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雪莱诗歌给英国人民的歌原文及赏析


  一
  英国人民呵, 何必为地主而耕?   他们一直把你们当作贱种!   何必为你们的昏暴的君王   辛勤地纺织他豪富的衣裳?   二
  何必把那些忘恩负义的懒虫   从摇篮到坟墓都好好供奉?   吃饭, 穿衣, 救命, 一古脑儿承担?   而他们却要榨尽你们的血汗!   三
  为什么, 英国的工蜂呵, 要熔锻   那么多武器, 锁链和钢鞭,   因而使无刺的雄蜂便于劫夺   你们被迫劳动而得的收获?   四
  你们可有闲暇、舒适和平静?   可有住宅、食粮、爱情的温存?   不然,你们整天在痛苦和害怕,   究竟为什么要付这么高的代价?   五
  你们撒的种子,别人拿收成;   你们找到的财富,别人留存;   你们织的衣袍,别人穿戴;   你们铸的武器,别人取过来。   六
  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   寻找财富吧——别让骗子起家;   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绵衣;   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七
  钻进你们的地窖,洞穴, 陋室里,   你们装饰的大厦已有别人安居。   为什么要摆脱你们制的锁链;   看,你们铸的剑在把你们看管!   八
  就用耕犁、 织机、 铁铲和铁锄,   规划和建筑你们的坟墓;   织好你们的尸衣吧, 就让   美丽的英国作你们的墓场。   (梁真 译)   在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的作品中, 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主题屡见不鲜,但没有一个人能象雪莱那样,把自由的主题如此深刻地揭示出来。在他看来,自由不仅仅是消灭压迫,而是首先得消灭剥削。 在这首《给英国人民的歌》中, 这一思想得到了鲜明的表达。 该诗写于一八一九年,是一首很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   诗一开头, 就单刀直入, 接连用四组反诘句猛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显示出诗人极为愤慨的心情, 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劳苦大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但却受剥削、压迫和奴役, 这是何等不公平! 诗人在揭示这种种不平等现象时, 笔力雄健, 语气随诗的节奏愈加愤激、 强烈。 他在罗列出这一系列不平等的现象之后,进一步指出了劳苦大众面临的残酷现实——在付出了这一切艰辛之后,他们得到的却是痛苦与恐惧。然后,诗人尖锐地一问: 究竟为什么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这犹如一只号角,在唤醒受剥削受奴役者, 让他们惊起, 正视这种痛苦的现实, 对种种不平等现象作出应有的反应。   第五节中,诗人一改反诘问句,而采用直接了当的方式进一步揭露剥削的罪恶。 接连四个排比短句,铿然有力, 有如急雨劈面打来, 比开篇的反诘更直接有力, 作者的反剥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朗。 第六节的四句,诗人向劳苦大众发出号召,号召他们不要让自己的劳动果实被掠夺, 号召他们拿起武器保卫自己——这是诗人政治思想的最大胆最鲜明的表达: 用斗争去赢得自由。以上六节诗有力地揭露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号召工农大众起来反抗斗争,改变奴隶处境。   但诗人的笔并不在此高昂的号召声中煞住, 而是笔锋一转, 以反语的形式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 在最后两节中, 他用讥讽的笔调给我们刻画出一幅阴惨的景象:如果民众不起来反抗斗争,挣脱剥削者的枷锁,则这样的命运在等待他们:英国将成为他们的坟场。这两节忿激的反语实则是在激励民众,再次号召他们拿起武器斗争,保卫自己的权利。   在这首诗中,响彻着诗人对不公正社会的真诚愤慨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他不仅看出了他们的痛苦和不幸,而且尖锐地指出了只有斗争才是赢得自由的真正出路。雪莱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鲜明地以工人阶级为主题的诗人, 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诗人。马克思称他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这种洋溢着高昂的革命热情的诗篇出现在十九世纪是难能可贵的。   与他的大多数政治抒情诗一样,这首诗节奏鲜明,语言明快单纯而具体,富有气势。这首四行体格律诗一共八节,除第一、二节尾韵稍有差异外(ABCC,AACC),其它六行均为双行押韵,即AABB尾韵。在艺术手法上,本诗大量应用了反诘和排比,使诗的语气节奏随感情发展而层层递进,跌宕起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刘崇丽)
网站目录投稿: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