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金融时报》网站作家安德鲁·希尔(Andrew Hill)著文认为,LinkedIn已经逐渐成长为了猎头公司们最大的威胁,传统猎头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文章引发巨大争议,随后硅谷资深HR及人才招聘专家、电动汽车公司Tesla Motors高级人才顾问张琦写下文字反驳此观点:在一个商务生态网络系统中,人才、猎头和企业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会颠覆猎头行业,只会帮助猎头顾问更好地去实现这个目标。 身为国内猎头众包平台"人人猎头"的创始人,我也被网友屡次问及:从招聘网站,到社交型人才交流平台,再到猎头行业的互联网化,其演变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我的观点与张稍有不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引入,被颠覆不是猎头,而是一个个猎头公司,正如个体户并没有被电商颠覆,他们只是转移到淘宝上去玩了。招聘产业的互联网化的第一个进程正是:猎头产业的互联网化,也就是猎头众包平台的出现和发展。 还是众包?众包已经渗透到猎头行业了吗?是危言耸听还是言之凿凿?要回答,需要再一次回顾众包的发展史,及审视多项众包案例。然后我们才能试图回答:什么是众包的1.0?什么是众包的2.0?众包究竟是不是无法抵挡的?众包满足了哪些企业的关键需求?众包大潮的来临到底是像天使降临还是像被魔鬼迷惑? 在2012GARTNER曲线中,GARTNER这家全美最著名的咨询公司之一罗列出全球正处于发展巅峰期的技术趋势,其中包括:移动Web应用(Mobile Web Applications)、社交分析(Social Analytics)、大数据(Big Data)、Cloud BPM、数据库平台即服务(Database Platform as aService ,或dbPaaS),还包括众包(Crowdsourcing)。 众包一词正式被发布于2006年《WIRED》杂志6月刊,其时该杂志的编辑Jeff Howe首次阐述了众包的概念: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Ericvon Hippel提供了理论支撑。 他指出,一份企业调查显示,在当代企业的利润增长中,技术创新因素占40%,资源因素占20%,人均资本的增加因素占15%,规模经济的因素占1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占12%。以前人们认为规模经济和人均资本的增加,是创造利润的主宰。 但在当前,它们两者之和也只有28%,而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却占了52%!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这也是我们竞争对手企业经营的现状。 众包粉墨登场,之后数年(2006-至今),其发展经历了从1.0至2.0的演变。众包1.0是借助平台,将原来少数专业组织从事的工作分派给社会大众;众包2.0是利用平台模式改变专业组织的架构,使之扁平化甚至消失。 而专业从业人员与社会大众协作在新的组织架构中完成工作,由此一系列新的平台型公司不断涌现。如同浪潮,席卷多个产业,并毁誉不一。请看例证: 众包1.0 最早实施众包的"创新中心"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由医药制造商礼来公司资助,现在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创新中心"聚集了9万多名科研人才,成员包括波音、杜邦和宝洁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宝洁公司是"创新中心"最早的企业用户之一。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宝沽目前有9,000多名研发员工,而外围网络的研发人员达到150万人。 而后维基百科的诞生是第一个被称为互联网内容领域最致命、也最成熟的非商业化众包。截至2014年4月7日,英语维基百科已有超过400万个条目,在全球282中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更是超过2,100万个条目,登记用户超过3,200万人,总编辑次数超过12亿次。 维基百科在全球前50大网站中排名第五,并且是唯一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运营的网站。与其他商业网站相比,维基百科月均页面浏览量达到190亿次,而网站的运营预算费用却远低于其他网站。 怀疑的声音:维基百科迄今没有实现商业化,而是依靠众多参与者的热情来支撑——在内容和运作资金上都是。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斯澄清说,维基百科并非诱使免费劳动力的众包模式,用户享受的是贡献内容的快乐。 众包地图Waze。2012 年,共有3,600 万名用户使用了Waze 的应用来导航,行驶了96.6 亿公里,分享了9,000 万份用户报告。来自110 个国家、总数6 万5 千名的地图编辑人员在2012 年对地图做了5 亿次编辑,并更新了170 万处发生了变动的地图信息。 数据显示,系统检测出来的地图问题当中有近70% 在一个月内就被解决掉了,几乎所有由用户发现的问题都能在一周内得到处理。早在2011年,Waze获得KPCB及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共计3,000万美元的投资。2013年6月,Google以11亿美金全资收购了Waze。 时至2014年3月,在马航MH370失联4天后,一家名为DigitalGlobe的卫星公司,将自家Tomnod众包平台开放,希望通过全球网友的力量,找到马航MH370的下落——志愿者将被分配部分卫星图片,可在线标记自己眼睛观察出的任何可疑的线索、漂浮物、或是残骸。 DigitalGlobe分析师将进一步确定用户鉴别出的可疑区域,并将把所有可疑点汇报参与救援的政府。DigitalGlobe表示,由于出现了更多信息、搜索半径扩大,网站将更新图像数据。一天之内涌入2.5万人在Tomnod平台注册参与搜索。一度使这个昨天刚刚建立的网站陷入瘫痪。 众包2.0 Coding Cupboard:帮助年轻开发者找项目的英国众包平台,旨在给编程新手与寻找开发者从事一次性开发项目的企业"牵线搭桥"。迄今为止,Coding Cupboard和Concept Cupboard的启动资金都由私人提供。 这两个平台的基本理念都是,吸引大量事业刚刚起步、因此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自由职业的年轻专业人士,然后通过一个筛选和反馈过程,将他们推荐给规模小但又需要快速完成某个开发项目的企业。 Ubertesters将推众包定制测试人员服务当需要测试移动应用时,现在绝大部分开发者都会依赖Testflight或HockeyApp将测试版应用发送到测试者手上。该领域的新玩家Ubertesters试图用一种更成熟的测试解决方案来挑战它们,提供覆盖面更广的工具来分发新测试版应用和报告错误。Ubertesters还有一个众包组件,可以让开发者与一个移动应用测试者团队取得联系,按需对应用进行测试。 在此之前,Ubertesters雇佣的专业测试人员每小时的价格为15美元。一旦完整的众包解决方案发布,用户就能对测试人员打分,以确保开发者们能联系到高质量的测试人员。Ubertesters也会在管理该服务的测试人员群中扮演积极作用。 在线语言学习服务Duolingo推出语言孵化器,用众包的力量教授新语言。Duolingo的社区成员可以添加新课程和语言。据Duolingo创始人路易斯·冯阿纳(Luis von Ahn),教师甚至可以在其中添加虚构语言(比如克林贡语)。 再看来自中国众包2.0的案例: 人尽皆知的嘀嘀打车是典型的众包2.0项目,通过搭建打车软件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特性将叫车服务直接众包给专业出粗车司机。自2012年9月起至今完成四轮融资,D轮融资7亿美金,估值达35亿美金。 截至2014年3月底,嘀嘀打车在全国已经突破1亿用户,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521.83万,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等超过178家一二线城市,使用嘀嘀打车的司机也超过了90万。自此,嘀嘀打车与其竞争对手快的打车仅用一年多时间即颠覆出租车行业,跻身成为全国最大的两家"出租车公司"。 人人猎头是猎头众包的创新者。自2012年秋成立以来,从最初基于熟人推荐的众包1.0模式演变至专业猎头众包的2.0模式,旨在建立国内最大的网络猎头公司。18个月内,获得美国KPCB等重量级国际投资金两轮融资。人人猎头众包平台其实是一个招聘生态系统,架构如图: 全球众包案例,已经不胜枚举。在这些案例中,借助众包,有些获取了海量UGC内容,有些完成了巨额融资,有些大幅降低了成本。众包对企业核心需求的满足显而易见,包括:1.降低生产成本——用人而不养人。2.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中心。3.引领市场——消费者设计。 当然也不乏大量众包平台失败的案例,罗列关于众包的质疑大致如下:众包只是管理,而不是一种真正的模式,众包模式很难具备商业模式应该具备的稳定性、持续性、扩张性;集体智慧被高估了,对用户了解不透,是众包模式难以实行的一大阻力;众包很难独立存在,需要依托于一个更大的、有别的收入来源的平台、社区来凝聚用户,否则就不可能让他们"顺便"完成众包任务。 然而,问题是无论你看好还是不看好,显见的事实是众包已经崛起,并无法阻挡,况且,随着众包2.0时代的到来,以上的质疑将逐步被化解。归根结底,这些质疑其实是"众包"适用度的问题。 众包是不是能包治百病?究竟适合哪些产业?它是可能颠覆了某个行业,还是只是改变了行业中现有的陈旧的组织架构?这些问题,也正是答案。 在已有的成功案例所涉及的行业名单中,我们看到了:非政府组织(NGOS),地图公司,天气预报公司,设计公司,图片公司,网络文学,输入法,T恤衫制造商,翻译,出租车…,当然还包括猎头。这份名单会继续扩大下去吗?哪些现存的商业模式将被彻底颠覆?哪些将被锦上添花?谁的利益将被侵犯?哪些行业从业者将通过众包得到更高的报酬? 如果你还在纠结:众包究竟是治世的灵丹还是一时激情的春药?我想或许你已经out了。