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读而无获的问题怎么解决


  阅读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很多名人都谈过。比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用远超课堂"。
  从古至今,很多卓有成就的人都曾打下坚实的阅读童子功,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让孩子阅读的有效内容、方法和途径。学校老师做了大量探索,家长也进行了许多尝试,但还是解决不了不科学、不系统、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清楚,在不同年级、学段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读什么?经常看到著名学者、教育专家、作家等推荐的书目,但大多集中在传统经典方面。经典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文明成果,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经典,读经典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是解决不了"营养均衡"的问题。
  美国的相关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美国中小学生一般要读七类书,第一类经典故事,第二类历史小说,第三类当代小说,第四类儿童诗集,第五类人物传记,第六类信息类图书,第七类魔幻科幻小说。他们认为,这七类书,就像七种食物一样,孩子们必须均衡阅读,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知识养分。四年级文学类和信息类书籍各占阅读的50%;八年级文学类占45%,信息类占55%;十二年级文学类占30%,信息类占70%。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信息类图书的阅读量要持续增加。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均衡阅读的指导体系,探索一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年级阅读的大阅读体系,以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
  怎么读?俗话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声,"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孩子还是不会写作文?"之所以有的孩子出现无效阅读的情况,很可能是他们把阅读当成作业,应付了事;有的孩子阅读时只看故事情节,满足好奇心,没有思想和表达上的收获;有的孩子只是读,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表达形式等没有任何的感悟、领会和思考。这就是所谓的读死书,死读书。
  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一文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永贤在《语言心理学与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背诵文学作品,特别是文言文或较艰深的作品,有益无害。实验证明,倘能背诵,理解也不差,当时不理解,日后会逐渐理解。"背诵一篇教难的文章远胜过读一百篇简单的文章,背诵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
  读到什么程度?浅阅读是知其然,满足的是感官,获得的是信息,形成的是知识。深阅读是知其所以然,影响的是精神,获得的是理念,形成的是能力和气质。
  真正的阅读是你忘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