴中间层"和"中上层"比例还会提升。这两个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对价格不敏感,消费时间"碎片化"以及更愿意把有限时间花在文化、娱乐、休闲等领域。因此,相比具有价格优势但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大型购物场所,遍布社区的便利店是这类人群的刚需。"近年来,罗森已经洞察到这一趋势,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店比例,一方面在包装面包、豆奶等早餐品种以及烧烤类夜宵品种上加大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罗森在中国其他省份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已经与武汉中百达成协议,授予其特许经营权,负责湖北市场的开拓;又与江阴华联签约,共拓江阴市场;与大连旺达签约,当地20多家旺达门店实现整体加盟……目前中国罗森的加盟比例已达到51%。在三宅示修的计划里,2025年建成的10000家门店里,6000家应该来自于中百这样的区域加盟商,其余为上海、重庆、大连、北京四家直营子公司的直属店铺。
  相较于日本92%的加盟门店比例,三宅示修认为中国的加盟比例会稍微低一些,可能最终在80%左右。高昂的房租成本是罗森必须要借助当地零售企业的主要原因,根据三宅示修的说法,中国的房租成本比日本更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本一家罗森便利店的面积大约在120平方米,大约是中国门店的1.5倍,因此产品陈列的数量和种类上也有相当差距。
  与7-11、罗森相比,全家入华的时间要晚得多,发展速度却相当快。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家在全球拥有17540家门店,其中日本门店占11671家,中国内地拥有1554家门店。即便如此,全家依然没有停止在中国扩张的脚步。
  全家目前在国内的门店中70%的比例是加盟店。为了提高员工的"主人公"精神,全家便利采用了内部加盟模式,也就是将内部员工发展为加盟店店长,门店的选址、设备、商品都由总部负责。全家便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门店质量,克服外部人员加盟所导致的"连而不锁"的弊病。不过,在今年的中国特许加盟展上,全家便利店北京公司负责人吴海斌透露,全家便利店今年正式放开加盟,在北京地区将快速发展。据了解,其实广东地区目前已有三个城市率先放开了加盟,即广州、深圳和东莞。
  全家的主要特色也是鲜食。据全家便利店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朱宏涛表示,全家便利在国内已建7家盒饭工厂,每天可以销售30万个盒饭,堪称内地最大的"小食堂"。与此同时,新鲜有趣的商品选择也是全家的特色之一。据全家调查,其60%的消费者是女性,针对她们的消费特点,全家便利选择商品的诉求不是价格是方便,而漂亮的包装以及新鲜、有趣好玩、紧追潮流的商品最得人心。
网站目录投稿: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