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是思想家我破坏世界


  《外交政策》日前选出2014年"全球百大思想家"。该杂志将年度思想家归为10类人物,分别有:
  1. 煽动者
  从中东到欧洲到非洲,2014年地缘政治的版图不可预见地遭到修改。而在血腥暴力的背后,各种组织的领袖、智囊还有资助者为行动提供了思想的力量。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让地球上几十亿人的未来变得毫无定数。
  代表人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一个俄罗斯命运的书写者。
  2. 决策者
  从世界最大规模选举中胜出、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紧守非洲国家的宗教底线、在经济溃烂的欧洲国家推行大改革,这就是雅称"决策者"的统治者们的工作。他们必须承担风险、挑战旧规、促成变革。
  代表人物:印度总理那伦德拉•莫迪,一个令十几亿印度人着迷的领袖。
  3. 挑战者
  这一年里,许多民众带着激情走上街头发动抗议。他们想对现状做些什么,让21世纪的人颤抖。尽管他们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甚至未必是"正确的",但思想的涌现是不知疲倦的。
  代表人物: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戳中资本主义痛处的不平等学家。
  4. 环保者
  发展和环保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一些思想者相信,一个繁华大都市同样能够远离汽车,一个弱小的部落能不顾经济利益保护家园,而光靠种树就能救国家于水火。这些"环保者"说,大自然还有太多值得他们学习和尊重的。
  代表人物:日本植被生态学家宫胁昭,发明"宫胁造林法"的地球卫士。
  5. 改革者
  改革创新这个概念很适合如今这个快节奏社会。但新生事物并非只是方便、快捷、酷感十足,整个行业也会因创新而有质的飞跃。对于人类而言,重要的不仅是做出新的东西,而且更要为人道主义的未来下定义。
  代表人物:美国企业家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现代医学界的"吸血女王"。
  6. 倡导者
  有一群思想者常被人错误地忽略。他们中有学者、活动家、宗教人士,为了倡导思想付出过沉痛代价,但矢志不渝地为各种各样的人,一点一滴地去争取他们应有的平等权利。这样的人理应得到赞扬。
  代表人物:联合国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扎伊纳布•班古拉,她照亮了被人遗忘的残忍暴行。
  7. 纪实者
  一个好故事需要曲折的情节和精心刻画的角色,但呈现一个故事的方式却千变万化。"纪实者"们用照片、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电话、推特,甚至维基百科的词条,将这个时代的思想如实记录。
  代表人物:苏丹电影导演哈乔•库卡,苏丹人身份危机的一个活跃见证者。
  8. 医治者
  埃博拉病毒2014年的猛烈攻势,让人类再次认清了生命的脆弱,其它疾病亦毫不示弱。医生、护士、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不懈努力,让这个安全的地球依然掌握在健康的我们的手中。
  代表人物:塞拉利昂护士约瑟芬•瑟鲁,挑战埃博拉死神的白衣天使。
  9. 艺术家
  毕加索曾说:"艺术是一种谎言,但能让我们看清真相。"这句话也是艺术思想者们的缩影。他们证明了艺术绝非只是曲高和寡的造物,对于平凡与不平凡生活的细枝末节也能潜移默化。
  代表人物:日本建筑师坂茂,一位站在建筑艺术界前沿的人道主义者。
  10. 大人物
  商界领袖似乎各个称得上是大人物,但又有哪些人算得上是"思想家"呢?他们虽然始终想的是利益,但或多或少也不知不觉地在改变这个世界本来的面貌,所用的却是貌似温柔、恰似情怀的方式。
  代表人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一个逆袭亚马逊的电子商务革命家。
  包括共同入选的搭档和团体在内,这份榜单中一共列入51名女性和80名男性;在年龄上,"百大思想家"以40至49岁的为最多,占总数近三分之一;在出生地方面,亚洲以37%的比例力压31%的欧洲和28%的北美,成为诞生思想家最多的大洲;而"百大思想家"所从事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可以说涵盖了现代社会的一切领域,甚至包括5名"专业恐怖主义人士"。
  细看名单,一些名声不大却贡献非凡的人士也位列其中。这包括《囧司徒每日秀》的记者奥利弗、以艺术揭露国家暴力的韩国画家洪成潭、俄罗斯举办索契冬奥会时受到打压的"同志"领袖、以Twitter直播巴以加沙战争的"当代安妮•弗兰克"以及向新西兰申请庇护的太平洋"气候难民"等。
  至于公众人物,前苏格兰首席大臣萨蒙德和乌东部亲俄政权领袖博罗代这样的"分裂分子","伊斯兰国"首脑巴格达迪和尼日利亚"博科圣地"领袖谢考这样的恐怖分子,印度总理莫迪和意大利总理伦齐这样的领袖新面孔,还有马云和雷军这样的中国大亨,他们竟并肩成为"年度思想家",不可不谓带有黑色幽默的意味。
  但《外交政策》也有独到见解,杂志的序言这样写道:
  当后人回首历史撰写史书的时候,2014年将会以"冲击之年"而被人所铭记——正如我们所知的,许多人物在这一年里对我们原本的世界发起了冲击,只是结果略有不同。
  在我们看来,有的人觉醒过来,损害着这个世界,留下一地碎片,令人恐惧;而另一些人则正努力使它变得更好,他们想告诉后人这样一个道理:"唯有拆除旧的根基,并造出一些全新的东西,才能得到更美好的未来。"
  破坏,显而易见,并非永远是一件坏事。
网站目录投稿:元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